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淘寶上的賣家們無不抱怨市場的冷淡,流量只有區區幾十個的賣家比比皆是,甚至還有一些兩鉆以上的賣家也是如此。在傳統消費市場中有個詞叫做“金九銀十”,簡單來說,每年的九月份和十月份是消費市場的一個旺季,淘寶也是如此。造成淡季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如消費心理的影響。根據市場的有效消費的規律來看,其主要來自于傳統的消費觀念所留下的慣性思維,如過年期間,人們紛紛回家,為了孝敬長輩,犒勞自己一年來的辛苦勞作,多數人會選擇過度消費,引起消費市場的波動;而年中的七月,由于各高校紛紛放假,消費欲望極高的學生沒有了生活費的來源,因此也會造成局部市場的冷淡。相比較之下,一月份正是寒冷的季節,而七月是炎炎夏日,眾觀整個市場來說,網購的消費指數恰好與氣溫形成了一個反比。淘寶開店,我們該如何突破常規來贏得消費市場,獲得更多的利益之分?
根據淘寶上熱議的“淡季市場”話題,小編追訪到了一位來自兩鉆女裝店鋪的掌柜。作為一款剛上線運營的一款防曬衣來說,能在10天內做到銷量1000多件的成績,他是如何實現的?
小編帶著疑問,向嘉賓小何請教了幾個關于淡季的看法:
小編:作為女裝來說,如今已到7月底應該算是淡季了,您是如何看待這個眾人眼中的淡季?
小何:我把女裝市場看做一片草原,我們其中的賣家就是草原里的羊群,7月份就是草原的旱季,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淡季。這個季節來說,對于我們需要生存的一只“羊”,首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獲取更多的草料,搶奪同類的地盤,在困難的日子里,打掠奪戰,比“餓”,比誰更能堅持,比誰的“脂肪”多,誰能熬過旱季就能看到雨季的希望。淡季是挑戰更是機遇,挺過去的商家就能享受旺季的收獲。
小編:作為一個中小賣家,如何才能在淡季中取勝?
小何:我是一個實打實的淘寶小賣家,我們**容女裝專賣店,真正從事女裝才不到1個月,也是在最淡季開始重新運營,在淡季也是同行最放松的時候,我們以低價和高品質的服務進入這個市場,選擇競爭比較小的時候打入市場,做別人不愿做的生意,賣別人覺得不賺錢的產品,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的機會才會更大一些。
小編:俗話說“旺季做銷量,淡季做市場”,對此您又是怎么理解的?
小何:這很好理解,旺季是要靠做起銷量賺利潤的時候,而淡季是以低價薄利搶占市場掠奪客戶的時候,不在淡季做好市場,打好基礎,到旺季靠什么去做起銷量呢?做生意就和種莊稼的道理一樣,不可能天天是收獲的季節,也要播種和耕耘的時候,淡季就是播種和耕耘的季節。
小編解析:
嘉賓小何對于淡季的理解確實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七月如同旱季的草原,需要我們這些小羊羔去奪取少量的綠草,因此會付出更多的辛勞。小羊羔正如我們這些中小賣家,而綠草則是不斷減少的店鋪UV流量,在全局市場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實現市場的轉移,做別人不愿做的小市場則成了店鋪盤活的妙招。
張瑞敏說過“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在洗衣機市場冷淡的時期,海爾集團推出了“小小神童洗衣機”,轉變了消費者夏季小件衣物無需洗衣機清洗的觀念,實現了消費市場由冷變熱。從中我們看到了,一位企業管理者對于消費心理、流通意識、傳播意識、目標意識等的理解,這正是謀萬世者,謀全局者不同于小人物的區別。
接著我們重新回到標題中的“旺季做銷量,淡季做市場”。七月的淘寶市場,確實有些冷淡,在此我們應該可以注意到一些賣家都把視線轉移到了換季產品上,因此會減少夏季產品的銷售和推廣。這時作為實力與資金都不雄厚的中小賣家則可以在這個縫隙中搶占更多的生存空間,來迎合小群體的需要。如嘉賓小何會把別人認為已經過季的防曬衣重新拿到市場上來銷售,并且以低價和高服務的形式來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這是差異化服務的體現。因此,淡季做市場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別人不愿做的市場,您重新拾起,并將它做大做強。
各位中小賣家,您是否還在這個冷淡的季節抱怨沒流量,沒訂單呢?成功有時只在于觀念的轉變,或許在此時您就將經濟學中的“馬太效應”顛覆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打破淘寶常規:旺季營銷 淡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