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據孕婦服裝20%市場份額的十月媽咪,原本只是起源于杭州一家門店。白手起家的老板,血液里面容易保留著進攻市場的活力與生意人的精明。在電商發展的新一輪賽跑中,十月媽咪的步子依然帶著杭州開門店時的新銳,以及接近于“傲嬌”的冷靜。他們的傲嬌經濟學有什么可以讓我們借鑒的?
他們不敢做的事我敢了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這句話經常被創業者用來自我激勵。實際上,很多時候,只要方向對了,路就不會遠。
1997年,十月媽咪創始人趙浦還是杭州西湖邊一家外貿孕婦裝小店的掌柜,之后五年的時間他過加盟把攤子鋪大,但終歸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小批發商而已。直到2005年,十月媽咪從杭州搬到上海,開始品牌化運作之后才快速奔跑起來。
“當時我們認為建立品牌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言,2007年用數百萬(當年十月媽咪10%的銷售額)簽了小S獨家代言2年時間。同行說我們這么做肯定要死,誰知道一下子渠道全打開了。原來我們總是求著渠道商,后來是消費者看到我們的廣告直接問經銷商要我們的產品。”上海有喜副總經理衛達說到,當時孕婦裝公司都是小公司,不敢在品牌運營上大投入,十月媽咪的高舉高打的做法迅速一炮而紅。
十月媽咪的代言廣告與七匹狼、鴻星爾克等晉江品牌比起來,成本低許多而又見效快,在這背后實際上占了不為人知的兩個便宜。
第一,不花一分錢找到最響亮的廣告語。當時十月媽咪找了許多廣告公司,文案都不夠帶勁,最后是十月媽咪一位女性創始人的一句話震撼了所有人——閃開!十月媽咪駕到。“孕育生命是多么牛叉的事情,準媽咪們應該被人尊重才對,結果產檢時被醫生呼來喝去,在家不打扮變婦女,走出去也不被人照顧。我們創始人就呼吁準媽媽們站起來,為自己代言做辣媽。”衛達說,這句品牌廣告語一下子戳中了一批準媽媽的心。
第二,用最便宜的費用簽下了上海地鐵屏2/3的廣告。2007年地鐵小屏幕的廣告還沒有人投,趙浦一簽就是幾年,每天播放800次不同長短的宣傳片,加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廣告語,令許多消費者以為十月媽咪是來自臺灣的中高端品牌。幸運的是,小S在2007年懷孕后,又接連兩次懷孕。就在2007年當年,十月媽咪的市場占有率從行業第四上升到了第一。此后,趙浦采用了子品牌,一是推出85至90后的萌媽系自有品牌“Uki有喜”,2012年又代理了意大利孕婦裝品牌Pietro Brunelli,自此三個品牌以金字塔狀覆蓋了不同層次的用戶群。
他們熱衷的事我不參與
看到電商的兇猛增長,一直關注行業發展趨勢的趙浦,2011年再也沒有猶豫,第一步選擇在天貓開店。但和許多傳統品牌不同的是,十月媽咪沒有參與淘寶和天貓的價格戰,哪怕是雙十一這樣令無數品牌心動的促銷大節,十月媽咪也只是蜻蜓點水般降價抓用戶。
正是因為如此,十月媽咪頭兩年線上銷售額增長不快,直到2013年才開始爆發式增長,而這一年正是其他傳統品牌感嘆電商成本太高難做銷量的開始。“有店鋪的地方銷量一般就更好,2013年網上能突飛猛進做到2億,主要是原因還是品牌積累到一定的階段。”衛達2005年加入十月媽咪,他見證了品牌崛起的力量。
而創始人趙浦一直比較重視品牌形象塑造,除了不參與電商的價格大戰之外,針對線上和線下還做了產品區隔,賣的產品完全不一樣,并沒有把電商當作下水道。
據衛達介紹,十月媽咪線上的客服和推廣團隊非常強悍,一共八九十人,其中一半是客服,客服的平均工資達到六七千。
由于十月媽咪在孕服裝領域內品牌知名度高,整個淘寶賣十月媽咪的店鋪一共有1萬3千多家,其中只有7家是十月媽咪自己直接管理的。但衛達卻表示,十月媽咪不會管理這些非官方店鋪。“十月媽咪在一二線城市的知名度非常高,但在三四線城市知名度還不夠,這些城市的準媽媽也會到淘寶買孕婦裝,結果搜索發現到處都是十月媽咪的東西,潛意識就會理解我們是大牌,要找正品自然會去天貓找旗艦店。”
目前,十月媽咪占據了天貓中200元以上的孕婦裝99%的銷量,趙浦預計,今年十月媽咪線上和線下的銷售占比將由3:7變成4:6。與線下800家店、7個億的年銷售額相比,十月媽咪線上的價格雖然稍低,但毛利卻更高。衛達說,2014年十月媽咪要全網鋪開,并且會擴大品類,開始進入到嬰兒服裝以及孕婦洗護領域,以提高用戶轉化率與生命周期。截至目前為止,十月媽咪的化妝品在孕產類目里面排名29。
O2O再火我不跟風
想要在未來的世界繼續贏下去,誰也不能忽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十月媽咪很早在2012年就上線了兩款APP,一款叫Baby Face,一款叫備孕日歷。外界認為,運作服裝品牌與APP需要的是兩種不同的基因,所以十月媽咪的APP并沒有做大。
也許APP的運作過程給了十月媽咪啟示,在移動端十月媽咪的策略是跟著平臺走,沒有花大力氣把PC端的用戶導向移動端。“移動電商的確是一個趨勢,品牌商自建移動平臺不現實,跟著平臺商吃紅利就好了。”衛達說,品牌商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正是因為如此,十月媽咪的O2O計劃不會過于復雜:首先只是打通線上線下會員體系,線下店支持移動支付,但不會配置移動設備供消費者挑選線上商品,線上和線下的商品還會繼續獨立經營。對此,衛達解釋說,線上和線下的用戶重合度其實不高,現在硬要扭在一起沒必要。另外,已經到了實體店的客戶,再拿移動設備挑選線上的產品可能性也不大。
同時,十月媽咪的移動戰略先從豐富線下服務開始。“在醫院旁邊的店鋪做俱樂部,讓一起做產檢的孕婦可以在我們這里聊天,然后我們順便把東西買了。”衛達說,街邊店的入口相當于一個客流入口,引導客戶到樓上更寬敞的場地,給用戶提供沙發、飲品和水果等服務。
除此此外,據十月媽咪創始人趙浦透露,十月媽咪整合線下資源還有另一個重大舉措,整合全國各地的“月子中心”(產后護理中心),向月子中心導入十月媽咪掌握的數據,將兩者的體系打通。他最終目標則是要將全國的“月子護理”都變成十月媽咪的,進而帶動十月媽咪銷售,這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更有想象空間的是,十月媽咪還有一項大膽嘗試——正在開發一款智能體重秤。孕婦使用這款體重秤后,可以清楚地知道媽媽的重量、孩子的重量、脂肪含量,心律情況、血液情況等。同時,智能體重秤會根據測量到的數據給予建議。“如今天你的體重過重,所以你要去走5千米;同時如果你的心律過高,我們就會建議你聽一些胎教的音樂。”
趙浦透露,這款體重秤將由蘋果的設計總監主導工藝設計,同時會有十幾個人的團隊專門負責數據的挖掘,采集到的數據將可以指導十月媽咪產品的改進及給予銷售的建議。
從孕婦服裝,到孕婦洗護,再到嬰兒服裝、月子中心、智能體重秤,趙浦用一根主線把他們穿起來:希望把十月媽咪打造成一個品類,提到孕婦就會想起十月媽咪。
這一規劃早在2012年就在趙浦的腦子里,彼時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的計劃是讓店面成為未來的婦嬰平臺的入口,擴寬自己的產業鏈。“我們要提供的是價值,是一種你一定會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是價格最低的,但從品牌、設計、功能各方面,我們要做性價比最好的產品,最終這個價值鏈將形成一個銷售孕、嬰、童產品的渠道平臺。”
而今的跨越,不過是趙浦實現心里所想而已。
他們不敢做的事我敢了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這句話經常被創業者用來自我激勵。實際上,很多時候,只要方向對了,路就不會遠。
1997年,十月媽咪創始人趙浦還是杭州西湖邊一家外貿孕婦裝小店的掌柜,之后五年的時間他過加盟把攤子鋪大,但終歸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小批發商而已。直到2005年,十月媽咪從杭州搬到上海,開始品牌化運作之后才快速奔跑起來。
“當時我們認為建立品牌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言,2007年用數百萬(當年十月媽咪10%的銷售額)簽了小S獨家代言2年時間。同行說我們這么做肯定要死,誰知道一下子渠道全打開了。原來我們總是求著渠道商,后來是消費者看到我們的廣告直接問經銷商要我們的產品。”上海有喜副總經理衛達說到,當時孕婦裝公司都是小公司,不敢在品牌運營上大投入,十月媽咪的高舉高打的做法迅速一炮而紅。
十月媽咪的代言廣告與七匹狼、鴻星爾克等晉江品牌比起來,成本低許多而又見效快,在這背后實際上占了不為人知的兩個便宜。
第一,不花一分錢找到最響亮的廣告語。當時十月媽咪找了許多廣告公司,文案都不夠帶勁,最后是十月媽咪一位女性創始人的一句話震撼了所有人——閃開!十月媽咪駕到。“孕育生命是多么牛叉的事情,準媽咪們應該被人尊重才對,結果產檢時被醫生呼來喝去,在家不打扮變婦女,走出去也不被人照顧。我們創始人就呼吁準媽媽們站起來,為自己代言做辣媽。”衛達說,這句品牌廣告語一下子戳中了一批準媽媽的心。
第二,用最便宜的費用簽下了上海地鐵屏2/3的廣告。2007年地鐵小屏幕的廣告還沒有人投,趙浦一簽就是幾年,每天播放800次不同長短的宣傳片,加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廣告語,令許多消費者以為十月媽咪是來自臺灣的中高端品牌。幸運的是,小S在2007年懷孕后,又接連兩次懷孕。就在2007年當年,十月媽咪的市場占有率從行業第四上升到了第一。此后,趙浦采用了子品牌,一是推出85至90后的萌媽系自有品牌“Uki有喜”,2012年又代理了意大利孕婦裝品牌Pietro Brunelli,自此三個品牌以金字塔狀覆蓋了不同層次的用戶群。
他們熱衷的事我不參與
看到電商的兇猛增長,一直關注行業發展趨勢的趙浦,2011年再也沒有猶豫,第一步選擇在天貓開店。但和許多傳統品牌不同的是,十月媽咪沒有參與淘寶和天貓的價格戰,哪怕是雙十一這樣令無數品牌心動的促銷大節,十月媽咪也只是蜻蜓點水般降價抓用戶。
正是因為如此,十月媽咪頭兩年線上銷售額增長不快,直到2013年才開始爆發式增長,而這一年正是其他傳統品牌感嘆電商成本太高難做銷量的開始。“有店鋪的地方銷量一般就更好,2013年網上能突飛猛進做到2億,主要是原因還是品牌積累到一定的階段。”衛達2005年加入十月媽咪,他見證了品牌崛起的力量。
而創始人趙浦一直比較重視品牌形象塑造,除了不參與電商的價格大戰之外,針對線上和線下還做了產品區隔,賣的產品完全不一樣,并沒有把電商當作下水道。
據衛達介紹,十月媽咪線上的客服和推廣團隊非常強悍,一共八九十人,其中一半是客服,客服的平均工資達到六七千。
由于十月媽咪在孕服裝領域內品牌知名度高,整個淘寶賣十月媽咪的店鋪一共有1萬3千多家,其中只有7家是十月媽咪自己直接管理的。但衛達卻表示,十月媽咪不會管理這些非官方店鋪。“十月媽咪在一二線城市的知名度非常高,但在三四線城市知名度還不夠,這些城市的準媽媽也會到淘寶買孕婦裝,結果搜索發現到處都是十月媽咪的東西,潛意識就會理解我們是大牌,要找正品自然會去天貓找旗艦店。”
目前,十月媽咪占據了天貓中200元以上的孕婦裝99%的銷量,趙浦預計,今年十月媽咪線上和線下的銷售占比將由3:7變成4:6。與線下800家店、7個億的年銷售額相比,十月媽咪線上的價格雖然稍低,但毛利卻更高。衛達說,2014年十月媽咪要全網鋪開,并且會擴大品類,開始進入到嬰兒服裝以及孕婦洗護領域,以提高用戶轉化率與生命周期。截至目前為止,十月媽咪的化妝品在孕產類目里面排名29。
O2O再火我不跟風
想要在未來的世界繼續贏下去,誰也不能忽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十月媽咪很早在2012年就上線了兩款APP,一款叫Baby Face,一款叫備孕日歷。外界認為,運作服裝品牌與APP需要的是兩種不同的基因,所以十月媽咪的APP并沒有做大。
也許APP的運作過程給了十月媽咪啟示,在移動端十月媽咪的策略是跟著平臺走,沒有花大力氣把PC端的用戶導向移動端。“移動電商的確是一個趨勢,品牌商自建移動平臺不現實,跟著平臺商吃紅利就好了。”衛達說,品牌商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正是因為如此,十月媽咪的O2O計劃不會過于復雜:首先只是打通線上線下會員體系,線下店支持移動支付,但不會配置移動設備供消費者挑選線上商品,線上和線下的商品還會繼續獨立經營。對此,衛達解釋說,線上和線下的用戶重合度其實不高,現在硬要扭在一起沒必要。另外,已經到了實體店的客戶,再拿移動設備挑選線上的產品可能性也不大。
同時,十月媽咪的移動戰略先從豐富線下服務開始。“在醫院旁邊的店鋪做俱樂部,讓一起做產檢的孕婦可以在我們這里聊天,然后我們順便把東西買了。”衛達說,街邊店的入口相當于一個客流入口,引導客戶到樓上更寬敞的場地,給用戶提供沙發、飲品和水果等服務。
除此此外,據十月媽咪創始人趙浦透露,十月媽咪整合線下資源還有另一個重大舉措,整合全國各地的“月子中心”(產后護理中心),向月子中心導入十月媽咪掌握的數據,將兩者的體系打通。他最終目標則是要將全國的“月子護理”都變成十月媽咪的,進而帶動十月媽咪銷售,這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更有想象空間的是,十月媽咪還有一項大膽嘗試——正在開發一款智能體重秤。孕婦使用這款體重秤后,可以清楚地知道媽媽的重量、孩子的重量、脂肪含量,心律情況、血液情況等。同時,智能體重秤會根據測量到的數據給予建議。“如今天你的體重過重,所以你要去走5千米;同時如果你的心律過高,我們就會建議你聽一些胎教的音樂。”
趙浦透露,這款體重秤將由蘋果的設計總監主導工藝設計,同時會有十幾個人的團隊專門負責數據的挖掘,采集到的數據將可以指導十月媽咪產品的改進及給予銷售的建議。
從孕婦服裝,到孕婦洗護,再到嬰兒服裝、月子中心、智能體重秤,趙浦用一根主線把他們穿起來:希望把十月媽咪打造成一個品類,提到孕婦就會想起十月媽咪。
這一規劃早在2012年就在趙浦的腦子里,彼時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的計劃是讓店面成為未來的婦嬰平臺的入口,擴寬自己的產業鏈。“我們要提供的是價值,是一種你一定會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是價格最低的,但從品牌、設計、功能各方面,我們要做性價比最好的產品,最終這個價值鏈將形成一個銷售孕、嬰、童產品的渠道平臺。”
而今的跨越,不過是趙浦實現心里所想而已。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案例】十月媽咪傲嬌經濟學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