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里,曾經廣受關注的奢侈品電商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資金鏈斷裂、裁員、高層變動等消息頻傳。奢侈品是否天生與電商絕緣?把線下渠道沖得人仰馬翻的電商,到底能否攻下奢侈品這個上甘嶺,業內有諸多熱議。而在終聲鼎沸之間,創業3年,一直潛心在一線,今天我決定結合尚品網運營經驗,談下自己的看法。
雷軍說到四大難題
三年前尚品網啟動時,雷軍和我通了個電話,討論做尚品的難度,雷軍提到了四大難題:1)線上支付限制;2)高端網購的消費者信任問題;3)品牌授權;4)高端客戶獲取。三年前,我們對這四點的感受還不強,三年尚品運營下來,我們發現,其實運營的過程,就是解決這些難題的過程,而一旦你解決好了,你的核心競爭力就建立起來,反而成為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優勢。
先來看線上支付限制:這三年,隨著電商的迅速普及,支付問題的解決速度,其實是超過原來預想的。經過三年的運營,尚品已經與國內19家主要銀行建立了支付合作關系,也支持貨到付款、電話、拉卡拉等支付方式。還有一個因素是剛開始沒想清楚但在做的過程中有個更清晰的認知:那就是客單價高的商品,消費者反而不太在乎支付的便利性,因為消費者一旦看中品牌和商品,他甚至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忍受支付手段的落后,奢侈品還是靠品牌和產品拉動的。
消費者信任問題,說到底靠兩個要素:1. 貨源2. 服務。保證貨源、堅持正品行貨、消費者沒在你這里受騙上當,信任感就一單一單地建立起來了;其次是服務,在支付、物流、售后等各個環節做到“以客戶體驗”為核心,不斷優化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檢驗消費者信任度的一個標準,就是消費者忠誠,重復下單率和ARPU值:前段時間尚品做了個統計,用戶的重復購買率達到40%,很多資深用戶在尚品網上的年購物額達到數十萬。
再說品牌授權。從品牌主角度來看,它在跟渠道的博弈上,的確是強勢一方,出于品牌形象、價格政策、售后等各方面考慮,它的確比較謹慎。但這三年來,我們也看到新的趨勢:首先是奢侈品消費者的地理分布發生了變化,現在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的趨勢比較明顯,一線奢侈品品牌,一邊在二三線城市開店自建渠道,一邊也對電商拓展二三線城市的客戶群的能力更加依重,這個提升了電商的博弈砝碼。其次是電商平臺本身除了作為購物平臺外,還能提供哪些增值?很多分析說,奢侈品對物理店面的重視,是因為購買過程本身提供的感受也是一種增值。那我們就想,中國很多消費者對于奢侈品的理解,還比較粗淺,它是需要平臺幫助他做一些咨詢顧問工作的。我們通過專業的買手、時尚顧問,把尚品網打造成一個奢侈品購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了增值,品牌就更重視你,你再能賣貨走量,品牌憑什么不跟你合作呢?我們目前跟國際的一線品牌都有深入合作,而且往往是跟歐美的款式同步,就是靠平臺的增值。
最后一條是高端客戶獲取。其實把道理想明白,運營做扎實后,獲取高端用戶,反而不需要太多其他電商重視的導流推廣:因高端客戶的規模有限,圈子內的口碑傳播更有效果,導再多的流量,消費能力是個硬門檻,用戶規模不重要,客單價和ARPU值更重要。所以這個模式跟一般的平臺類電商是有區別的,我們也是在做的過程中,才感受越來越清晰。
輕奢時代的電商機遇
我們之所以對奢侈品電商的方向比較確信,一方面是干了3年,的確有基于“Know-how”的自信,同時也是看到另外一個重要的市場趨勢:中國市場經過20多年的奢侈品消費,正在迎來一個全新的“輕奢時代”,這個會改變奢侈品的商業鏈條。
過去的奢侈品是重的:品牌高、價格高、消費群有限,尤其在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炫耀性很強。經過20多年的培育,人們對奢侈品的態度越來越理性,購買和使用也更強調自身的感受,炫耀性越來越弱,跟歐美的發展一致。這帶來兩個變化:一是奢侈品消費的心態更輕松,比如歐美大家不覺得買個BUBERRY的包是件特值得說的事;二是這種輕松反而擴大了奢侈品的消費群,我不必等到特有錢才買,我可能是個普通白領,買房反正沒戲了,辛苦一個月,為了犒勞自己就去買個包。這就是“輕奢”,既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態度。
輕奢實際上使得奢侈品緩慢地在向大眾消費靠攏,在這個過程中電商的優勢,比如消費者到達成本低、規模運營,會越來越突出,線下模式會變得越來越不經濟,回想一下,大家說家電是貴重商品無法線上銷售是幾年前?輕奢的到來,消費者行為模式,品牌自身的調整,都會給電商模式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奢侈品電商有搞頭,搞不搞得成,得看個人。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奢侈品電商發展的商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