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 麥德龍 旗下便利店品牌“合麥家”的兩家新店在上海正式開業,被業界稱為便利店行業的又一勁敵。由于受電商影響較小、門店面積小、發展方式多樣靈活,“小而美”的便利店業態正在成為目前零售行業最受追捧的業態。
然而,相比起便利店的“小而美”,進入中國20年的 麥德龍 卻儼如一座“龐然大物”。經營定位為“倉儲型超市”的 麥德龍 過去目標消費群限定為工商領域的經營者、群體消費層等具有法人資格的“有限”客戶。同時,為了確定自己的目標顧客, 麥德龍 一直嚴格實行會員制,只允許具有會員資格的顧客入場并提供服務。增開便利店之舉,無論是從店面規模還是目標人群來看都與 麥德龍 以往的作風大相徑庭,做慣了企業用戶的 麥德龍 如今跨界開展便利店業務,究竟是無奈轉型還是主動打響的生存保衛戰呢?
倉儲型超市的堅守者
國外倉儲型超市進入中國后經歷了一輪大的轉變與洗牌,其中不乏黯然淡出中華市場的失意者。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會員制倉儲超市萬客隆曾一度穩坐中國零售市場的第一把外資交椅,當時的數據即便現在看來仍是諸多零售企業不可求的“零售輝煌”。1996年,萬客隆在廣州的萬客隆商場開業之初便創下每天銷售額400萬元的紀錄,半年多累計銷售額達5億多元。1997年,萬客隆的北京洋橋店開業當月就創下了平均銷售額500萬元的佳績。
與 麥德龍 經營模式極其相近,萬客隆采取的也是“店庫合一”的立體銷售模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譽為中國內地倉儲型會員的開創者在2008年被樂天瑪特收購之后便悄然淡出了消費者的視線。究竟萬客隆的退出只是一個零售企業運營失敗的個案還是倉儲型超市難以逃避的命運呢?
縱觀國內倉儲型超市,苦苦堅守者中表現搶眼的 麥德龍 將自己入華20年的成功經驗主要歸納了兩點:產品質量和冷鏈物流優勢。
麥德龍 中國企業公共關系部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倉儲型超市和其他實體零售業態面臨的挑戰差不多,這是零售業態不斷發展、消費升級所必經的階段。憑借在食品安全和質量領域的嚴格管理、豐富的商品種類和優良的服務, 麥德龍 在中國一直保持著業績的穩步增長。”
麥德龍 表示,作為唯一一家在中國所有商場門店都通過航天級安全的HACCP(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認證的批發企業, 麥德龍 建立起了一個完整而嚴謹的食品安全鏈。從供應商的選擇,配送中心的把關,到物流運輸中的溫控,再到商場收貨,儲存和銷售等各個環節, 麥德龍 都遵行HACCP國際標準,對食品安全進行全方位的監控。
麥德龍 食品區域的低溫環境也是其一大特色,同時商場還針對不同種類食品的儲藏、加工、銷售及售后配送等環節進行不同的溫度設置。以肉類為例,儲藏區的溫度設置在0°C至6°C,加工操作間的溫度10℃,而銷售區則控制在0°C至4°C。 麥德龍 將每種食品置于正確的溫度環境,這樣的溫控體系既保障了產品的新鮮又確保了最高標準的衛生安全。
同時,新食品安全法提出了實現食品可追溯, 麥德龍 在2007年便研發了食品可追溯體系,現在已經涵蓋3000多種可追溯商品,包括果蔬、畜禽制品、奶制品、水產品和綜合類五大類產品線,方便顧客在透明而便利的信息鏈中,選購到安心的產品。顧客只要有手機APP或者關注 麥德龍 官方微信號就可進行現場掃描查看。
麥德龍 商場還在不同種類的食品區域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為了避免食物交叉污染,采用分色管理方式,如綠色代表蔬果類,藍色代表水產品,而所有與肉類相關的,從刀具、容器到員工的工作圍裙都為紅色。
此外, 麥德龍 對食品安全的管理還體現在各種顧客體驗的細節之中。例如在烘焙區,商場會張貼食品配方及過敏源提醒;在優速達送貨區, 麥德龍 配備了保溫箱和冰袋,真正做到了“冷鏈不間斷”。
一方面積極拓展著便利店業務,同時 麥德龍 似乎并不打算放棄擴大在華倉儲型超市的規模。 麥德龍 公關部王媛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麥德龍 一貫重視中國市場,并且仍然計劃在中國擴大自身的會員制商場網絡,并加大投資力度以提升現有商場的設施及服務水平,從而保持業務的穩健增長。關于是采用自買土地自建商場還是采取租賃方式,將取決于當地地產、商業環境等具體情況而定。”
從“大”到“小”
麥德龍 過去的客戶群體主要包括四大類:餐飲業各類企業;中小型零售商;需要原材料的經營類企業包括工廠、小店面、夜總會等;以及需要原材料的非經營類機構包括政府、學校、各種聯合會等。
入華之后, 麥德龍 逐漸放開消費群體的限制,普通消費者通過辦理會員卡也能進入到超市進行消費,然而這部分人群始終并非 麥德龍 銷售的主要客戶群體。 麥德龍 似乎也在不斷思考,怎么樣才能通過“補短板”的方式牢牢抓住這部分顧客。
對于從“大”到“小”之說, 麥德龍 方面回應:“這并不意味著"從大到小"的轉變。近年來, 麥德龍 順應市場趨勢加速轉型,主要聚焦于會員制商場、食品配送、便利店、福利禮品和電子商務五大業務模式,這些業務都是 麥德龍 多渠道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 麥德龍 多渠道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便利店將成為未來 麥德龍 發展的重要支柱。” 麥德龍 中國總裁席龍表示,“ 麥德龍 不僅僅是想做一個傳統的便利店,更希望通過便利店與其他多渠道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不斷提升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的能力。”首先, 麥德龍 計劃打通其網上商城到“合麥家”線下自提點的服務,實現對客戶“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覆蓋。“合麥家”也嘗試為顧客提供便利性的服務,所有門店全面覆蓋無線網絡,即食區域提供免費充電服務,消費者只要在店內,時時刻刻不斷網。
據記者了解,此次開業的兩家“合麥家”都選址在普陀區,鎖定中高檔辦公區域、居住區,以及地鐵站、大型商場等人口高度密集區域。其中,華大店營業面積達110平方米,位于金沙江路,緊靠13號線大渡河路站;真光店位于真光路,面對百聯中環購物廣場,營業面積也達到了70平方米。
麥德龍 方面表示,便利店“合麥家”主要定位的是中高收入的年輕群體。據悉,“合麥家”將提供以往在 麥德龍 會員制商場銷售的優勢商品,包括 麥德龍 的進口商品、自有品牌,還有高品質可追溯的生鮮水果。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中高收入的年輕群體面臨著快節奏的生活,他們愿意采購高品質的商品,并有頻繁的即時消費需求。所以,“合麥家”將主要定位于學校、居民區、商務區、醫院等場所周邊開展經營。
據介紹,考慮到便利店消費者偏愛方便食品的特點,合麥家還提供100多種即食商品,不僅有臺式、日式風味小食,還有來自意大利的現場烘烤披薩和即將推出的現烤面包。所有即食商品,每日凌晨由全封閉式低溫車統一配送至門店。
雖然電商給不少實體零售業企業帶來了不小壓力,但零售行業內的便利店業態卻有“逆襲”之勢。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近幾年,便利店是中國零售業中增速最快的業態之一,在過去的2015年里,中國便利店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
此外,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15中國連鎖百強榜單顯示,2015年,百強企業各業態的銷售增幅分化明顯,便利店的銷售增幅達到15.2%,遠高于超市業態的4.1%和百貨業態的-0.8%。除 麥德龍 外,家樂福也加碼便利店,武漢中百也與日本羅森達成戰略合作。
首都經貿大學市場營銷系教授陳立平在接受中國商報采訪時表示:“相比起其他大型零售商超, 麥德龍 拓展便利店業務方面有很大的商品優勢。不止 麥德龍 ,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商超都已經紛紛開始試水便利店、小型社區店等業務。并不是說這些大型商超在大力開辟額外領域,他們更多的都是在進行探索式的轉型。”
“現在的大賣場、超市衰落得非常厲害,同樣作為大型商超代表的 麥德龍 在中國也會面臨一些問題,首先大賣場、大型商超的面積太大,而面積越大坪效則越低;其次,這些主體的服裝、日用品受到電商沖擊的力度較大;再然后,就是人們的消費行為在發生變化,逛大型商超會花費消費者大量時間,大型店的逐漸衰落大部分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的。 麥德龍 除去有其自身較大的商品優勢外,他們在歐洲已經積累了一些小型店的經驗,其產品經營和組織方面都有一定優勢,所以 麥德龍 開展小型社區便利店仍然是讓人值得期待的。”陳立平表示。
據悉, 麥德龍 其他城市的開店計劃也在有序進行中。對于未來將重點拓展哪些區域, 麥德龍 方面稱仍不便透露。目前, 麥德龍 正在加快研究加盟條件,計劃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加速推進便利店業務,同時完善供應鏈體系和線下門店,進口商品及自有品牌的價格優勢和寬廣渠道。
電商“三板斧”戰略
去年, 麥德龍 完成了全國商場網上商城的建設,創建和維護了 麥德龍 中國商品的信息庫,實現了線下商場的網上呈現;同時,通過優化線下商場配套功能,將每家商場打造成一個O2O服務中心。 麥德龍 還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麥德龍 官方旗艦店入駐天貓國際,開啟了跨境生活電商。今年, 麥德龍 還提出“一體兩翼”的概念,即以實體商場為本體,O2O網上商城與B2C天貓旗艦店作為“兩翼”護航,進一步完善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購物體驗。
據悉, 麥德龍 官方網上商城的開展,將立足于 麥德龍 官方網上商城的數據庫,全面系統地整合線下實體商場的資源,在發力全球跨境生活電商方面, 麥德龍 將背靠其全球2200余家 麥德龍 集團所屬商場及百貨商店,強化全球供應鏈條。
到今年底, 麥德龍 將有50多家門店被改造,其中一項為增加食品配送和電商備貨區域面積。但是這并不容易, 麥德龍 因為門店面積過大,一般都位于城市邊緣或者非中心居住區,并且單個城市門店較少,全國57個城市僅有82家商城,以北京為例,三家門店分別在西四環外、北四環以及東南四環,以此為基礎進行線上線下體驗的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相比起便利店的“小而美”,進入中國20年的 麥德龍 卻儼如一座“龐然大物”。經營定位為“倉儲型超市”的 麥德龍 過去目標消費群限定為工商領域的經營者、群體消費層等具有法人資格的“有限”客戶。同時,為了確定自己的目標顧客, 麥德龍 一直嚴格實行會員制,只允許具有會員資格的顧客入場并提供服務。增開便利店之舉,無論是從店面規模還是目標人群來看都與 麥德龍 以往的作風大相徑庭,做慣了企業用戶的 麥德龍 如今跨界開展便利店業務,究竟是無奈轉型還是主動打響的生存保衛戰呢?
倉儲型超市的堅守者
國外倉儲型超市進入中國后經歷了一輪大的轉變與洗牌,其中不乏黯然淡出中華市場的失意者。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會員制倉儲超市萬客隆曾一度穩坐中國零售市場的第一把外資交椅,當時的數據即便現在看來仍是諸多零售企業不可求的“零售輝煌”。1996年,萬客隆在廣州的萬客隆商場開業之初便創下每天銷售額400萬元的紀錄,半年多累計銷售額達5億多元。1997年,萬客隆的北京洋橋店開業當月就創下了平均銷售額500萬元的佳績。
與 麥德龍 經營模式極其相近,萬客隆采取的也是“店庫合一”的立體銷售模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譽為中國內地倉儲型會員的開創者在2008年被樂天瑪特收購之后便悄然淡出了消費者的視線。究竟萬客隆的退出只是一個零售企業運營失敗的個案還是倉儲型超市難以逃避的命運呢?
縱觀國內倉儲型超市,苦苦堅守者中表現搶眼的 麥德龍 將自己入華20年的成功經驗主要歸納了兩點:產品質量和冷鏈物流優勢。
麥德龍 中國企業公共關系部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倉儲型超市和其他實體零售業態面臨的挑戰差不多,這是零售業態不斷發展、消費升級所必經的階段。憑借在食品安全和質量領域的嚴格管理、豐富的商品種類和優良的服務, 麥德龍 在中國一直保持著業績的穩步增長。”
麥德龍 表示,作為唯一一家在中國所有商場門店都通過航天級安全的HACCP(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認證的批發企業, 麥德龍 建立起了一個完整而嚴謹的食品安全鏈。從供應商的選擇,配送中心的把關,到物流運輸中的溫控,再到商場收貨,儲存和銷售等各個環節, 麥德龍 都遵行HACCP國際標準,對食品安全進行全方位的監控。
麥德龍 食品區域的低溫環境也是其一大特色,同時商場還針對不同種類食品的儲藏、加工、銷售及售后配送等環節進行不同的溫度設置。以肉類為例,儲藏區的溫度設置在0°C至6°C,加工操作間的溫度10℃,而銷售區則控制在0°C至4°C。 麥德龍 將每種食品置于正確的溫度環境,這樣的溫控體系既保障了產品的新鮮又確保了最高標準的衛生安全。
同時,新食品安全法提出了實現食品可追溯, 麥德龍 在2007年便研發了食品可追溯體系,現在已經涵蓋3000多種可追溯商品,包括果蔬、畜禽制品、奶制品、水產品和綜合類五大類產品線,方便顧客在透明而便利的信息鏈中,選購到安心的產品。顧客只要有手機APP或者關注 麥德龍 官方微信號就可進行現場掃描查看。
麥德龍 商場還在不同種類的食品區域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為了避免食物交叉污染,采用分色管理方式,如綠色代表蔬果類,藍色代表水產品,而所有與肉類相關的,從刀具、容器到員工的工作圍裙都為紅色。
此外, 麥德龍 對食品安全的管理還體現在各種顧客體驗的細節之中。例如在烘焙區,商場會張貼食品配方及過敏源提醒;在優速達送貨區, 麥德龍 配備了保溫箱和冰袋,真正做到了“冷鏈不間斷”。
一方面積極拓展著便利店業務,同時 麥德龍 似乎并不打算放棄擴大在華倉儲型超市的規模。 麥德龍 公關部王媛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麥德龍 一貫重視中國市場,并且仍然計劃在中國擴大自身的會員制商場網絡,并加大投資力度以提升現有商場的設施及服務水平,從而保持業務的穩健增長。關于是采用自買土地自建商場還是采取租賃方式,將取決于當地地產、商業環境等具體情況而定。”
從“大”到“小”
麥德龍 過去的客戶群體主要包括四大類:餐飲業各類企業;中小型零售商;需要原材料的經營類企業包括工廠、小店面、夜總會等;以及需要原材料的非經營類機構包括政府、學校、各種聯合會等。
入華之后, 麥德龍 逐漸放開消費群體的限制,普通消費者通過辦理會員卡也能進入到超市進行消費,然而這部分人群始終并非 麥德龍 銷售的主要客戶群體。 麥德龍 似乎也在不斷思考,怎么樣才能通過“補短板”的方式牢牢抓住這部分顧客。
對于從“大”到“小”之說, 麥德龍 方面回應:“這并不意味著"從大到小"的轉變。近年來, 麥德龍 順應市場趨勢加速轉型,主要聚焦于會員制商場、食品配送、便利店、福利禮品和電子商務五大業務模式,這些業務都是 麥德龍 多渠道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 麥德龍 多渠道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便利店將成為未來 麥德龍 發展的重要支柱。” 麥德龍 中國總裁席龍表示,“ 麥德龍 不僅僅是想做一個傳統的便利店,更希望通過便利店與其他多渠道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不斷提升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的能力。”首先, 麥德龍 計劃打通其網上商城到“合麥家”線下自提點的服務,實現對客戶“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覆蓋。“合麥家”也嘗試為顧客提供便利性的服務,所有門店全面覆蓋無線網絡,即食區域提供免費充電服務,消費者只要在店內,時時刻刻不斷網。
據記者了解,此次開業的兩家“合麥家”都選址在普陀區,鎖定中高檔辦公區域、居住區,以及地鐵站、大型商場等人口高度密集區域。其中,華大店營業面積達110平方米,位于金沙江路,緊靠13號線大渡河路站;真光店位于真光路,面對百聯中環購物廣場,營業面積也達到了70平方米。
麥德龍 方面表示,便利店“合麥家”主要定位的是中高收入的年輕群體。據悉,“合麥家”將提供以往在 麥德龍 會員制商場銷售的優勢商品,包括 麥德龍 的進口商品、自有品牌,還有高品質可追溯的生鮮水果。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中高收入的年輕群體面臨著快節奏的生活,他們愿意采購高品質的商品,并有頻繁的即時消費需求。所以,“合麥家”將主要定位于學校、居民區、商務區、醫院等場所周邊開展經營。
據介紹,考慮到便利店消費者偏愛方便食品的特點,合麥家還提供100多種即食商品,不僅有臺式、日式風味小食,還有來自意大利的現場烘烤披薩和即將推出的現烤面包。所有即食商品,每日凌晨由全封閉式低溫車統一配送至門店。
雖然電商給不少實體零售業企業帶來了不小壓力,但零售行業內的便利店業態卻有“逆襲”之勢。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近幾年,便利店是中國零售業中增速最快的業態之一,在過去的2015年里,中國便利店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
此外,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15中國連鎖百強榜單顯示,2015年,百強企業各業態的銷售增幅分化明顯,便利店的銷售增幅達到15.2%,遠高于超市業態的4.1%和百貨業態的-0.8%。除 麥德龍 外,家樂福也加碼便利店,武漢中百也與日本羅森達成戰略合作。
首都經貿大學市場營銷系教授陳立平在接受中國商報采訪時表示:“相比起其他大型零售商超, 麥德龍 拓展便利店業務方面有很大的商品優勢。不止 麥德龍 ,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商超都已經紛紛開始試水便利店、小型社區店等業務。并不是說這些大型商超在大力開辟額外領域,他們更多的都是在進行探索式的轉型。”
“現在的大賣場、超市衰落得非常厲害,同樣作為大型商超代表的 麥德龍 在中國也會面臨一些問題,首先大賣場、大型商超的面積太大,而面積越大坪效則越低;其次,這些主體的服裝、日用品受到電商沖擊的力度較大;再然后,就是人們的消費行為在發生變化,逛大型商超會花費消費者大量時間,大型店的逐漸衰落大部分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的。 麥德龍 除去有其自身較大的商品優勢外,他們在歐洲已經積累了一些小型店的經驗,其產品經營和組織方面都有一定優勢,所以 麥德龍 開展小型社區便利店仍然是讓人值得期待的。”陳立平表示。
據悉, 麥德龍 其他城市的開店計劃也在有序進行中。對于未來將重點拓展哪些區域, 麥德龍 方面稱仍不便透露。目前, 麥德龍 正在加快研究加盟條件,計劃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加速推進便利店業務,同時完善供應鏈體系和線下門店,進口商品及自有品牌的價格優勢和寬廣渠道。
電商“三板斧”戰略
去年, 麥德龍 完成了全國商場網上商城的建設,創建和維護了 麥德龍 中國商品的信息庫,實現了線下商場的網上呈現;同時,通過優化線下商場配套功能,將每家商場打造成一個O2O服務中心。 麥德龍 還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麥德龍 官方旗艦店入駐天貓國際,開啟了跨境生活電商。今年, 麥德龍 還提出“一體兩翼”的概念,即以實體商場為本體,O2O網上商城與B2C天貓旗艦店作為“兩翼”護航,進一步完善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購物體驗。
據悉, 麥德龍 官方網上商城的開展,將立足于 麥德龍 官方網上商城的數據庫,全面系統地整合線下實體商場的資源,在發力全球跨境生活電商方面, 麥德龍 將背靠其全球2200余家 麥德龍 集團所屬商場及百貨商店,強化全球供應鏈條。
到今年底, 麥德龍 將有50多家門店被改造,其中一項為增加食品配送和電商備貨區域面積。但是這并不容易, 麥德龍 因為門店面積過大,一般都位于城市邊緣或者非中心居住區,并且單個城市門店較少,全國57個城市僅有82家商城,以北京為例,三家門店分別在西四環外、北四環以及東南四環,以此為基礎進行線上線下體驗的難度可想而知。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麥德龍多渠道戰略加速 在上海首開2家合麥家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