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死對頭,現在卻各自攜手聯姻,電商高帥富紛紛開始愛上實體店百富美。銀泰和阿里,蘇寧和阿里,京東和永輝,騰訊、百度和萬達等電商和實體店巨頭今年都開始“聯姻”,但“結婚”之后過日子才是正事,生意到底該怎么做?在近日第十七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年會(簡稱CCFA)上,多位 零售 和電商大佬們達成了共識:回歸商業本質的融合才能撥開云霧。
實體 零售 商關注如何與電商合作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03年,外資在連鎖百強中的占比是27%;2014年,外資企業在連鎖百強中的占比是20%。
外資占比的縮小并不意味著中國 零售 企業壓力減少。
“今天市場面臨新的變化。今年以來 零售 行業仍然是一個低速增長的發展態勢。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和利潤下降的問題,不過,線上分流速度減緩。”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表示,“但是,上榜2002年百強的企業中,至今仍在百強序列的不足半數,兼并、重組、倒閉兼而有之。”
有與會業內人士坦言,電商的沖擊對實體 零售 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然而,如何與電商合作而不是對抗,成為當下實體 零售 商關注的新焦點。
實體企業應是互聯網的寵兒
在一段時間以來,實體企業普遍認為互聯網是“洪水猛獸”,認為是互聯網企業瓜分了市場份額。近年鮮少露面的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此番高調出現,他恰恰認為互聯網給實體企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靠燒錢補貼用戶的模式不是真正的商業模式,只有擁有核心資源和可持續運營能力的企業才能真正將互聯網+進行到底。”他認為,通過互聯網運營可以不斷提升實體企業的能力和效率,打破品類限制的“天花板”。
實體 零售 企業依托積累多年的供應鏈優勢、上億的忠誠用戶和細致入微的服務能力,與互聯網連接起來,所形成的“O2O模式”將會迸發無窮的潛力,這是傳統電商所無法比擬的,“樹大根深的實體企業一定會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流。”張近東對此充滿信心。
互聯網公司羨慕實體商業流量
實體商業是有優勢的,連互聯網老大騰訊也這樣認為。
“實體商業有讓互聯網公司羨慕的流量入口,卻把大量流量浪費在了店門口”,在第17屆中國連鎖大會暨 零售 博覽會上,微信支付副總經理耿志軍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隨著微信的普及,幾乎每個到店顧客都代表著一個微信ID,門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流量的入口。
如何讓每個人變為有效的流量,進而產生商業價值,是實體 零售 互聯網戰略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針對這些痛點,微信的智慧 零售 解決方案一經推出就被迅速在全國復制,應用在商超、百貨、便利店、商圈等 零售 場景,現已覆蓋全國超過10萬家門店。
“線下流量是持續的,而且對實體商業來說最關鍵的一點是,它是屬于你的。”耿志軍雖然不遺余力推銷微信,但他在發言中指出,區域性商圈是巨大流量入口,也是多業態融合O2O的重要場所。
已經跟阿里合作的銀泰CEO陳曉東在談到電商與實體店融合時更實際地提出,“電商的概念,一定要分享,所以我們現在大力度地推進銀泰的合伙人制,在新項目和創新項目中主力操作團隊開放20%的股份。”
消費者追求的永遠是價值
圍繞著實體 零售 和電商之間融合最重要的一環是消費者需求。
麥肯錫研究院中國院長陳有鋼表示,大家已經認識到消費者不是一定要買網上的東西,不是一定要通過網購,他們在尋求一個更好的價值。
“事實上就是在前天,在美國西雅圖亞馬遜開了第一家實體店,另外在大學城也開了購物中心,亞馬遜開始是通過打壓實體店來發展的,他走到今天,不是說他未來要走實體店的戰略,而是把全渠道真正落在了行動上。”陳有鋼認為,京東和永輝的結合,阿里和銀泰及蘇寧的結合,都是這樣的方向,未來更多的是提供價值。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零售百強過半出局 實體店為何仍是電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