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增速為“最低增速”、企業凈利潤出現“負增長”——這就是當下我國零售業面臨的嚴峻形勢。眾所周知,過去一年,零售業的日子非常艱難,在國家經濟的減速換擋期,零售業的發展速度也在急劇下滑。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4%,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個百分點。同時,一季度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增速創近八年來同期最低。
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消費市場難改疲軟態勢,在這樣的形勢下,零售業勢必要迎來一場變革,在逆勢中尋求新的突破。當然,爬坡過坎的過程也將會成為零售業成長壯大的資本,挑戰與機遇同時伴隨著零售業。
行業:面臨“最低增速”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最近發布的信息顯示,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78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1%,增速較上年放緩1.2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年下滑,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分行業來看,服裝、化妝品及食品等領域也分別出現大幅下滑。化妝品零售額增速創2008年以來最低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3年我國限額以上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呈現連續三年放緩的態勢,是2003年以來最低。2013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增幅較上年大幅下滑7.3個百分點,銷售增速放緩態勢明顯;2013年我國限額以上企業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速是2008年以來的最低增速水平。2013年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也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增速水平;2013年全國大型零售企業食品零售額增速為近五年來的最低增速。
另外,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3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13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規模達到2.04萬億元,同比增長9.9%,新增門店6600余個,總數達到9.5萬個,同比增長7.6%。銷售額增幅比2012年下降0.9%,是百強統計以來銷售增幅最低的一年。
2013年對于零售業來說很是艱難,但是2014年的形勢也并不樂觀。來自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增長1.4%,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6.2個百分點,呈現連續第三年放緩,是2005年以來同期最低增速。其中,3月份同比增長1.3%,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8.6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糧油、食品零售額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3.6個百分點;服裝零售額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6.4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同比增速為3.9%,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6.8個百分點;金銀珠寶零售額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19.2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零售額增速放緩幅度較一季度更大;家用電器零售額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0.4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零售額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化妝品和日用品增速較去年同期分別放緩10.5和4.4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兩者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6.2和4.2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2014年國內消費市場形勢依舊疲軟,國內零售企業壓力很大。
企業:跨入“負增長”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出現負增長的企業明顯增加,達到15家,為歷年最多。在數據中記者發現,銷售出現負增長的連鎖企業中多為傳統零售企業,有農工商超市、徽商集團、樂天瑪特、人人樂、三江購物、廣州友誼集團、百佳超市等。
零售企業的日子不好過,從上市公司的年報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據記者了解,2013年上市商業企業中,多家大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及利潤出現增速放緩乃至負增長。
2013年百盛公司銷售總額為174.81億元,同比僅增長4.3%,凈利潤更是下滑了58.4%至3.54億元;銀座股份2013年年報顯示,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2.18億元,同比增長5.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6億元,同比下降23.1%。凈利潤出現負增長的企業還有友好集團、新華百貨、武漢中商、廣州友誼、南京(京專賣店)新百、南寧新百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出現虧損的零售企業也不少。2013年永旺超市內地虧損1.583億港幣折合人民幣1.2677億元,商業城虧損2.19億元人民幣,卜蜂蓮花虧損0.97億元人民幣,新華都虧損2.3億元人民幣。
除了傳統零售商,一些專業連鎖企業業績也出現大幅下滑。美特斯邦威2013全年實現銷售收入為78.9億元,同比下降1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5億元,同比下降52.2%,EPS為0.40元。
從2014年商業上市企業陸續公布的一季報中可以看到,2013年出現凈利潤下滑的企業,在2014年的一季度同樣難改“下降”的命運。武漢中商今年一季度營收為12.18億元,同比增長1.63%,而凈利潤為2013.78萬元,同比下滑28.78%。南寧百貨201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85億元,同比下降1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2.42萬元,同比下降88.19%。
而在2013年未出現“下滑”態勢的一些企業在今年一季度卻也難逃這個趨勢。王府井2014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4億元,同比下降4.97%,利潤總額3.11億元,同比增長2.02%,歸屬凈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0.45%;扣非凈利潤1.84億元,同比下降11.3%。北京城鄉2014年1月-3月營業收入7.24億元,同比下降6.89%;凈利3139.84萬元,同比下降4.48%。
困局:成本增長過高
零售業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艱難地步,除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外,也有著其自身的發展困境。
去年一年,零售業迎來一場關店潮,其中有因合同到期關店,有因企業戰略調整關店,但事實上,背后的原因都是因為不堪成本重壓,在利潤面前不得不選擇退出市常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顯示,2013年連鎖百強企業的房租支出增長11%,人工成本增長18%,與2012年漲幅相近,繼續處于快速上漲的狀態。兩項成本的增長均明顯高于企業的銷售增幅。
“高成本是導致零售業盈利越來越困難的關鍵。2013年,零售業成本上升出現由緩到急、剛性占比加大的特點,如果到了一定臨界點,會發生致命影響。”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表示,諸多零售上市公司201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80%以上的企業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上漲,零售企業銷售的增幅卻明顯慢于成本漲幅。
在商業上市公司年報中也會經常看到成本增長的字眼。美特斯邦威2013年年報中指出,公司在行業低谷期費用開支有所縮減,但由于收入略有下滑因此期間費用率有所上升,銷售費用率上升2.3個百分點至31.4%,管理費用率上升0.5個百分點至3.3%。
成本上升迫使企業開店放緩。數據顯示,百強企業中,有21家企業的店鋪總數出現負增長。2013年連鎖百強企業的門店增幅下降0.4%。
去年3月,外資零售沃爾瑪率先上演了關店潮。先后關閉重慶南濱店、江蘇鹽城店、湖南常德店以及馬鞍山的兩家門店。便利店業態,先是羅森關閉了約30家店,之后,可的與好德開始調整和關閉數十家門店。百貨業也難以幸免。2013年3月,京城知名百貨大佬貴友關閉了方莊店;年中,大洋百貨石家莊店關閉;在沈陽經營5年的伊勢丹停業;隨之,成都太平洋百貨關閉;百盛也難逃關店命運,先是關閉了百盛貴陽鮮花店,8月底,百盛石家莊的一家門店也關閉。
一個行業或者一個企業,走上下滑的趨勢,有著經濟大形勢的影響,但更多的卻是自身的問題。
眾所周知,零售行業盈利難,也與其業態老化、缺乏創新模式有關。由于整個行業前期的瘋狂擴張和市場資源的提前透支,再加上行業缺乏營銷創新模式,零售業越來越呈現出一種疲態。在微利時期,行業巨頭及大型零售店參與競爭,零售業若沒有特色,很難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如今,社會在發展,整個消費市場也在發生變化,零售企業必須緊隨時代的腳步,開拓前進。
突圍:推進路徑選擇
“順應形勢,適應要求,零售業轉型提升與創新發展應當邁開更大的步伐。”最近,在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國商報社聯合主辦的“2014中國廈門流通經濟與城市發展論壇”上,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王德生為零售業的路徑選擇問題給出了答案。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一季度中國零售業零售額急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