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外遷,升級改造, 大紅門 地區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進行時。繼7家市場關門后, 大紅門 地區年底前還將再關停7家市場,2017年完成全部45家市場的疏解工作。
大紅門 這個在全國服裝業響當當的招牌、曾經有著6萬直接從業大軍的商圈,將在兩年后變身為創意體驗的時尚展示,呈現出一幅煥然一新的圖景。
據統計,此前的 大紅門 地區聚集了45家活躍市場,涵蓋服裝批發、面輔料批發、窗簾床上用品批發、鞋帽批發、小商品等各類商品市場,總共161萬平方米,有商戶2.8萬戶,直接從業人員約5.8萬人。
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升級改造、拆除騰退、關停歇業,是 大紅門 地區疏解的三種方式。預計2015年底, 大紅門 地區預計可完成疏解商戶5900多戶,疏解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疏解從業人員約1.83萬人,相當于三成從業人員要轉移。預計2017年, 大紅門 地區將全部完成45家市場的疏解,屆時將保留10家左右市場進行升級改造。
位于南四環 大紅門 橋西南角的方仕國際窗簾城就是第一批進行升級改造的市場。窗簾城店鋪里不見了一堆堆碼放的布料,取而代之的是布料樣板和吊卡,大部分門店改造成了居室陳列。
這里已經實現從賣“布”到賣布“藝”的轉型,原有批發業態調整為窗簾展示、設計和提供整體軟裝解決方案,批發客戶通過原有的批量供貨方式轉型為按需零剪、服務到終端的渠道服務模式。
據介紹,今年年底前, 大紅門 地區還將關停時村集體土地上的7家市場,并陸續關停23處不在活躍市場賬目上的、存在安全隱患的市場、大院、庫房,涉及商戶651家。屆時, 大紅門 地區預計可完成疏解商戶5900多戶,疏解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疏解從業人員約1.83萬人。
馬上就訪
商戶:白溝成本低物流好
大紅門 的疏解外遷,不少原來在這里經營的商戶開始在周邊尋找新的出路。早已打出名氣的白溝,成為商戶們看好的落腳點之一,因為這里成本低、物流好。開業一年多來,這里的人氣也開始逐漸旺了起來。
經營女裝的李慧芳是在去年9月白溝 大紅門 國際服裝城開張營業時就入駐的第一批商戶,此前在北京的老“動批”、 大紅門 早市、百榮商城都有過商鋪,經營服裝已經20多年了。“
在 大紅門 早市4平米的攤位,一年的租金就要20多萬塊。” 李慧芳掰著手指跟記者算起了賬,在白溝她租下了兩個商鋪共100多平米,經營成本僅相當于北京的十分之一左右,比當地的市場價還要低。而且白溝的人工成本也少了很多。“
在 大紅門 雇一個銷售最少也要每個月6千多,因為租房、吃喝的生活成本高。”生意人李慧芳覺得在白溝經營很劃算。在 大紅門 經營批發時,她的客戶有七八成來自河北,現在這些客戶就直接到白溝找她批發,還節省了車程路費。
李慧芳在 大紅門 及周邊經營了近10年,見證了 大紅門 發展最快的10年。她的經營成本也翻了3倍多。“ 大紅門 的疏解肯定是大勢所趨了。
現在那邊是真有點亂,三蹦子到處亂跑,周邊的老百姓確實意見挺大。”說起是否有對 大紅門 的不舍,李慧芳很干脆地回答,“這么多年做生意,跑來跑去早就習慣了,讓我們總在一個地方也待不住。”
白溝新建的 大紅門 服裝城的環境讓她感覺很舒服,“以前在 大紅門 早市,經常有商戶為了爭個巴掌大的地方吵個沒完——一共就那么大的地方,能不打架嘛!”李慧芳現在覺得輕松多了,進貨出貨的車程也很順利,不用擔心堵車。
據了解,截至目前,白溝承接北京市場外溢商戶已經有1000多家,包含服裝、鞋業、小商品、服裝面料等多個品類。
權威發布
大紅門 打造全新時尚生活圈
“ 大紅門 有著30年逐步發展的歷史,確實為地區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紅門 疏解辦綜合辦公室負責人陳磊在接受采訪時說,從擺地攤開始,到樓宇林立,30年的商業發展積淀非一日之功,疏解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疏解的原則就是“有序疏解,有情操作”。
陳磊說,坐落于南中軸線上的 大紅門 商圈,近些年商業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車流、物流也在不斷聚集,擁擠不堪。這些年,豐臺區對 大紅門 的市政配套建設十分重視,但人流、車流、物流高密度的業態將這些市政配套建設的作用抵消,“瘦身健體”勢在必行。
改變 大紅門 地區的業態形式,使之符合首都的核心功能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促進”是總體思路。陳磊說,在疏解的過程中,要穩妥地按部就班進行,逐步推進,做到“有序”。操作過程要“有情”,所有關停的市場,貨物只能往外運輸,不能往內搬進,但是必須提前告知業主和商戶,來不及搬走的貨物要圍擋并標識。
疏解在依法依規進行的同時,對于有困難的商戶,也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對于有些商戶反映的,個別貨物已經在運往北京的途中,可以協商幫助解決臨時存放貨物的地點。
逐步疏解之后, 大紅門 原來商戶的未來去向,將充分尊重他們的自身意愿。“我們在和商戶們交流的時候,也有人在問,如果還想留在 大紅門 ,不經營批發倉儲,還可以經營一些什么?”
陳磊說,畢竟有些商戶在北京已經置業了,孩子也上學了,他們愿意改行再為北京這個城市干點什么。可目前南中軸地區未來的整理規劃尚未出臺,希望能夠更快推進,更加明確。
陳磊介紹說,未來的 大紅門 將由主要服務“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向滿足本地市民需求轉變,由單一服裝紡織品批發集散地向以服裝時尚文化為特色的功能區轉變,重點發展高端生活服務業、時尚創意產業、高端商務和配套商務服務業,打造成一個全新的首都市民生活服務業創新示范區,一個全新的時尚生態圈。
記者手記
嶄新的 大紅門 令人期待
說起北京的 大紅門 ,別說北京市民,恐怕國內的服裝界幾乎無人不知。這個距離天安門5公里的地方,曾經是明清兩代皇家獵場“南海子”的正北門。30年前,在這里“浙江村”的生意人從路邊練攤起步,從小作坊加工出來的衣服、鞋帽走向全國。
日歷一頁頁翻過,這里逐漸成為有名的服裝商業圈,北京市民衣櫥里的衣服,不論是從動物園批發市場淘回來的,還是從西單、燕莎商城買回來的,您別不信,一半都來自 大紅門 。
可再后來,這里逐漸和北京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格格不入。大宗的批發買賣讓這里人滿為患,倉儲物流的發達也讓周邊的老百姓叫苦不迭。
人流擁擠,三輪車橫飛,人們提到 大紅門 恐怕就會想起這幅場景,更有北京市人大代表多次就改善 大紅門 地區的交通問題提出建議。
不轉型不疏解,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 大紅門 就沒有出路。然而,30年的商業發展,市場產權的錯綜復雜,用 大紅門 管理者自己的話來說,疏解更像是一場“浴火重生”。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北京市人代會上,市長王安順參加豐臺團審議時就指出,“疏解牽扯到每一個商戶和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做下來千辛萬苦。但 大紅門 每天流動人口近30萬人,不疏解不行了,這個不能等。”
今天再到 大紅門 ,人們已經能夠看到它一天天的改變。當日歷再次翻過, 大紅門 還是那個到處可以看到服裝、紡織品的商業圈,但銷售創意代替了批發商品,展覽展示代替了倉儲物流,居家體驗代表了人潮擁擠,一個嶄新的 大紅門 讓人期待。
大紅門 這個在全國服裝業響當當的招牌、曾經有著6萬直接從業大軍的商圈,將在兩年后變身為創意體驗的時尚展示,呈現出一幅煥然一新的圖景。
據統計,此前的 大紅門 地區聚集了45家活躍市場,涵蓋服裝批發、面輔料批發、窗簾床上用品批發、鞋帽批發、小商品等各類商品市場,總共161萬平方米,有商戶2.8萬戶,直接從業人員約5.8萬人。
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升級改造、拆除騰退、關停歇業,是 大紅門 地區疏解的三種方式。預計2015年底, 大紅門 地區預計可完成疏解商戶5900多戶,疏解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疏解從業人員約1.83萬人,相當于三成從業人員要轉移。預計2017年, 大紅門 地區將全部完成45家市場的疏解,屆時將保留10家左右市場進行升級改造。
位于南四環 大紅門 橋西南角的方仕國際窗簾城就是第一批進行升級改造的市場。窗簾城店鋪里不見了一堆堆碼放的布料,取而代之的是布料樣板和吊卡,大部分門店改造成了居室陳列。
這里已經實現從賣“布”到賣布“藝”的轉型,原有批發業態調整為窗簾展示、設計和提供整體軟裝解決方案,批發客戶通過原有的批量供貨方式轉型為按需零剪、服務到終端的渠道服務模式。
據介紹,今年年底前, 大紅門 地區還將關停時村集體土地上的7家市場,并陸續關停23處不在活躍市場賬目上的、存在安全隱患的市場、大院、庫房,涉及商戶651家。屆時, 大紅門 地區預計可完成疏解商戶5900多戶,疏解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疏解從業人員約1.83萬人。
馬上就訪
商戶:白溝成本低物流好
大紅門 的疏解外遷,不少原來在這里經營的商戶開始在周邊尋找新的出路。早已打出名氣的白溝,成為商戶們看好的落腳點之一,因為這里成本低、物流好。開業一年多來,這里的人氣也開始逐漸旺了起來。
經營女裝的李慧芳是在去年9月白溝 大紅門 國際服裝城開張營業時就入駐的第一批商戶,此前在北京的老“動批”、 大紅門 早市、百榮商城都有過商鋪,經營服裝已經20多年了。“
在 大紅門 早市4平米的攤位,一年的租金就要20多萬塊。” 李慧芳掰著手指跟記者算起了賬,在白溝她租下了兩個商鋪共100多平米,經營成本僅相當于北京的十分之一左右,比當地的市場價還要低。而且白溝的人工成本也少了很多。“
在 大紅門 雇一個銷售最少也要每個月6千多,因為租房、吃喝的生活成本高。”生意人李慧芳覺得在白溝經營很劃算。在 大紅門 經營批發時,她的客戶有七八成來自河北,現在這些客戶就直接到白溝找她批發,還節省了車程路費。
李慧芳在 大紅門 及周邊經營了近10年,見證了 大紅門 發展最快的10年。她的經營成本也翻了3倍多。“ 大紅門 的疏解肯定是大勢所趨了。
現在那邊是真有點亂,三蹦子到處亂跑,周邊的老百姓確實意見挺大。”說起是否有對 大紅門 的不舍,李慧芳很干脆地回答,“這么多年做生意,跑來跑去早就習慣了,讓我們總在一個地方也待不住。”
白溝新建的 大紅門 服裝城的環境讓她感覺很舒服,“以前在 大紅門 早市,經常有商戶為了爭個巴掌大的地方吵個沒完——一共就那么大的地方,能不打架嘛!”李慧芳現在覺得輕松多了,進貨出貨的車程也很順利,不用擔心堵車。
據了解,截至目前,白溝承接北京市場外溢商戶已經有1000多家,包含服裝、鞋業、小商品、服裝面料等多個品類。
權威發布
大紅門 打造全新時尚生活圈
“ 大紅門 有著30年逐步發展的歷史,確實為地區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紅門 疏解辦綜合辦公室負責人陳磊在接受采訪時說,從擺地攤開始,到樓宇林立,30年的商業發展積淀非一日之功,疏解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疏解的原則就是“有序疏解,有情操作”。
陳磊說,坐落于南中軸線上的 大紅門 商圈,近些年商業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車流、物流也在不斷聚集,擁擠不堪。這些年,豐臺區對 大紅門 的市政配套建設十分重視,但人流、車流、物流高密度的業態將這些市政配套建設的作用抵消,“瘦身健體”勢在必行。
改變 大紅門 地區的業態形式,使之符合首都的核心功能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促進”是總體思路。陳磊說,在疏解的過程中,要穩妥地按部就班進行,逐步推進,做到“有序”。操作過程要“有情”,所有關停的市場,貨物只能往外運輸,不能往內搬進,但是必須提前告知業主和商戶,來不及搬走的貨物要圍擋并標識。
疏解在依法依規進行的同時,對于有困難的商戶,也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對于有些商戶反映的,個別貨物已經在運往北京的途中,可以協商幫助解決臨時存放貨物的地點。
逐步疏解之后, 大紅門 原來商戶的未來去向,將充分尊重他們的自身意愿。“我們在和商戶們交流的時候,也有人在問,如果還想留在 大紅門 ,不經營批發倉儲,還可以經營一些什么?”
陳磊說,畢竟有些商戶在北京已經置業了,孩子也上學了,他們愿意改行再為北京這個城市干點什么。可目前南中軸地區未來的整理規劃尚未出臺,希望能夠更快推進,更加明確。
陳磊介紹說,未來的 大紅門 將由主要服務“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向滿足本地市民需求轉變,由單一服裝紡織品批發集散地向以服裝時尚文化為特色的功能區轉變,重點發展高端生活服務業、時尚創意產業、高端商務和配套商務服務業,打造成一個全新的首都市民生活服務業創新示范區,一個全新的時尚生態圈。
記者手記
嶄新的 大紅門 令人期待
說起北京的 大紅門 ,別說北京市民,恐怕國內的服裝界幾乎無人不知。這個距離天安門5公里的地方,曾經是明清兩代皇家獵場“南海子”的正北門。30年前,在這里“浙江村”的生意人從路邊練攤起步,從小作坊加工出來的衣服、鞋帽走向全國。
日歷一頁頁翻過,這里逐漸成為有名的服裝商業圈,北京市民衣櫥里的衣服,不論是從動物園批發市場淘回來的,還是從西單、燕莎商城買回來的,您別不信,一半都來自 大紅門 。
可再后來,這里逐漸和北京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格格不入。大宗的批發買賣讓這里人滿為患,倉儲物流的發達也讓周邊的老百姓叫苦不迭。
人流擁擠,三輪車橫飛,人們提到 大紅門 恐怕就會想起這幅場景,更有北京市人大代表多次就改善 大紅門 地區的交通問題提出建議。
不轉型不疏解,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 大紅門 就沒有出路。然而,30年的商業發展,市場產權的錯綜復雜,用 大紅門 管理者自己的話來說,疏解更像是一場“浴火重生”。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北京市人代會上,市長王安順參加豐臺團審議時就指出,“疏解牽扯到每一個商戶和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做下來千辛萬苦。但 大紅門 每天流動人口近30萬人,不疏解不行了,這個不能等。”
今天再到 大紅門 ,人們已經能夠看到它一天天的改變。當日歷再次翻過, 大紅門 還是那個到處可以看到服裝、紡織品的商業圈,但銷售創意代替了批發商品,展覽展示代替了倉儲物流,居家體驗代表了人潮擁擠,一個嶄新的 大紅門 讓人期待。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大紅門升級改造 致力打造時尚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