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武商 集團、中百集團、武漢中商、漢商集團公布2014年年報顯示,營收、凈利潤大多低速增長,有的甚至出現下滑。
面對電商沖擊,商超巨頭紛紛謀求“新常態”下轉型。
商超蔓延關店潮
4家上市商超企業中,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增長的只有 武商 和中百。
武商 全年實現營收171億元,同比增長1.89%,利潤總額 8.87億元,同比增長2.99%,創歷史最好水平;中百集團實現營收近170億元,同比增長2.61%,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9.03%。
武漢中商雖然營收增長3%以上,但凈利潤卻同比下降38.53%,漢商集團營收同比下降6.14%,形勢也不容樂觀。
業內人士表示,在電商沖擊下,去年中國商超行業營收、利潤大幅下滑。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累計同比下降0.7%。各地共關停商超201家,其中超市(大型賣場)達到178家,是2013年超市關停總量的5倍。與之相對應,全國網購銷售額同比增長30%以上。
湖北商超也不例外, 武商 量販去年改造門店6家,退出門店6家,中商關停中商平價4家。沃爾瑪華中區公共關系總監李呈舫介紹,2013年10月以來,沃爾瑪已在中國區先后關閉近30家扭虧無望的門店。
試水O2O新業務
面對“互聯網+”浪潮,商超紛紛試水O2O。去年, 武商 、中百、中商等重啟電商業務,并借“雙11”“雙12”等電商活動加強線下促銷,已初見成效。 武商 集團董事長劉江超表示, 武商 電商公司與實體店緊密結合,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
中商與天喻信息合作,推出中商慧購APP移動客戶端,“億元紅包大派送”吸引20萬會員線上搶券、線下消費。數據顯示,通過兩期活動促銷,凈增銷售收入1.1億元。
中商集團相關人士介紹,中商平價新開的沌口店,將作為“微超市”業態試點。“微超市”利用微信平臺,顧客在網上挑選日用品,下單后,門店會在1至3小時內送貨上門。
外資超市也加快O2O探索步伐。沃爾瑪在武漢推出網上下單,除生鮮外,2公里內免費配送。大潤發上月也在武漢啟動了B2C商城——“飛牛網”。
實體店特色更加鮮明
電商時代,實體店是否已走到盡頭?
業內人士坦言,實體店仍有很大挖掘空間,今后門店規模可能會縮小,但特色會更加突出。
劉江超舉例說,去年武漢國際廣場引進PRADA、芬迪等國際高端奢侈品牌,進一步搶占高端市場,銷售額持續增長; 武商 廣場繼續強化化妝品、女裝,世貿廣場定位黃金珠寶。
漢商集團方面表示,實體店的體驗感,是互聯網不可比擬的優勢。去年,漢商集團進一步擴大兒童游樂、美容、健身、運動等經營比例,突出武漢市第一室內運動概念,有效彌補了傳統百貨業績下滑,實現了利潤大幅提升。
超市方面,特色也越來越明顯。去年,中百集團以提升生鮮為重點,中央大廚房品種增至334個,覆蓋超市門店714家。今年,將加大與永輝超市合作力度,做強做大生鮮。
同時,中百、中商平價等超市,紛紛加大直采自營比例,建立蔬菜、水果、海鮮等采購基地,進一步降低成本。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受電商沖擊 中百、武商等商超“換腦”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