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零售業依然面臨消費者人群結構和消費方式轉變、成本增長快、電商沖擊等競爭。2014年,經濟降速導致零售企業面臨真正意義上的危機,經營兩極分化將成為主要趨勢。
零售業面臨六大挑戰
1、消費者人群結構和消費方式發生變化。
2、客戶忠誠度越來越低,可供選擇的購物方式越來越多。
3、信息化水平低,大數據應用尚未啟動。
4、同業惡性競爭。
5、電子商務沖擊傳統零售。
6、零售業運營成本增長過快,利潤急劇下降。
零售業發展十大趨勢
1、實體零售仍將占社會消費品主導地位。
2012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20.7萬億元,電商銷售占6.3%,約為1.3萬億元。2013年預測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23.7萬億元,電商銷售占7.6%,約為1.8萬億元。預測2014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實體零售仍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
2、經營兩極分化更加明顯。
經濟降速導致零售企業面臨真正意義上的危機。行業處在轉型期,老的模式進入長時間的微增長期,甚至負增長,上半年一半以上超市利潤負增長,只有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和永輝、步步高是增長的。兩極分化嚴重,比拼綜合實力,強者逾強,弱者逾弱。
3、零售行業整合將強力推進。
零售三大格局成形,全國性企業:華潤、大潤發、家樂福、沃爾瑪等,跨區域性企業:永輝、物美、步步高、家家悅等,區域性企業:一市一縣為陣地,唐山永和、天津津工、浙江供銷。
4、中小零售企業將艱難前行。
外資渠道下伸,電商直接沖擊,房租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小零售企業普遍缺少精細化管理,投資發展失誤就會造成虧損。
5、關店現象將頻繁上演。
沃爾瑪2013年關閉門店11家,2014年計劃關閉25家;永輝:2013年關店6家;2014年,預計關店潮將繼續上演。
6、購物中心悲喜不一,百貨業轉型艱難。
全國已開業購物中心3100家,2014年至2015年再開900家。同質化嚴重,主題百貨+大賣場+專賣店+餐飲店模式。預測2014年,是購物中心的狂熱走向失落的分水嶺。
7、家電連鎖繼續衰退。
蘇寧云商2014年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08億元,1-3季度凈利潤下滑73%。蘇寧2013年關店超200家,國美2013年關店超180家。2014年,家電連鎖將繼續衰退。
8、零售業不再受資本青睞。
連鎖概念對資本已經成為過去時,風光不在。
9、社區商業將成為主戰場。
城鎮化建設為社區商業發展提供了保障,社區商業集群效應體現食品更安全、生活更便利、服務更標準。
10、營銷陳舊亟待創新。
傳統營銷已很難打動消費者,打折、滿就送、購物送券、會員積分、微博、微信等營銷方式,造節千千萬,卻沒有象雙十一刻骨銘心。
零售業應對策略
針對新的競爭格局和第三次流通業革命,突破業績瓶頸,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抓好以銷售為導向的轉型工作,一切圍繞銷售額提升為出發點。消費者主權時代的到來,需要商品精準,德國阿迪超市只有4000種商品,做到全球前10位。為此,新一年在采購政策、考核導向、聯合采購上做好文章,回歸零售本質。
2、著力做好政府團購紅利所失去的轉型工作。中央執政清風已全面展開,2013年公司損失政府部分實物、券卡團購銷售達5000萬元,如何彌補這一塊銷售損失,新一年將從做足做好門市銷售,從“小”字上做文章,做好政府部分食堂的團購工作,擴大對個體商店的批發業務,引進辦公用品銷售等措施來彌補食品禮品團購損失。
3、做優做強增值服務項目。臺灣7-11增值服務的收益已達綜合毛利的40%,幾乎涵蓋了各種收費、還款、快遞收付等便民服務,國內的天津津工超市,增值服務收益已破1000萬元。
4、積極應對電子商務對傳商業的沖擊,探索020經營。電商改變零售格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阿里巴巴雙十一350億元的銷售就是最好的證明。
5、加強生鮮食品經營,增強門店聚客和核心競爭力。一是重視生鮮經營部,二是做強水果經營,三是摸索生鮮食品加工中心的建設。
6、大力提升工作效率,繼續推進減員工增效。
7、加強主場戰略的實施。按照物美集團攻堅浙江發展華東的戰略部署,供銷未來將在紹興、湖州二個主戰場進一步密集開店,提升市場占有率,未來五年開店達200家。
8、融入大數據時代。e消費商業模式是殺傷競爭者的最有力武器,誰先擁有,誰就在第三次流通革命中處于主動地位。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2014零售業面臨六挑戰 八大策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