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 香港零售 租金的居高不下,后有內地赴港游客人數的下降和關稅的調整變化,多重壓力影響下,幾乎所有奢侈品牌都淪陷香港市場,為了獲取高額消費需求,由于日本市場強勢走俏,曾一度撤離日本的奢侈品企業又開始回歸日本。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 香港零售 銷售同比下跌2.8%,且商場資金正在下滑。隨著經濟的疲軟和旅游業的下滑,其對香港經濟最糟糕的假設正在實現。毋庸置疑目前 香港零售 環境舉步維艱一再被數據和事實證明。
高租金直接殺手
租金的持續高企是掀起奢侈品關店潮的直接原因。香港銅鑼灣商業區的中心地帶擁有全世界最貴的零售租金。據世邦魏理仕的數據,2014年第一季度香港銅鑼灣地區零售租金高達4331港元/平方英尺,較第二高租金城市紐約高出25%,接近巴黎核心地區租金的3倍。
鑒于香港租金高,奢侈品集團試圖通過降租減少成本來挽救萎靡的業績。普拉達 (Prada) 品牌正與香港商鋪業主商討減租。其他奢侈品集團要求降租的呼聲此起彼伏,古馳(Gucci)、圣羅蘭(SaintLaurent)、葆蝶家(Bottega Veneta)等奢侈品牌的法國開云集團已經警告,若租金成本下不來,將關閉其在香港的數間店鋪。
另一法國奢侈品巨頭、旗下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ion)、迪奧(Dior)、芬迪(Fendi)等品牌的LVMH集團,同樣對香港租金感到不安,已經與業主進行多輪談判,現階段難言能獲減租。
高昂的租金顯然會吞噬他們的生存空間。在“困難的環境下”,關店是否會成為接下來奢侈品牌零售的最大趨勢?
赴港內地游客下降
從今年國慶內地赴港游客人數看, 香港零售 業受到的沖擊不可避免。今年10月被評為“最糟糕的黃金周”,按年跌12%。今年黃金周的訪港旅游與零售市道,昔日勝景已消失,旺角、尖沙咀、銅鑼灣及灣仔等旅客區,也非常冷清。
此外,更多內地游客移情歐美、日韓等購物旅游地,也令香港逐漸失去對內地高購買力人群的吸引力。曾經受內地豪客青睞的訪港購物勝地、全港最大購物中心海港城截至今年6月底零售額下跌7.1%至156億港元。由此,香港整體零售市場的消費趨勢直走下坡路。
關稅的調整變化
免稅店及關稅措施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成為壓倒 香港零售 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6月1日,內地下調了部分進口產品關稅,據香港統計處發布的零售業績銷售額來看,奢侈品銷售額下滑,但中低價商品銷量反而在增長,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今年7月銷售價值較去年同期上升7.0%,超級市場貨品上升0.4%。這說明游客的消費結構變了,他們主要進行日常用品采購。鑒于目前的狀況, 香港零售 業特別是奢侈品行業很難再恢復過去10年的增長,對于零售商來說,黃金時代已不再。
轉戰日本
為了獲取高額消費需求,由于日本市場強勢走俏,曾一度撤離日本的奢侈品企業又開始回歸日本。日本觀光廳數據顯示,2015年1-8月,來自大陸的觀光客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達到335萬人次,是所有地區中增長率最大的。十一黃金周期間,日本更是成為了中國游客最喜歡的目的地,人數同比翻番。日本觀光局預計,黃金周的中國游客數量將超越今年春節的45萬人次,消費額可能達到了1125億日元(約合59.63億元人民幣)。在一些店鋪中,游客貢獻的銷售額占到了40%。
有數據顯示,在東京銀座等地,2014年奢侈品街面專賣店的開店數量創歷史最高紀錄。如今面對不景氣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全球奢侈品企業都相繼在日本開設大型店和對店鋪實施大規模改裝。比如麥絲瑪拉(Max Mara)在9月對主力店鋪東京港區青山店進行全面改裝;圣羅蘭(Saint Laurent)也將在2015年底在東京澀谷開設日本國內的首家專賣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香港零售租金猛漲 奢侈品轉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