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競爭是殘酷的贏家通吃,如果我們不對標領先者,即使取得快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速也有可能被淘汰。”2月10日,在2014年春季部署會上,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神色嚴峻地叮囑其下屬。
這家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20多年來都堅持以實體門店經營為主,如今正努力變身為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互聯網零售企業,并在一年前斷然將自己的名字從“蘇寧電器”改為“蘇寧云商”,成立了商品經營總部。此次春季部署會上,蘇寧又對組織構架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成立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大“運營總部”,并設立了八大直屬獨立公司。
張近東主導的這場變革,在業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有專家稱:“如果蘇寧轉型失敗,或是當下整個傳統零售企業的悲哀。”
張近東將蘇寧的這次轉型稱作“第三次創業”。“面對新老對手的挑戰,我要求大家回歸狼性文化,所有干部要喚醒自己已經沉睡了的血性,敢于和對手亮劍,一拼高下!”他說。
此前有人認為,是國美掌門人黃光裕的鋃鐺入獄,成就了蘇寧的二次創業,使蘇寧成為擁有近1700家門店的中國零售業龍頭老大。但張近東認為,蘇寧與國美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國美通過大量并購,快速放大規模,黃光裕甚至一度想收購蘇寧;蘇寧則堅持自主發展,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進行信息系統的升級、人才培養和物流基地建設。“這有點類似中國功夫,它練的是招式,蘇寧練的是內功,雖然前者打起來好看,但后勁不足。”
在電商風起云涌的當下,張近東為蘇寧確立了“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的新型商業模式,制定了“一體兩翼”的互聯網路線圖,即以互聯網零售為主體,打造O2O(onlineToOffline)的全渠道經營模式和線上線下的開放平臺。
蘇寧不但沒有將實體門店視為包袱,而是將其作為與天貓、京東競爭的有力武器。在蘇寧率先提出O2O戰略不久,阿里、騰訊和萬達也相繼提出O2O模式。近日,蘇寧宣布,2014年將新開200多家店,加速O2O融合。
蘇寧這次轉型互聯網零售商能否成功?2014年,蘇寧還會打出哪些牌?2月24日,張近東在南京蘇寧云商總部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獨家專訪。
“蘇寧是為消費者服務的企業”
形成互聯網零售階段的供應鏈重整與盈利結構重塑,思想到能力需全面升級。
《21世紀》:蘇寧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和零售企業,為什么你還要求員工用創業的激情和斗志將2013年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地?是對公司去年的業績不滿意嗎?
張近東:蘇寧的戰略去年就已經確定,今年是執行年、凸顯年,要落實并在發展中優化戰略。為消費者服務,是蘇寧創業的初衷。實際上,在我們第一次創業時,顧客經營是做得最好的,現在我們要找回并發揚這種精神。蘇寧在發展過程中擁抱了新技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企業的平臺更大,發展空間也更廣,我們可以增加產品、服務內容,如數據、物流、金融等等,但是核心還是圍繞為消費者的服務,要回到原點。
今年我們要構筑蘇寧的核心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還是埋頭在過去的經營軌道上,不去關注互聯網,我們肯定會被淘汰。我們團隊學習能力還不夠,我提創業、轉型,就是要提醒大家重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
2013年,我們銷售實現了一定程度增長,線下門店可比增長是這幾年中最快的,線上銷售也達到了一定規模。但蘇寧并不需要太多短期利益,我們更重視的是互聯網轉型所需要的戰略、模式、手段是否都已成型。客觀地講,在落地執行上和預期有差距,比如蘇寧推出的線上線下同價,就是希望放棄、不留戀舊有的不可持續的盈利,而形成互聯網零售階段的供應鏈重整與盈利結構重塑,但這需要從思想到能力的全面升級。所以今年大家從頭到身子到腳都要轉過來,邁開步伐去發展。
《21世紀》:蘇寧的組織構架進行了大調整,成立了大“運營總部”和八個直屬獨立公司,這樣做的目的和好處是什么?
張近東:去年我們把“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云商”,不僅是告訴大家,蘇寧不只是一個電器零售商,更主要的是我們的組織體系進行了重大調整,成立了“商品經營總部”;最近我們又成立了大“運營總部”,線上線下銷售實行統一管理。這兩大步驟使線上線下徹底融合,一體兩翼實實在在形成了。
蘇寧是一個大集團,但在某些細分的市場領域剛從零起步,所以我們設立了八個獨立的公司,讓它們能夠相對獨立地在各個行業市場上去發展。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我們再看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整合。
《21世紀》:蘇寧為什么要建立“美國研發中心暨硅谷研究院”?
張近東:美國科技先進,信息化程度很高,市場很成熟。美國零售企業經歷百年發展,像沃爾瑪等公司經過市場競爭洗禮,積累了許多技術與經驗,所以當他們面臨互聯網沖擊的時候淡定許多。在美國,還是傳統零售企業做電商居多,前十大電商有九個是實體企業。
我們的硅谷研究院主要研究智能搜索、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幾個核心技術。比如我們現在已經推出的零錢寶、正在內部測試的云信,包括未來支持PPTV、支持客廳戰略方面的技術,都跟硅谷研究院有關。
硅谷是最新技術的前沿,同時人才聚集。過去我們重點培養應屆畢業生,從沒想到去國外招,今后我們要在美國、在國外招人。
蘇寧早就明確了研發中心全國、全球布局的策略,建立硅谷研究院絕對不是炒作。它是繼南京、北京、上海之后開設的第四個研發中心,也將是蘇寧戰略管理的智庫,是能幫我們解決很多難題的科技智庫。現在硅谷研究院有30多人,今年要達到100多人,蘇寧會有很多人才從國內出發,一方面接受培訓,一方面支持那里的工作。
“互聯網零售最終要回歸零售的本質”
如果我們轉型,實體店又會有吸引力,就像有了電視,電影仍有很大市場。
《21世紀》:20多年來,蘇寧始終堅持實體門店經營,現在轉型互聯網零售商,為什么仍然堅持實體零售?
張近東:零售的本質就是商品經營和顧客經營,我們堅守實體零售并不是因為我們保守。蘇寧高峰的時候有1800個店面,雖然發展參差不齊,但從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實體店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當然今天的實體門店與10年前已經完全不同,現在我們是在互聯網零售的平臺上發展連鎖,只有具備商品的展示、體驗、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等功能,才能開店。我們已經不再把店面當做簡單的實體店,它是我們落地的互聯網平臺,落地的互聯網的網點,它在會員發展、商品的展示體驗、物流的融合、客服以及現場服務等等方面,都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接點。
《21世紀》:有投資者擔心,蘇寧的線上線下融合會“左右手互搏”,侵蝕利潤,實際情況如何?O2O能讓消費者“魚與熊掌兼得”嗎?
張近東:O2O對消費者一定是“魚與熊掌兼得”,但對經營者來說必須從供應鏈、用戶的管理、服務體驗上進行重塑。如果我們的決策是滿足用戶需求,符合未來趨勢,又為何留戀過去模式下的利益?這個問題想通了,線上線下一致了,我們內部就不會雙手互搏。
實體零售確實賺錢,我們的實體零售也賺錢。人們想當然地認為互聯網的零售成本低,一定會取代實體,大家蜂擁而至,進去以后突然發現做互聯網零售的人沒有盈利的,尤其是規模大的企業沒見盈利,結果有人又開始回頭來做實體零售。所以能不能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把握本質,提升核心競爭力。
但互聯網是發展趨勢,其最大優勢并不是成本,而是它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所有行為。消費者如果不逛實體店,是因為你的實體店不夠互聯網,不能滿足他未來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我們轉型了,實體店又會有吸引力,就像有了電視,電影仍然有很大市場。企業發展要兼顧當下和未來,如果沒有前瞻性,雖然現在活得很好,可能三五年后日子就不好過了。
《21世紀》:互聯網零售與傳統實體零售以及傳統電商的根本區別在哪里?它們的盈利模式有哪些不同?
張近東:兩種模式存在根本性的差異。互聯網零售的最大特點是平臺的輻射半徑越來越廣,商品極其豐富,這是傳統零售無法企及的。不同于很多企業的電子商務,蘇寧的互聯網零售是蘇寧的商務電子化的過程,這也是我們沒有因為發展電子商務而把實體零售店砍掉的原因。互聯網技術是先進的生產力,也會構建新型的生產關系,我們要好好利用它,并加以引導規范。
互聯網行業細分了很多專業,許多企業沒有達到一定規模,沒有盈利模式,因此90%都是發展到一個階段后轉賣出去。現在中國互聯網三大家是騰訊、百度、阿里,三家有不同的風格,我相信它們最終會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搶占互聯網入口,跟實體結合,這是未來非常重要的問題。蘇寧具有O2O的優勢,我們會積極推動這一模式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發展O2O模式。
《21世紀》:蘇寧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推出第一批1.0版本互聯網門店的情況如何?2014年有怎樣的計劃?
張近東:我們1.0的互聯網門店已經開了10多家試點店,初步計劃2014年在一些大區至少要開六七十個店,做得好的話爭取開到一百來個店,做一些互聯網門店的樣板出來。都在一線城市做,不會到二三線城市去做。
《21世紀》:蘇寧目前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誰?天貓?京東?國美?或者都不是?
張近東:在互聯網時代,不是對手的成了對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其實競爭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關鍵是面對競爭要遵照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自己的資源稟賦,確立好自己發展路徑。蘇寧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放眼一看全是對手,但我們真的不能夠太去在意對手。只要心里頭有顧客,眼里頭就沒有對手了,只要我們贏得了顧客,自然而然就贏得對手了。
“進入金融、物流是自然延伸”
我們想得很清楚,社會一定要有分工,不會天下所有生意都去做。
《21世紀》:作為一家以零售為主業的企業,蘇寧為什么要進入金融領域?人才結構能否滿足這一發展要求嗎?
張近東:互聯網給我們提供的機會太多了,從零售延伸出來的金融、物流、IT信息數據,突然一夜之間演變成了一種商業機會,一種新的業務模式,什么互聯網金融、IT云服務,第三方物流等。
蘇寧進入金融是一個自然延伸的過程。蘇寧是做零售的,零售就涉及三件事:商品、資金和信息,不斷循環。互聯網零售使整個交易方式發生非常大的變化,現在我們所做的金融延伸服務,是面向上游和下游的兩個群體,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包括我們對上游提供的供應鏈融資,小額貸款。我們賣保險是一種服務,只不過把它當做一個虛擬的產品在賣,擴大了我們經營產品的范圍,增加了一個品類。但是我們想得很清楚,社會一定要有分工,不會天下所有生意都去做。
專業人才的引進必不可少,現在與我們合作的獵頭公司很多。我們在美國設置研究院,也是為了抓人才和項目。
《21世紀》:蘇寧參與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進展如何?怎樣面對來自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激烈競爭?
張近東:移動轉售業務,我們現在拿了電信和聯通兩家公司的牌照,移動公司的還沒有最后敲定,我們在爭取。其實這個業務已經是一個雞肋了,現在的移動用戶,三大運營商客戶覆蓋率已經非常高,再去發展新客戶空間非常狹窄。所以我們做這個事情絕對不是跟傳統的運營商去競爭,把它的客戶奪過來。但另一方面,在3G時代、4G時代,互聯網信息應用方興未艾,我們要給客戶提供新的增值服務的應用,開發個性化的產品。
《21世紀》:蘇寧自建物流基地和物流隊伍,這樣做會否造成資源浪費?蘇寧物流是否會向社會開放?
張近東:今年蘇寧物流的變革力度也很大。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全國各地陸續拿到快遞業務的資質,差不多有三十來個吧,同時我們也有了國際快遞的業務資質,這標志著我們已經有了面向社會開拓業務的資質。但是我們肯定跟順豐不一樣,我們首先會滿足蘇寧自身的需要,另外滿足蘇寧開放平臺商戶的需要。
我們在全國物流基地的建設投入很大,因為我們做的是現代化、集約化的現代物流基地,整個物流的作業要用高鐵、航空這種方式去運營管理。我們全國各地60個大區,50多個地區都已經簽約物流項目,其中40%的項目已經建設,有相當部分項目已交付使用。我們巴不得用第三方物流,但有第三方的人能夠支撐我們的需求和運作嗎?沒有。你做了以后你才知道,物流基地這個投資要多大,技術含量有多高。
《21世紀》:PPTV現在蘇寧里面扮演一個什么角色?
張近東:PPTV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業務公司,從內容經營到廣告經營,他們有自己的業務。另外它跟我們整個集團的業務有交集,主要就是發展OTT的電視業務,把過去電腦的視頻延伸到手機和電視,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共同去打造電視的互聯網化。大家在一起推這個東西的基礎上,再延伸各自的業務。營銷推廣也好,視頻電商也好,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語錄·
我們已經不再把店面當做簡單的實體店,它是我們落地的互聯網平臺,落地的互聯網網點。消費者如果不逛實體店,是因為你的實體店不能滿足他未來的生活方式。
蘇寧發展到今天,放眼一看全是對手,但我們真的不能夠太去在意對手。只要心里頭有顧客,眼里頭就沒有對手了,只要我們贏得了顧客,自然而然就贏得對手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蘇寧張近東:互聯網零售最終要回歸零售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