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阿里 巴巴宣布全面進入商超領域,旗下天貓超市為攻占北京市場,大手筆補貼10億元,給北京用戶下起“紅包雨”。此后, 阿里 巴巴還將陸續在國內其他城市開啟補貼模式。巧合的是,在 阿里 吹響進攻號角之時,恰逢1號店網上超市發生人事震蕩,創始人出局,沃爾瑪收購余下股權,實現全資控股。于是業界紛紛猜測, 阿里 選擇發力商超的時機意味深長,電商領域也許又將開始一場貼身肉搏式的競爭。實際上,電商領域的競爭雖然激烈,但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確定,此次天貓超市發力,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傳統大型超市。
線上購物越來越便利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發展、支付體驗的優化以及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線上購物變得越來越便利。平日里,在上班路上,或在工休期間,想到要添購什么日用品,打開手機客戶端就能下單,商品隔天甚至當天就能送達,甚至有時還能選擇定時配送服務。比如天貓超市,為了方便上班族,可以晚間配送,上班族下班回家之后可輕松收貨。
對年輕人來說,善用網絡提高生活品質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遇到問題先想想能否上網解決,購物同樣如此。從最初上網買衣服、小商品,到上網購買電器,再到如今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網絡購物的品類已經基本實現全覆。
蓋,柴米油鹽無所不包,而且價格優惠、送貨上門、省時省力。
據天貓方面最新公開的數據顯示,近九成消費者選擇用手機登錄天貓超市,這表明用戶購物途徑已經明顯從傳統的線下向線上遷移,并逐漸形成了新的購物習慣,這在復購率高、黏性強的商超業態中,是非常重要的變化。
大型傳統超市面臨挑戰
在如今的傳統大型超市,常見這樣的景象:早上開門之后迎來一個短暫的客流小高峰,那是中老年顧客趕來搶購新鮮蔬菜和特價商品,等這波顧客流散去,超市里便頓時冷清很多。而身邊的中老年顧客,大量購買的頻次也在下降,原因很簡單,兒女們經常在網上下單。
數據顯示,在北京地區,80后已經成為天貓超市購物的中堅力量,達五成左右,而在高校云集的海淀區,大批90后涌入了掌上超市,占到海淀區用戶總數的三成。
用戶購物習慣和路徑的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十分明顯,傳統超市行業近年來增速持續放緩。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4年超市行業凈利潤同比下滑5.87%,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來自電商的競爭。而首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中國內地零售連鎖超市聯華超市近日也發布預警,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六個月盈利預計將較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六個月明顯下降,降幅為70%-90%。盈利減少主要歸因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集團所從事傳統零售業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集團銷售下滑及人工成本的剛性增長所致。
可以說,在電商生態不斷發展完善的今天,大型傳統超市面臨的挑戰不斷,特別是經營成本剛性上漲和年輕顧客群體不斷流失形成疊加效應,令傳統超市行業整體處于競爭劣勢。
發力北京打造“第二主場”
上周五,亞馬遜股價突破580美元大關,市值達到2692億美元,一舉超越傳統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2335億美元市值,成為全球電商行業的里程碑。業內人士甚至認為,這一事件代表著電商的勢頭向上,傳統零售的勢頭向下,代表著互聯網的勝利。
在國內,電商和傳統商家之間的競爭也已經接近臨界時刻。此次 阿里 巴巴全面進入商超領域,標志著電商終于向傳統商業的優勢業態發起了全面進攻,在奪人眼球的10億元紅包背后,是電商經過多年發展累積的雄厚實力。艾瑞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中B2C交易規模達3737.1億元,天貓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占比為58.6%。
此前曾有眾多電商品牌進軍商超鎩羽而歸,而如今的天貓超市背靠 阿里 ,攜完整的電商生態殺到,在資金、流量、供應鏈、支付、物流等一系列環節均具備壓倒性優勢,勢必對商超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行業研究專家表示,未來我國零售業將步入網購、便利超市雙驅動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傳統大型超市紛紛主動謀求轉型,以應對電商挑戰,然而由于缺乏互聯網基因、成本控制難度大、機制不夠靈活等各種原因,成效始終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天貓超市選擇在北京發力,被認為是 阿里 巴巴有意為之,目的在于進一步打造和完善“第二主場”。
近年來, 阿里 積極通過資本運作在北京布局,涉及云計算、手機瀏覽器、地圖服務等各個領域,在北京的員工也已經超過8000人。此次天貓超市大舉進軍北京市場,為“第二主場”增加了電商業務板塊,其戰略布局意圖十分清晰。據了解,未來 阿里 巴巴在北京還將有更多舉動。強大的對手出現,對于北京市場的傳統超市商家來說,考驗真正到來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阿里全面進入商超領域 傳統超市如何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