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個多月的內部調整及非啤酒產業的剝離,此前主營零售的 華潤創業 徹底轉型為啤酒股。
9月11日, 華潤創業 公告稱,擬定公司10月12日召開股東大會,擬通過特別議案,除將公司英文名稱變更外,還要將公司中文名稱由 華潤創業 有限公司更改為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至此,拖累 華潤創業 業績持續下滑的零售板塊最終曲線完成私有化,在執意剝離非啤酒業務的背后, 華潤創業 到底有何難言之隱?
非啤酒業務剝離完成
受零售板塊拖累的 華潤創業 增強優勢主業的動作最終塵埃落定。
9月11日, 華潤創業 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公司英文名稱由China Resources Enterprise.Limited更改為China Resources Beer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及將公司中文名稱由 華潤創業 有限公司更改為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
華潤創業 表示,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反映現時公司策略為從事啤酒專營業務。
據了解,這是 華潤創業 4月末宣布將非啤酒業務出售給母公司之后的重要節點。也就是說,自9月開始,原來 華潤創業 其他零售業務將不再并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其變為一個單一的啤酒公司。
根據此前轉讓公告顯示,交易完成后 華潤創業 建議向股東派發每股11.5港元的特別股息。同時,華潤集團建議以每股12.7港元向 華潤創業 公眾股東收購最多約2.42億股份(約占已發行股份的10%),預計涉及資金約30.75億港元。
至此, 華潤創業 由零售業向啤酒業轉型的步伐也最終成功,董事會亦同時建議將公司名由“ 華潤創業 ”改為“華潤啤酒(控股)”,但仍需等股東大會及香港公司注冊處批準后才可坐實。
同時, 華潤創業 還公告稱,2015年9月1日,華潤雪花與利原訂立供應框架協議,據此,華潤雪花集團同意自2015年9月1日始至2017年12月31日向利原集團供應啤酒產品。
資料顯示,利原為Ondereel擁有80%權益的附屬公司,于出售事項完成后成為華潤集團的間接附屬公司,而華潤集團則為本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
對此,有接受記者采訪的接近 華潤創業 的人士分析稱, 華潤創業 今年提出的增強優勢業務,剝離零售的主業重磅打造啤酒業的計劃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此后積極布局啤酒業的 華潤創業 或將再度對啤酒行業進行擴張。
雖然如此,但受啤酒行業深度調整影響, 華潤創業 出售非啤酒業務前最后一次的半年報似乎并沒有讓其在轉型后嘗到甜頭。
據此前 華潤創業 公告稱,上半年,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與不利天氣的影響,啤酒市場整體容量有所下降,銷售量為624.9萬升,同比下降0.8%。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 華潤創業 完成向母公司出售除啤酒以外全部業務,原四大業務最后一次發布中報,股東應占虧損43.27億港元,而去年同期有純利9.29億元,大幅虧損主要原因為作出超20億元商譽減值,每股基本虧損1.79元,首次不派中期息。
啤酒業下行尷尬
“此次 華潤創業 執意剝離非啤酒業務,其主要原因是非啤酒業務已經成為公司業績發展的重大問題,然而,剝離非啤酒業務后, 華潤創業 能否在整個行業發展不景氣的背景下實現逆襲還需觀察。”一位長期關注 華潤創業 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據 華潤創業 此前公告稱,此前受累于收購巨虧的Tesco中國業務的影響,公司旗下零售業務2014年凈利潤大降20億港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潤雪花啤酒和華潤飲品業務,2014年表現不錯,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10.42億港元和1.51億港元。
另據2014年財報顯示, 華潤創業 的營業收入為1688.64億港元,雖然同比上升15.33%,但凈利潤則大幅下跌108.44%,虧損1.61億港元。從分業務看,零售業務對營收的貢獻率達64.78%,而啤酒業務僅占營收的20.36%。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剝離非啤酒業務后的 華潤創業 最終成為單營啤酒業務的上市公司,但在整個啤酒行業下行的情況下,即將更名華潤啤酒的 華潤創業 最終還是沒有避開業績持續下滑的尷尬。
據 華潤創業 201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受宏觀經濟放緩及不利天氣情況影響, 華潤創業 自以為強的啤酒業務也受到了直接創傷,這一業務的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8%至約624.9萬千升。
其實,在啤酒行業整體下行的情況下,業績下滑的不止 華潤創業 一家。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國產啤酒產量已連續13個月下跌,這是近二十年首次出現的持續負增長。而從近期燕京、雪花、青島三大啤酒巨頭的年中報來看,啤酒行業整體下滑的態勢在第二季度有所擴大。
記者統計啤酒企業的半年報發現,青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160.67億元,同比下降5.26%;凈利潤11.99億元,同比下降14.66%。燕京啤酒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38億元,同比下滑9.28%。
對此,有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啤酒行業業績下滑,一方面是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大而快的發展模式,導致行業發展的同質化嚴重,口味一致化明顯,很難適應新的市場下不同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酒企經過競爭和并購,也將從之前的追求量產能力的提升轉變到未來品質的提升和產品結構的優化。這對于處在發展關鍵時期的中國啤酒企業既是一次挑戰,也是機遇。未來啤酒行業的競爭將是從優化產品結構、打破啤酒同質化程度高的局限,實現不同價位、不同風格、各具特色的產品布局。
此次 華潤創業 雖然在大環境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及時調整了公司發展的業務,但在行業銷售和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在國有體制的背景下,未來如何突圍壓力仍不小。
掙扎中的零售板塊
“雖然此前華潤萬家以合資的方式并購樂購中國區,看似強強聯合,但其實并不像預期的那么好,而是瞬間陷入‘虛胖’困局。”一位長期觀察華潤萬家的人士對記者直言。
其實在并購的第一年, 華潤創業 的業績就突然走向了下降的通道。據悉, 華潤創業 2014財年凈虧損約1.28億元人民幣,負增長108%,為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盈利虧損。雖然如此,但現實似乎更殘酷。
資料顯示,今年6月華南等市場相繼曝出裁員引發員工抗議的消息后,華潤萬家的裁員風波不僅蔓延到北京市場,其還干脆關閉了北京樂購大成東店,沒想到今年年初猶在耳邊的整合扭虧承諾如今卻只能靠裁員關店來實現。
近期華潤萬家再度傳出北京部分門店即將出售的消息。9月16日,物美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物美收購華潤萬家大成東店和廊坊店正在接洽談判過程中,適當時機會具體發布。而記者致電華潤萬家發言人劉明濤,他表示北京大成東店正在有序的閉店過程中,并沒有透露大成東店和廊坊店樂購轉讓的相關事宜。
對此,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零售業人士直言,華潤萬家目前正陷入內外交困的轉型發展期,在其打造的電商平臺一再受挫的背景下,更讓身處零售業調整期的華潤萬家舉步維艱。
“一方面是大而不連內部發展困局。雖然此前收購樂購時意圖整合外資先進的管理平臺,然而沒想到,卻又迎來發展的轉型之痛。”上述人士對記者分析說,而另外就是大環境和不溫不火的電商困局,這也讓 華潤創業 再度陷入掙扎。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華潤創業徹底轉型為啤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