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最核心的兩個課題,就是標準化和品牌化。所有農產品中標準化程度最高的兩個商品,一個是橙子,一個是大閘蟹。前者成就了褚橙,后者至今還沒有一個響徹全國的品牌。
“陽澄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品牌名,而是原產地的標識。據官方的說法,凡是在陽澄湖湖水里生活過9個月以上的大閘蟹都能叫陽澄湖大閘蟹。當地蟹農每年可根據自己養殖的湖面面積申請相應數量的陽澄湖商標的使用權。眾所周知,在中國,一旦一件事進入人人可以公平申請的情形,事情立刻就變得不公平了。
據中國水產養殖網201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陽澄湖當年的總產量僅為2100多噸。而京東商城上某一家品牌的陽澄湖大閘蟹專賣店顯示7月份之前預售銷量就超過了這個數字。
網上假冒褚橙的網店四面開花,怎么不去打假?答案很明顯:總共忙活一個月,哪有打假的功夫。等證據搜集齊了,人家店一關,明年再來。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同樣,沒有迷信,就沒有造假。既然消費者都迷信陽澄湖,于是,冒牌蟹、洗澡蟹等現象成為了行業公開的秘密。
如今,大閘蟹已經取代月餅成為中秋佳節團聚、饋贈的不二之選。隨著生鮮電商行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商家進入開始力推大閘蟹。由于大閘蟹的預售、產地發貨模式已經被廣泛接受,所以作為一個最“輕”的農產品,多家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到了這場荒誕劇中,但是早先看到的仍是低價促銷赤膊相見的難看場面。殊不知,當每家電商都在不擇手段兜售“正宗陽澄湖”的時候,恰恰違背了互聯網精神。
所謂的互聯網精神,書面的解釋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事實上,在走訪中國水產養殖界后才知道:優良的蟹苗、好的水質和環境,科學的養殖方法,就能出產優質美味的大閘蟹。陽澄湖有好蟹、高郵湖、固城湖、盤錦、黃河口、太湖、巢湖、沱湖……中國大多數東部的江河湖泊中都有好蟹。各地的蟹農在談起陽澄湖時,也是各種不服氣。
中國的商業文化,同行間向來是表面上一團和氣,私底下陰謀詭計。像周鴻祎這樣敢在公開場合朝同行亮劍的,堪稱稀有。大閘蟹的江湖里更加暗流洶涌,每個產地的蟹農都一肚子牢騷,但盡管一邊怨聲載道,一邊仍是每年默默替陽澄湖做著貼牌。從蟹農、商家到食客,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維護這個騙局。
是時候有個孩子出來喊一聲:這個皇帝其實是光著的。很多人都在期待,互聯網會不會改變這樣的局面?怎樣改變?開放,就是將不同產地的大閘蟹容納進來,平等是使用統一的包裝、安全檢驗手段以及質量標準,并統一定價,協作可以讓同行、蟹農、網友一同參與進來評選“蟹王”,而分享是發展的源動力,只有行業共同推進,讓不同產地的大閘蟹第一次有了光天化日下同臺競技的舞臺。
在大閘蟹的江湖里,不應以出身論英雄,同樣不應以產地論英雄。江湖需要揭穿,而互聯網就是最有能力揭開這張遮羞布的人。
作者簡介:蔣政文,樂視互聯網生態農業副總裁,前本來生活網副總經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大閘蟹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