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城(domain.cn)10月13日消息, 零售業 在經濟中的核心角色毋庸置疑,其自身的演變將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如今,在當下這個人人都擁抱“電子商務”的時代里,毫無疑問 零售業 也會與“電子商務”聯姻。兩者結合后對于產業格局的影響并非什么邊邊角角的修補,而是徹底的改頭換面。在過去的 15 年的時間里,我們已經見證了甩掉實體零售店束縛的巨人們的崛起:比如 Amazon,Netflix。它們將曾經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實體書店、DVD 租售店打入了冷宮。
但是,如果你認為 零售業 的未來就是簡單的將商品放到網上來賣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它的轉型并非只是簡單的虛擬經濟。更關鍵的是數字化的線上交易將再次與“本地化服務”融合,創造出一種更加高效、也更能帶給消費者完美的購物體驗。這無論是對消費者來說,還是對新一代的零售商來
說,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一、Amazon 的困境和舉措
當在線購物呈現明顯的爆炸式增長的態勢,我們也應該記得:其實它總的規模也僅僅只有一萬
億,或者是 零售業 整體規模的百分之二十。在美國,電子商務交易的整體市值不超過 零售業 的 15%,同時交易的商品種類主要集中在書籍、媒體訂閱、消費類電子產品。這些商品易于比較,并且定價也相對容易一些。其實,消費者在網上購買是基于以下的 3 個原因:
1. 價格。因為其低成本的商業結構,并且沒有實體店的束縛,線上零售商能夠面向市場推出更加有利的促銷計劃和折扣。
2. 便利:網站永不打烊,商品在 24 小時之內都處于可以購買的狀態。
3. 打破地域限制: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在一個地方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
但即便有了如上的各種優勢,它們也并未給 零售業 帶來一個盆滿缽滿的現實。Amazon 不斷公布的財報數據就是一個證明。目前投資人們還處在忍受的階段,相信其微薄的利潤并不能說明一切,他們都將賭注下在了未來,相信隨著現有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情況會隨之好轉。
那么 Amazon 呢?它已經看到了實體零售店所具有的獨特優勢。近期它的一些動向就已經在說明其經營策略在不斷的調整。比如它發布了 Kindle 的支付系統,這是一種安裝于實體零售店收銀臺上的全新支付系統。之所以會采取這樣的策略,是因為 Amazon 已經深感自己的盈利模式是依附在實體零售店的基礎上的。只有零售商的實體店存在,顧客才能在觸摸到真實的商品,加以欣賞和比較、最后選擇線上支付。現在實體店越來越少,線上商家越來越多,Amazon 無法做到一家獨大。在如今這個電子商務愈演愈烈,實體店不斷關門的大環境下,它的營利性已經日顯疲態。為了走出這樣一種困境,預計它將會投建幾個體驗店來彌補這一需要。實體店是有實體店的好處的,比如人們給予的反饋和建議更加直接明了;比如當下所獲得商品時立刻享受到的滿足,讓無論多快的郵遞服務都黯然失色。由 Accenture 所展開的研究顯示:78% 的選擇實體店的購物者之前其實都在網絡上瀏覽過,而相對應的選擇網絡的消費者中,也有 72% 的人之前在實體店就已經看好商品了。換句話說,這兩者是相互作用,彼此促進的。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式,將兩種購物體驗完全的融合在一起呢?
二、 零售業 的未來:魚和熊掌一勺燴
我相信,運用互聯網科技去數字化一切,無論是商品還是貨幣,同時利用技術手段來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并且給出相應的消費建議,這才是未來 零售業 各大商家的戰略要地。現在的消費者得益于技術的發展,在消費上越來越具有選擇權和話語權,誰能更準確的把握消費者的習慣,偏好,那么它就是 零售業 的王者。這樣的公司在現在并非不存在。比如現在被稱之為“Savvy Retailer”的零售商們,它們深刻的理解移動互聯技術,社交性網絡,以及商業的本質,并將其捏合到一起。消費的整個鏈條,它們從頭到尾做足了功課,其中包括了三個關鍵性的環節:捕捉消費習慣、指引消費去向、刺激消費心理。
具體點來說,這些被人們形容為“Savvy Retailer”的零售商們,視實體店為自己的營銷渠道之一。它們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消費者的信息,并進行篩選和分類,最終將焦點放在最具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身上,主動的將消費者引導到他附近的商店進行消費,并且通過店內一系列的傳感器所反映的數據,為不同的消費者打造個性化的消費體驗。這樣一來,無論何時何地,消費者總能在店內找到他最想要的商品。同時在消費完成之后,它還會進一步的整合數據。消費結束后,系統根據消費行為向消費者推薦一系列更加適合他的產品,以保證消費者能夠做回頭客,最重要的是他無論是在網站上,還是實體店都能夠完成這樣的消費行為。在消費者心目中,他所購買的一系列他最喜歡的品牌都是在一個零售商下完成的,那些品牌所帶來的好感也全部被捏合于一個零售商身上,那么顧客的忠誠度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以下兩個公司理應成為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1. Nordstrom
它是一家行業內以客戶服務和卓越的購物體驗而出類拔萃的零售商,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整合他在線上和線下的數據。作為第一家主動轉型的實體零售商,即利用包括線上和線下等多種銷售渠道來為顧客服務,該公司這么形容道:“我們確保我們的客戶是最活躍,也是最優質的,他們能夠在多個渠道來購買商品,其消費能力是其他消費者的三到四倍。我們不斷的整合供應鏈、市場推廣、庫存數
量、以打造出消費者無論是在電腦上購買,還是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下單,又或者是跑到實體店購買商品,都是無縫對接。
Nordstrom 會成功嗎?誰也說不好,畢竟這個混合型的銷售業還在不斷的變化,但是這家公司能夠以如此優秀的方式與消費者時刻連接,這一點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學習。也難怪 Fortune 雜志將它列為“世界上最受消費者喜愛的 50 個公司”的行列。
2. Apple Store
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人們可能認為 Apple 只會在網上銷售。但是,一直以來重視人們消費體驗的喬布斯打造了 Apple Store。它于 2003 年開始營業,使得人們相信“Apple 是一個最具有格調的品牌”。現在,Apple Store 全球范圍內一年的收入為 200 億美金。在美國,平均算下來,每一個進門的顧客都能帶來 60 美元的收入,12 美元的凈利潤。當然這還并不包括它在網上的銷售數字。走進 Apple Store,各種充滿藝術感的設計呈現在你面前,而每一個 Apple 公司的電子產品,就靜靜的躺在展示區,與周遭的裝修設計風格融為一體。這里的銷售員人手一個數碼產品,任何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都能第一時間出現,熱情友好的將各種功能加以展示。Apple Store 完整的傳達了賦予在其身上的使命,讓人們親身體驗每一款精致的科技產品。而它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的策略,毫無疑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理應成為人們效仿學習的榜樣。
三、國內的先行者“嘿客”
快遞公司“順豐速運”跨界做電商,這乍一看似乎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是仔細一想,卻又是在情理之中。憑借做物流所沉淀下來的龐大客戶群,以及多年來物流方面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它完全有能力做到商家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于是它線上線下齊開花,網上有順風優選、網下是實體零售店“嘿客”。實體店負責收取、體驗網購而來的商品,并且向居民提供各種包括金融在內的便民服
務。這種以社區化安營扎寨,搶占市場的舉動在國內算是先行試水者,至于是否能夠培育出一個龐大的市場,還需要時間進一步觀察。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零售業的未來:數字化與本地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