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能會成為超市 生鮮 合伙制的真正起源之年。華潤萬家、永輝、蘇果等超市集體推進合伙制,永輝超市目前約有四成員工已成為企業“合伙人”,東莞嘉榮超市也開始了“合伙人”嘗試;其他行業比較突出的是萬科,那種更像創業型合伙,與零售業講的有很大的區別。
不了解具體的方案細節,從大致內容來看,多數所謂的合伙制,核心是“超額利潤分享”,員工與企業其實還不是一“伙”,無非是企業增加獎勵了,員工積極性高點!這樣的操作,估計很難給超市 生鮮 質的變化。因為關鍵的“超額”,要不與“目標”比,要不與“歷史同期”比,這兩種比事實上都缺乏更多空間,更缺乏持續性!
我們先看 生鮮 合伙制的本意:
(1)增強員工積極性,穩定員工隊伍;
(2)提升銷售,提升現場表現;
(3)降低損耗,提升毛利空間
從這個角度,合伙制所有的邏輯全部壓在“員工積極性”改變上,這中間有多少價值空間呢?
無疑,首年可能是有效的:
(1)實施首年的員工人員優化效益,超市可能做到發一個人工資做兩個人的活;
(2)員工積極性提升效益,如損耗率提升貢獻2~3個點;
(3)員工更加積極的銷售促進。
拿蔬菜組概算舉例,如果一家店12名員工,日均銷售2萬,按銷售綜合提升3%,平均每人月均多得1500元,員工首年應該會有比較高的積極性;但第二年呢,如果沒有足夠的增量,員工的積極性往往會有毀滅性的反彈,工資的剛性原則會讓員工覺得虧了!更不要提為了先保障企業利益而設置的分享前提,如現場表現、毛利達標率、銷售完成率等扣項。
缺乏持續性的增量空間,可能是超額利潤分享式的“合伙制”難以為續的主要原因!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很多問題決定了企業多數只能小范圍試點實施:
首先應該是企業的讓渡空間。
選擇與同期增幅做基準核算相對簡單,但對于增幅突出的新店考驗企業是否舍得多發,對于缺乏成長性的老店對員工的激勵又有不足,企業愿意拿出什么樣的邏輯進行激勵,考驗的是企業的員工政策:先保障員工積極性,還是先保障企業收益;選擇每月確定指標考核可以權衡增長率的問題,員工對目標的認同度要有個博弈的過程,要定的恰到好處即是水平,也是膽量。
其次是合伙制范圍的問題。
員工很多時候對公平性的關注會超過額度本身,某一崗位的薪資增長可能會帶來其他崗位的嫉妒,這對 生鮮 整體經營或多或少都有影響,一般生(蔬果肉魚)的一類需要全上,熟(熟食面點面包)的一類也需要考慮。
三是合伙制方案本身。
生鮮 的每一類可能需要的方案都是有差別的,生類可能銷售增量空間更大,熟類可能毛利增量空間更大,側重點需要平衡。
很顯然,就超市來說,合伙制只是 生鮮 經營局部改善的內容之一,很難完整的解決超市 生鮮 經營的系統再提升問題。
我們把合伙制在提高一個層次說,未來超市 生鮮 面臨的主要挑戰應該是 生鮮 專業店和自身對消費者便利服務能力的不足。
(1)專業店對超市 生鮮 的沖擊自于自身系統的效率。包括品種、質量及服務,可能專業店還有些優勢,相對賣場,由于責任清晰,專人打理方面表現相對較好,品質好、價格低及便利是主要的積極因素,目前水果和面包分食最大。當然,單店操作和非精細化運作仍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專業店也有自己提升的空間。
(2)超市的不便來自于業態系統的問題。從品質上講,員工維護不到位、時段性爆發、品種過多、管理專注度不足、結構性促銷都是超市 生鮮 經營中可能的問題。
就滿足消費者價值來講,超市 生鮮 的需要用在高性價比的品質基礎上,用大賣場的環境、專業店的打理、便捷的支付、便利的進出贏得消費者。
曾經, 生鮮 一直是超市中一枝獨秀門類,多年來仍然增長不斷,而2015年,我們似乎第一次遇到了 生鮮 的低迷增長。且不論水果的價格和豬肉低價的問題(最近是漲了),從營運階段來講,超市的 生鮮 不知是否可定性進入了拐點期,超市總客流在下降,多渠道分流是很重要的原因。消費者購買 生鮮 ,不再僅僅是商超和菜場渠道,專業店、線上及同城微商等外部渠道的增量更加迅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零售業態小型化和 生鮮 專業化需求上升,而超市 生鮮 事實上在逆向行駛。這兩年我們已經較少的聽到超市在 生鮮 的零售業源頭基地、供應鏈建設、品質提升、加工技術等方面的投資或創造(可能已經成熟了),而恰恰是一些電商、品牌運營商甚至一些跨界營運商在這方面頗有建樹,他們規模其實并不大,天天果園2014全年銷售也不超過5億,因此,實體零售自己具有更大的規模整合和再突破可能,當然,這些品牌可能比超市零售業具有更高的集中度和效率,這是超市零售業需要學習的。
為了獲得下一個階段的發展,超市零售業需要利用原有的平臺、規模和渠道優勢,大膽的進行業態創新和管理創新,運用開放性的思維,尋找新的增量:
(1)在采購端實施貿易公司化,拓展社會化批發業務
絕大多數超市在各級批發市場,各源頭產地設置了采購,過去以內部服務為主,未來需要利用電商或本系統電商平臺,開展下層或社會小團購服務。通過源頭品牌化、市場設點、采購總包等方式,拓展大批發或小批發業務。
(2)在開店端投資沿街格子鋪,開設 生鮮 品類專業店
今天再提樂城的小業態,似乎已晚,但我相信 生鮮 的沿街格子鋪未來有更多的撿金機會。我更認為未來社區 生鮮 格子鋪專業店必須要做好泛商圈內的電商業務,利用對播視頻、實時拍照、新品尋呼等方式,更可通過利用現有門店系統的卡券優勢,鎖定周圍商圈顧客的重復購買,我更看好專業店的泛商圈OTO。
(3)資源端進行同城或區域內貨源采購聯合
可以向同城具有一定店鋪規模或單店銷售規模的 生鮮 專業店供貨,也可進行聯合采購;有些專業店會去源頭,但可能不一定有長期性源頭采購的能力,商超可利用自身的源頭囤貨優勢,時段性的向社會專業店開放源頭大單品的銷售及配送服務。
(4)拓展海外 生鮮 源頭進口貿易業務
未來的 生鮮 競爭,品牌商超要將視角從國內源頭跨向全球優質源頭,通過實施源頭采購及電商化銷售,消化采購量,同時也能打造店鋪的品種差異化和價格競爭優勢。隨著關稅的進一步降低, 生鮮 的全球貿易已經成為目前很多企業的藍海選擇,各實體零售不能做看客。
上述的運作,事實上要求商超要利用互聯網思維,豐富自身的銷售體系,嘗試電商及品類商式的業務拓展;在貨品及渠道整合及開放的基礎上,亦需要進一步提升包裝品牌化、器具標準化、冷鏈效率化、營運管理精細化,立足于提升技術效率而降低人的影響,提升供應鏈的總效率值。
在這上述大背景下,超市 生鮮 的合伙制,便可以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1)從利潤分享到業務合伙
這種操作方式類似于原來的聯營,可以選取一定的品類或柜組,嘗試讓員工投入股本,商超內可以整體打包管理,區域可以專賣店化,要真正用內部真實股權或虛擬股權合伙的方式,讓員工分享一定的盈利,而不僅僅是超額部分,否則,就不要“合伙”。
(2)從利潤分享到投資性合伙
投資性合伙主要立足于專業店端,也是內部裂變、合伙創業的方式,員工可以在商超內接受培訓及貨源支持,門店形象、數據系統、開店輔導等使用專業加盟店式的體系,可以為超市打開另外的增量渠道。由于 生鮮 的時效性,考慮成本,電商業務不一定是要做天天果園,但絕對可做同城服務。
(3)從利潤分享到事業合伙
事業性合伙可能主要講采購端,需要采購投入資金,兼具采購公司和營運管理公司的雙重特性,也會讓超市 生鮮 的運作,從聚類采購的方式,但品類專業采購公司的走向,符合未來組織變革自組織化的特征。
所有一切從核心上講,合伙制要放在超市業態總體的大變革上,是主要通過外部突破,創造更大的價值增量,只有這樣,合伙制才有未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合伙制是超市生鮮經營的救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