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其實應該由小米的老大雷軍來講,但那是不可能的。小米2010年4月成立,2011年8月手機上市,2012年實現銷售額100億多,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出貨量440萬臺,首度超過蘋果(430萬臺)。2013年8月實現新一輪融資時,被估值100億美金!意味著排在騰訊、阿里、百度后面成為中國第4大互聯網公司,在硬件公司排名則僅次于聯想集團。
這一切只用了3年零4個月的時間!
在擁有上千個品牌、老手高手強手如林的中國手機市場,在Moto、諾基亞等世界手機巨無霸都敗得先后被人收購的年代,小米的仗怎么能夠打得如此漂亮?
未來小米會怎么出牌,只有小米自己知道,但過去到今天用了什么兵法,我們可以透過表象來看看:
都說市場如戰場,一點沒錯,首先要看清楚戰場,知道戰場各方勢力占位情況、資源長短、變化趨勢,然后搞清機會、威脅及自身的優劣勢,從而找到自己的戰略性定位,也就是自己的目標地盤!然后圍繞這個定位在后方作相應的運營配稱,在前方規劃營銷模式,并在與各方勢力的互動博弈中,通過一次次地戰役占領和擴大地盤。
簡單點說,先搞清戰場地圖,再搞清自己的競爭地位,確定自己的戰略形式、市場定位,再進行運營配稱,再進行市場占位!這里面會體現在兵法上的取舍。
先來看看在小米2010年4月成立的時候,戰場是個什么形勢?
受篇幅限制,這里簡單提4個關鍵點:1、傳統手機廠商在線下殺得紅海一片;2、第一款蘋果手機1月份推出,6月底在美國上市,2009年下半年進入中國市場;3、以淘寶天貓為代表的電商急劇增長;4、蘋果Ios獨享,但Google將安卓系統開放。
其實2010年并不遠,你應該也知道那時候的大概情形。如果你是雷軍,擁有強大的深厚的互聯網背景的團隊:雷軍本人是天使投資人,數碼極客,約20年的喬粉(喬布斯粉絲),成功投資或領導金山、凡客等20多家互聯網企業;小米其它6位聯合創始人均有非常良好的互聯網數碼背景,出身名門,技術力量非常強大,非常互補。而在傳統手機的制造、供應鏈、銷售渠道等資源幾乎白手起家。
面對這樣的戰場形勢、自我優劣勢,你會從哪里入手?
小米根據戰場上敵我的實力對比,務實地把自己定位為蘋果的補缺者,采取了側翼戰為主要戰略形式,定位在手機“發燒友”這個市場,“為發燒友而生”!
這是一個順應大勢、避實就虛、揚長避短的絕妙的精準定位。什么叫手機“發燒友”?就是對手機性能、性價比非常敏感、酷愛玩手機、喜歡diy (doit yourself的縮寫,又譯為自己動手做)的一群人(年輕人為主)。其實就是年輕時的雷軍、年輕時的小米聯合創始人這樣的人。這個人群不迷信品牌,相對別的消費群更專業、自信,更懂得性價比,更享受diy。
而蘋果的風格是不會放下身段讓顧客diy的,也不會輕易降價的,盡管有不小的降價空間,雷軍做了約20年的喬粉還是非常了解喬布斯和蘋果的,所以當小米幾乎同樣的配置和性能,定價卻是蘋果的一半,而且讓顧客diy的時候,發燒友能不尖叫?還有什么選擇?沒有了!
因為別的大牌手機也一時無法反擊,包括三星、聯想、華為、中興等,小米同時抓住了這些傳統手機的一個死穴:銷售渠道和市場推廣的高成本!而且它們轉型電商先天性的費勁!
小米完全靠社交媒體、走的是電商路線,成本大大地降低,超高的性價比仍然有利潤。
而且象蘋果一樣,除了賣手機,還在賣增值服務、衍生產品,打造互聯網平臺來盈利。
還有,小米通過MIUI和米聊,為跟進者架設了很高的壁壘。
所以,小米在這個鎖定的市場幾乎沒有對手!
在蘋果帶動下的智能手機需求的井噴下、在電商整體性的飚升中,手機“發燒友”這個群體急劇擴大,看看下面幾組數據就知道:1、智能手機井噴:2011年整個中國智能手機的增長速度是74%,2012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04%,2013年仍保持在兩位數。小米2011年8月份上市,及時趕上了這班車;2、電商飚升:2012年11月11日一天淘寶加天貓銷售總額達191億。可以說小米是在電商環境成熟的背景下,及時開創了手機的互聯網銷售模式。
可以看到,小米:知己知彼、順應大勢、避實就虛、定位在巨人的死穴和軟肋,搶占了先機,還修筑了壁壘。
小米對自己“發燒友”的根據地耕耘得非常深入。小米如何通過與粉絲的分享互動、米粉又是如何忠誠這里就不詳細敘述了,作為補缺者、最好的防衛辦法就是向縱深處發展,讓對手無法進攻。所以,雷軍最自豪的就是小米的粉絲已經超過100萬人,在互聯網平臺的盈利模式下,足以讓小米持續地財源滾滾。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小米的“快”,在兵法上叫“兵貴神速”。小米的“神速”體現在幾個方面:1、在產品研發上,讓消費者參與,縮短流程,消費者可以直接與產品研發工程師交流,這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研發模式和工作流程,能夠更準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快速響應顧客的需求。2、每周五發布一次更新版本、新產品推出等等。
雷軍在談到互聯網競爭時常說到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聯網競爭的利器就是快。
最高的配置、最低的價格,雷軍就是要靠這個巨大反差來快速打動消費者,快速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用他堅信的一句話“產品一出就要能秒殺對手,才有意義”。只有在獲得一定的用戶數之后,雷軍設想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才能真正開始運轉,速度是雷軍成敗的關鍵。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力打力。
小米跟隨蘋果,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力打力。小米手機的硬件配置是現有技術的組合,稱不上是重大技術創新。MIUI操作系統是在Android基礎之上改進的等等。在市場推廣上,后來與可口可樂等大品牌合作都體現了這一點。
作為天使投資人,雷軍更懂得利用商業模式、團隊和成長性在資本市場借力,所以才有了被估值100億美金的神話。
當然,小米不是完美無暇、無懈可擊,華為等巨頭已經全方位地向電商挺進,互聯網的銷售模式和贏利模式也在被集體式地進軍,大象畢竟還是大象,小米在他們面前還是小米,如何防御和打好新的戰爭?
9月5日,“小米3及新電視新聞”發布,看來小米不僅在手機上發力,還啟動了“客廳戰略”進軍電視視頻的新戰場,欲在電視視頻領域復制小米手機的奇跡?會遇到什么障礙、會發生什么樣的戰爭、小米用什么兵法?拭目以待。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小米手機品牌定位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