他是脫口秀節目《冬吳相對論》里梁冬的好拍檔,他也是有著較為深厚積累的財經觀察者。
他說:“品牌的基本功能,首先是提高市場的能見度。”
他說:“我們中國的電子商務,是一幫消費者被價格戰寵壞的人,它從一開始就培養了對價格的極度敏感。”
以下是吳伯凡的分享整理。
快速、高檔、山寨的趨勢
互聯網大約經過了這幾個階段:最早的“邊緣人購買邊緣產品”,接著是“主流人購買邊緣產品”,再到“邊緣人購買主流產品”,最后是“主流人購買主流產品”?,F在我給他加了一個階段,“看似邊緣人購買看似主流產品”。其實就是屌絲,屌絲他看似買的不是什么名牌,像優衣庫、ZARA、H&M,包括三星。三星其實它是快時尚,快速高檔山寨,這是這個時代基本的一個趨勢。
那是不是說品牌不值得做了或者是不能做了?不能這么說。我相信互聯網終究有一天,當我們都是這種快時尚消費者的時候,一定大有可為。很多人認同得屌絲者得天下,所謂屌絲就是低購買力,品味還比較高的這樣一些人,就是心中有夢想、口袋里沒有money的這些人,其實你如果生產這樣的產品讓他去購買,購買量太大了。但是不是說永遠是這樣的?品牌,哪怕是屌絲購買的產品,雖然低價但不低端,剛才所說的ZARA,H&M和優衣庫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一個企業真的想做下去,應該做好品牌,品牌是最終的誘惑和歸屬性的東西。
擅于“裝死”
要怎么做好品牌?有兩個問題我想提一下,一個是有為和無為的問題,另一個是說短期和長期的問題。有時候無為要比有為有用得多。當企業家做到不去在網上宣傳這個品牌的時候,不去用這種傳統方式宣傳品牌的時候,這個品牌才會活起來。因為,有時候出于一種慣性,我們總想去控制、總想去促成一個東西。但促成的方式,通常變成了干預。而這種干預,恰恰是適得其反的。
有一個寓言,相信很多人聽過,關于太陽和風打賭的故事。太陽和風,看見一個人穿著棉襖在田里干活就打賭:我們誰有本事讓他把棉襖脫下來。風說:“我來。”它就加大它的風力,想把棉襖吹下來。風吹大的時候,其實是氣溫下降,那個人不僅把衣服擠得緊緊的,還系了一根繩子。太陽說:“我來。”他就加大熱度,那人自然就把衣服脫了。
有些時候我們不懂得影響的力量。這種影響力不是我們所說的知名度的影響力,真正厲害的就是影響你,不動聲色地改變你,以一種迂回的,看不見的方式在改變你、改變它的消費者,影響他的消費者。這種東西實際上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這種意識的話,做品牌很難。
再一個是短期和長期的問題。英文有一個詞叫patient,形容詞是有耐心的,譯成名詞就是病人。中國人說“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說好多長命的人,都是那種得小病的人一般不得病的人很容易得大病一下子死掉。你要善于做一個“病人”,裝死,不是那么活蹦亂跳的,不是那么當機立斷,不是那么聽風就是雨的人,實際上就是背后充分意識到效果延遲的問題,意識到整個結果是由于多個變量造成的,然后人不要想當然地急著去干預。
你的廣告費浪費了哪一半?
傳統做營銷的方式之一是打廣告,打廣告是正面的,負面的就是防止出現危機公關。這比較好辦,就去砸錢,就去那幾個主流媒體電視、報紙、雜志砸,馬上就有效果,立竿見影。但是互聯網不是這樣的。它不是一個機械系統,是一個生態系統。它有多個變量,就是我說的,有因無果,多因一果,大因小果。這樣的事情經常會出現。
反過來,互聯網由于它自身的變量的復雜性,有時候是小因大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蝴蝶效應。你善于用一個小小的四兩撥千斤的動作,然后造成一個影響力出乎你意料的影響力。一般只有有這樣一種思維才可能有實效。
傳統的廣告人都知道那句老套重復的話:“我們的廣告費浪費了一半,但不知道浪費掉哪一半。”這其實就是說明有沒有實效的問題。那問題就在于,你明明知道有一半你要浪費,你不知道你取消的會不會就正好是有效果的那一半。所以,互聯網說白了就是改變了人們的搜索成本,改變了接觸的客戶成本,把原來掃射式的逐漸變成一種點射式營銷方式。
然而,這種方式對于品牌建設來說不一定是福音。“一切福音其實都是詛咒。上帝給你一個天賦的時候,也就給了你一個詛咒。”你在傳統營銷中越具有優勢,進入到互聯網當中去,是否已經意識到已經改朝換代了?有時候你的核心優勢,在換了一個環境的情況下,恰恰是核心劣勢。但是我們常常不記得,沒有意識去切換。這個時代已經悄悄改變的時候,我們要切換,這是人的習慣。
傳統的企業銷售,首先是營銷然后是銷售。這個營銷和銷售實際上是不一樣的。營銷是銷售的前奏,銷售是最終的一個實現。營銷是花錢的,銷售是收錢的。營銷相當于空中轟炸,美軍打伊拉克時空中轟炸,但是你無論空中轟炸多少天,沒有地面進攻的話,你還是占領不了伊拉克。所以呢,銷售是落地到地面上的進攻。但是在傳統信息社會中,這兩者是很難合二為一的,在互聯網時代,營銷和銷售者兩者輕而易舉的變成一體。在很多時候,銷售本身就是營銷,當然了,就是做品牌。
品牌要形成一種情感定價
好的營銷是營銷,壞的營銷也是營銷,好的品牌是品牌,壞的品牌也是品牌。其實我們活在世上,每時每刻都在做品牌,就是看你做好的品牌還是壞的品牌。
互聯網上營銷和銷售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傳統就是一種方式連在一起的,就是打價格戰。很多打價格戰,顯然不是不僅僅是提高銷售額。賠本打價格戰血拼,它的目的是為了占領市場份額,其實這是為了一個營銷的過程。當然了,企業之所以賠本還做,那是因為這是營銷,營銷是要花錢的。
在傳統社會中,如果沒有互聯網的話,大家溝通的機會很少,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頭,大家不敢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時候,這個秘密就會持續,但是只要有一個人說出來,變成多點對多點的交流的時候,一個謊言就會很快破滅。品牌說到底是一種善意的偏見,是一種有利于廠商的偏見,甚至是一種真實的謊言。這與人類的消費心理是密切相關的。
另外,品牌你要形成一種情感定價。情感定價就是說完全不在乎價格,或者說價格已經變成了價值的一部分。這個取消了價格,這個價值就不存在了,無法造成這種特權感和榮耀感。我們在互聯網上最缺的就是這個東西。它已經被聲譽所取代,這個聲譽和品牌不一樣。這個聲譽價值和品牌價值做一個類比的話,品牌價值相當于資產評估的一個底價。一個公司如果做一個資產評估,基本上一年之內,兩年之內,資產評估,企業家是可以把這種東西作為資產名片。而聲譽呢?就像是股價,今天和明天是不一樣的,一個很高的股價可能今天之內就會跌到谷底。
促銷會是致命的詛咒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方式真的是不管用了。你用很多方式的正面營銷不見得成功。但是負面的,比如九陽,因為一條微博,市值掉了9個億。這種事情很常見,原因就是你想隱瞞是很難的,過去是消費者之間不說話,現在是消費者之間會互相溝通,都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而恰恰最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他們是指企業或者廠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從雙重的,既要從聲譽的角度去管理營銷,也要借助于傳統品牌的一些方式,比如說始終要維護這個商品的價值。
有一些商品叫地位商品,這些商品一定不能按照傳統營銷的性價比模式去做。某些商品是情感力量流失的,2.14的一朵玫瑰花,她不值多少錢,她就是情感。
我們中國的企業現在做得累就是我們沒辦法觸及情感需求,沒辦法做成地位商品。我們一直以促銷的態度來做產品的話,那么我們一輩子都在一條無法回頭的路上一直走到黑。顯然不能這樣,但互聯網是一個趨勢,電子商務人人都要做。我們要在互聯網建立一種既是品牌又是聲譽的某種東西。它需要吸取傳統品牌建設和打造的優勢。
人只要不回到農業社會,所有消費都是吃飽了撐的。吃飽了撐的,于是企業家就要意識到商品價值不再是一個光點,而是一個價值光譜。有紅外線還有遠紅外線,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價值光譜呈現出來的,才有價值。如果單一的就會很難,會越做越累。你賣出了一件暢銷商品,真的不一定就是好事。還是剛才那句話,福音就是詛咒。
我剛寫了一篇文章舉了一個intel的例子。一個銷售導向的CEO能夠把intel拖向泥潭,就是因為這個銷售他是財務出生的,他相信世界上沒有什么賣不好的商品,只有錯誤的方式使得一個產品賣不好。所以他就使得公司里面除了銷售人員,其他員工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是不可變現的,無法創造自己的價值。不管做設計的還做研的,都會受到這種負激勵。當這種負激勵越久,他就會發現你越來越需要去刺激銷售人員,因為你的產品越來不不好賣了。所以到后來,他竟然把PC芯片稍作改動當移動芯片去賣,他以為能夠賣出去。最后導致一個PC芯片的巨頭在今天無所作為。所以,銷售、促銷很厲害,是不是就是企業的福音呢?是不是就是實效呢?這要看你是怎么看的,在眼前來說,這是一個實效,但長期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的詛咒和錯誤。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吳伯凡相對論:做電商要講究趨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