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另據《廣州日報》報道,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百家重點大型 零售 企業 零售 額相比上年同期下降9.6%,為歷年來首次呈現負增長。大型 零售 企業短時間內無法走出行業低迷。對于即將到來的雙11,業內專家認為,傳統 零售 企業如果獨立作戰,受沖擊難以避免。
最近幾年來,電商上有政策扶持,下有民眾支持,發展迅猛,并已經形成了以雙11、雙12等購物節為代表的價格聯盟戰略模式,令傳統 零售 業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
去年雙11當天,以阿里巴巴、天貓商城為主的電子商務創下了673億元的總銷售額,比2013年翻了近一番。其背后則是傳統 零售 業的市場份額被電商不斷地侵占,生存越來越艱難。
2015年上半年,全國60%的商場業績處于下滑狀態,“關店”不再是新鮮事:佐丹奴關店190間、波司登關店1357間、百麗關店167間……可以說,如果傳統 零售 業再不擁抱電商,必將面臨無商可務的市場狀態。
雖然傳統 零售 業早已意識到電商的重要性,并展開了諸多嘗試,比如在網上開店,或者推出自媒體平臺APP、微信公眾號等,但是,由于缺乏網絡營銷經驗,加上投資不足,結果收效普遍甚微。
可以看出,雖然電商的準入門檻不高,但真正要運營好,還是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的。
在筆者看來,傳統 零售 業在向電商化轉型的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在于營銷信息發布后效果不佳,導致銷量不多、品牌曝光度不夠。而營銷信息大戰,正是電商的“生命線”。今年,在距離雙11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各家店商促銷攻勢已經打響,傳統 零售 商剛好可以從中學習借鑒。
首先,傳統 零售 業要先調研一下已經成功電商化的同行業細分市場;其次,傳統 零售 商可以向電商學習廣告投放渠道以及自媒體微博、微信、APP等營銷工具的開發運用。
同時,傳統 零售 商必須向網絡營銷策劃“跨界”。雙11購物節,其實是一場營銷策劃大戰,特別是品牌賣點的提煉和富有銷售力的表現方式,正是傳統 零售 業電商化過程中最大的弱勢之處。
長期以來,眾多的傳統 零售 商對電商的認知,普遍都停留在將商品信息簡單地發布到網上這樣的淺層次。仔細研究電商在雙11的表現,可以幫助傳統 零售 商加深對電商平臺及產品推廣的認知,進而更快實現電商化,實現“以電商制電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零售企業出現負增長 雙十一博“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