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11”掀起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并再次創下驚人銷售紀錄之時,傳統實體 零售 業的“寒冬”仍在繼續。面對實體 零售 市場普遍低迷的現狀,出路何在?
近日,《中國連鎖》雜志主編陳岳峰發表長文對傳統連鎖 零售 業2016年度的發展做出預測,在業內引起熱議。他表示, 零售 行業增長趨緩的勢頭將持續,下一個高增長周期什么時候到來尚不可知,但至少不會是最近2-3年內的事。
實體 零售 業“寒風凜冽”
傳統實體 零售 業的這一輪“寒冬”有多冷?看數據就明了。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56家商貿 零售 類公司公布了三季報,其中僅有20家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6家實現凈利同比增長。其中,南寧百貨、新華都、人人樂、成商集團凈利潤下滑較為明顯,分別下滑435.18%、385.41%、82.58%、55.62%。友好集團、快樂購、銀座股份、津勸業、新華百貨、華聯綜超、大商股份凈利潤下滑均超過四成。
再具體到廣州本地,廣州兩大上市百貨公司之一的廣百股份今年1至9月份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減少3.9%;凈利潤1.64億元,同比增長8.72%。廣州友誼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23億元,同比下跌16.56%;凈利潤0.41億元,同比下跌5.89%。甚至連一直以來最重要的 零售 旺季國慶黃金周也遭遇“滑鐵盧”,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百家重點大型 零售 企業 零售 額相比上年同期下降9.6%,為歷年來首次呈現負增長。
經濟下滑、電商沖擊、來客減少、客單降低……市場環境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面對依然如此嚴峻的形勢,傳統實體 零售 業往何處去,成為全行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環境裂變倒逼 零售 業態創新
正是在整個傳統實體 零售 行業都陷入困頓和迷茫的背景下,《中國連鎖》雜志主編陳岳峰近日發表的2016年度傳統連鎖 零售 業發展預測才如此引人關注。他首先提出,一個基本判斷是 零售 行業增長趨緩的勢頭將持續,下一個高增長周期什么時候到來尚不可知,但至少不會是2-3年內的事。
“統商業運作規則不再,電商則挾資本以令 零售 諸侯。”陳岳峰撰文指出,盡管近兩年大電商與大實體 零售 商之間多有互動,但這給實體 零售 商帶來的并不是線下渠道的價值再現這樣的利好,而是傳統的商業運作規則被粉碎。電商完全具備了挾資本以令大的 零售 諸侯的能力,大的連鎖 零售 企業正在成為互聯網企業的附庸。
在陳岳峰看來,傳統商圈概念完全顛覆,同時商業物業租金也有望隨之下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商者無域”的時代真的到來。未來實體店的成功將不再取決于地域,而在于你有多了解消費者、吸引消費者。此外,環境裂變倒逼業態創新,實體 零售 企業已無退路可走。因此在2016年,或許有望看到線下企業在O2O方面有所創新。
滿足小眾需求才有未來
至于說哪些創新業態有可能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勝出,陳岳峰在預測中主要提及了四種業態:“小而美”業態成為轉型方向,跨境電商方興未艾,實體 零售 將迎來O2O發力時機,大 零售 商將初具“染指”供應鏈能力。
陳岳峰表示,“小而美”業態之所以被列居首位,是因為“滿足小眾需求才是未來”。中國的商業也將和發達國家一樣,已經真正到了個性化、小眾化的企業與大企業長期共存的時代。 零售 企業不要再試圖幻想滿足所有人群的消費需求,而要重新有更清晰的品牌和客群定位。一些優秀的 零售 商超企業早已走在轉型的路上,迅速變成“路邊的專業店”,烘焙、零食、水果、化妝、母嬰……用專業化、精細化、差異化和便捷性更好地迎合了新的消費需求。
更令業界振奮的是,2015年9月,果品小業態的代表之一百果園獲得天圖資本等領投的4億A輪融資,更成為“小而美”業態商業價值的明證。毫無疑問, 零售 業大變局的時代即將到來,但陳岳峰最后提醒:“越是在大顛覆的時代,越是資本和互聯網、電商攪局最瘋狂的時刻,我們越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誘惑,認真做好每一家門店,仍然是我們存在的最大本錢,也是我們未來依然能存在的最大價值。”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小而美”成零售業轉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