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 手段的多樣化,以不同形式的優惠政策組合來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同時也滿足了不同消費的消費優惠政策需求。即擴大了消費者的群體,也對整體人流量有了更多的幫助。
階梯價格——讓顧客自動著急
所謂階梯價格,就是商品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階梯式的變化。
比如:新品上架第一天按五折銷售,第二天6折,第三天7折,第四天8折,第五天9折,第六天原價銷售。
這樣給顧客造成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越早買越劃算,減少買家的猶豫時間,促使他們沖動購物。當然階梯的方式有很多,店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定。
實際案例:
美國愛德華法寧的商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自動降價 促銷 方案:“銷售初期1-5天全價銷售,5-10天降價25%,10-15天降價50%,15-20天降價75%”。
這個方案主要針對時節性商品,對于時節性的商品,商家應該及時的予以處理,即使只是收回成本。如果商家不處理那么這些商品就沒有任何價值。預期浪費生產成本,還不如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
降價加打折——給顧客雙重實惠
降價加打折實際上就是對一件商品既降價,又打折,雙重實惠疊加。
比如以100元商品為例,如果直接打6折,一件商品就會損失40元的利潤。但是如果我們先把100元的商品降價10元,再打8折,那么一件商品損失的利潤是28元。但是買家在感覺上還是后者比較爽。
錯覺折扣——給顧客不一樣的感覺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說法,這是很多人面對各種打折時的常見心理。
所以,千萬不要冒然直接打折,這會讓他們有低價是以低質為代價的感覺,從而降低他們的購買欲。
解決方案是“錯覺打折”。讓優惠以隱晦的方式出現,和直接打折相比,錯覺打折顯得更加有藝術性丶更加吸引顧客的注意。
實際案列:
日本一家便利店在一次活動期間,制定了一個 促銷 方針:
凡是在本便利店購物的客戶,無論購買什么商品,都可以用一百元購買價值一百三十元的商品。
此廣告一出,立刻吸引了很多顧客的注意,他們紛紛涌向該便利店,盡情地挑選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實行“花100元買130”的錯覺折價術,不僅讓顧客避開了打折處理貨的感覺誤區,而且也真正起到了 促銷 的作用,使得便利店的銷售客開始成倍增長。
一刻千金——讓顧客蜂擁而至
“一刻千金”的 促銷 方案就是讓買家在規定的時間內自由搶購商品,并以超低價進行銷售。
這個 促銷 看似大虧本,但是實際上這一舉動給你帶來了急劇的人氣提升和很多的潛在客戶,等顧客吸引過來之后,接下來就是讓顧客自愿掏腰包了。
實際案列:
武漢的一家便利店貼出公告:晚上7點至7點10分,這十分鐘內所有貨品1折。
很多人看到這個營銷政策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怕上當,然而第一天便利店兌現了以后,第二天有了人潮般的消費者來到這家超市排隊,在此期間人流量達到同時期的5倍,第三天接近10倍流量。該超市當月的銷量實現翻5翻。
這里還有一點小技巧,那就是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最好有一個提示性的標志,比如,晚上7點的新聞聯播 。久而久之,人們開始習慣在新聞聯播的點兒去搶購,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不由自主的成為這個便利店的宣傳者。
超值1元——舍小取大的 促銷 策略
超值一元,就是在活動期間,顧客可以花一元錢買到平時幾十甚至上百的商品。
從表面上看,這種1元錢的商品確實賺不到錢,但是通過這些商品,店鋪吸引了很多的流量,有流量就能刺激新的消費。
實際案例:
在紹興的一家便利店,由于市場不景氣,人流量很少。
有一天老板突發奇想,做了一個決定:將超市里面的35款10多元的商品(成本約為3-6元)分成7組,也就是每組5個商品。一周七天,也就是一天上一組,而這些商品的價格僅為1元。
這些商品都是人們日常常用消耗品,如:牙膏,毛巾等。因為是日用品,每次用到的時候消費者就會產生關聯聯想到這家商店,帶來一定的顧客二次轉介紹。
老板定的每日每種商品數量為100件,也就是每天500件商品。而很多人購得了這個超值商品后,就有了一定的購物的感覺和需求。于是也會順帶的買一些其他不打折的商品。
在這個案列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第一、超低價;第二、限量。
臨界價格——顧客的視覺錯誤
所謂臨界價格,就是在視覺上和感性認識上讓人有第一錯覺的那個價格。比如,以100元為界線,那么臨界價格可以設置為99.99元或者是99.9元。
實際案例:
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這個 促銷 方案。10元變成9.9元,40元變成39元等等。這里要說的是這樣一個早期的實際案列。
一家小雜貨鋪老板在一次記賬的時候,老板用計算機計算價格得到的數字是9.9元。老板突然感覺這個價格怎么感覺好像比10元便宜的許多。于是這家店里將原來整價的商品都集體便宜了0.1元至1元。
而后的事情不用多說了,那就是這家第一個吃螃蟹的店獲得自己的成功。從一家小店慢慢的做成了一家超市。
階梯價格——讓顧客自動著急
所謂階梯價格,就是商品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階梯式的變化。
比如:新品上架第一天按五折銷售,第二天6折,第三天7折,第四天8折,第五天9折,第六天原價銷售。
這樣給顧客造成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越早買越劃算,減少買家的猶豫時間,促使他們沖動購物。當然階梯的方式有很多,店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定。
實際案例:
美國愛德華法寧的商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自動降價 促銷 方案:“銷售初期1-5天全價銷售,5-10天降價25%,10-15天降價50%,15-20天降價75%”。
這個方案主要針對時節性商品,對于時節性的商品,商家應該及時的予以處理,即使只是收回成本。如果商家不處理那么這些商品就沒有任何價值。預期浪費生產成本,還不如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
降價加打折——給顧客雙重實惠
降價加打折實際上就是對一件商品既降價,又打折,雙重實惠疊加。
比如以100元商品為例,如果直接打6折,一件商品就會損失40元的利潤。但是如果我們先把100元的商品降價10元,再打8折,那么一件商品損失的利潤是28元。但是買家在感覺上還是后者比較爽。
錯覺折扣——給顧客不一樣的感覺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說法,這是很多人面對各種打折時的常見心理。
所以,千萬不要冒然直接打折,這會讓他們有低價是以低質為代價的感覺,從而降低他們的購買欲。
解決方案是“錯覺打折”。讓優惠以隱晦的方式出現,和直接打折相比,錯覺打折顯得更加有藝術性丶更加吸引顧客的注意。
實際案列:
日本一家便利店在一次活動期間,制定了一個 促銷 方針:
凡是在本便利店購物的客戶,無論購買什么商品,都可以用一百元購買價值一百三十元的商品。
此廣告一出,立刻吸引了很多顧客的注意,他們紛紛涌向該便利店,盡情地挑選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實行“花100元買130”的錯覺折價術,不僅讓顧客避開了打折處理貨的感覺誤區,而且也真正起到了 促銷 的作用,使得便利店的銷售客開始成倍增長。
一刻千金——讓顧客蜂擁而至
“一刻千金”的 促銷 方案就是讓買家在規定的時間內自由搶購商品,并以超低價進行銷售。
這個 促銷 看似大虧本,但是實際上這一舉動給你帶來了急劇的人氣提升和很多的潛在客戶,等顧客吸引過來之后,接下來就是讓顧客自愿掏腰包了。
實際案列:
武漢的一家便利店貼出公告:晚上7點至7點10分,這十分鐘內所有貨品1折。
很多人看到這個營銷政策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怕上當,然而第一天便利店兌現了以后,第二天有了人潮般的消費者來到這家超市排隊,在此期間人流量達到同時期的5倍,第三天接近10倍流量。該超市當月的銷量實現翻5翻。
這里還有一點小技巧,那就是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最好有一個提示性的標志,比如,晚上7點的新聞聯播 。久而久之,人們開始習慣在新聞聯播的點兒去搶購,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不由自主的成為這個便利店的宣傳者。
超值1元——舍小取大的 促銷 策略
超值一元,就是在活動期間,顧客可以花一元錢買到平時幾十甚至上百的商品。
從表面上看,這種1元錢的商品確實賺不到錢,但是通過這些商品,店鋪吸引了很多的流量,有流量就能刺激新的消費。
實際案例:
在紹興的一家便利店,由于市場不景氣,人流量很少。
有一天老板突發奇想,做了一個決定:將超市里面的35款10多元的商品(成本約為3-6元)分成7組,也就是每組5個商品。一周七天,也就是一天上一組,而這些商品的價格僅為1元。
這些商品都是人們日常常用消耗品,如:牙膏,毛巾等。因為是日用品,每次用到的時候消費者就會產生關聯聯想到這家商店,帶來一定的顧客二次轉介紹。
老板定的每日每種商品數量為100件,也就是每天500件商品。而很多人購得了這個超值商品后,就有了一定的購物的感覺和需求。于是也會順帶的買一些其他不打折的商品。
在這個案列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第一、超低價;第二、限量。
臨界價格——顧客的視覺錯誤
所謂臨界價格,就是在視覺上和感性認識上讓人有第一錯覺的那個價格。比如,以100元為界線,那么臨界價格可以設置為99.99元或者是99.9元。
實際案例:
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這個 促銷 方案。10元變成9.9元,40元變成39元等等。這里要說的是這樣一個早期的實際案列。
一家小雜貨鋪老板在一次記賬的時候,老板用計算機計算價格得到的數字是9.9元。老板突然感覺這個價格怎么感覺好像比10元便宜的許多。于是這家店里將原來整價的商品都集體便宜了0.1元至1元。
而后的事情不用多說了,那就是這家第一個吃螃蟹的店獲得自己的成功。從一家小店慢慢的做成了一家超市。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運營】明虧暗賺的6大促銷絕招,手把手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