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風口上的 便利店 市場表現活躍,但一眾老牌 便利店 卻頻繁傳出高管出走消息。10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全家 便利店 了解到,該公司總經理朱宏濤已確認離職。
可以注意到,當前國內 便利店 市場呈現出了規模增長的趨勢,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既有7-11、羅森、美宜佳等國內外 便利店 品牌持續加碼,又有如智能 便利店 、無人值守貨架等新零售業態涌現的情況下,傳統 便利店 品牌通過加速人才更替進行革新也是方式之一。
便利店 高管頻繁變動
北京商報記者從全家 便利店 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中國全家Family Mart總經理朱宏濤已于日前離職,對于公司組織結構是否會有新的調整尚未收到通知。對于朱宏濤此后的就職去向,該負責人表示并不知情,但他也表示,盡管CEO離職,但公司此前制定的品牌發展計劃不會改變,朱宏濤的離職不會影響公司未來的戰略方向。
據了解,全家 便利店 于200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17年,全家 便利店 在國內的店鋪數超過1800家,其中上海地區門店數超過1000家,北京地區35家。據上述全家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底全家在北京的店鋪數將突破40家,國內店鋪計劃到2020年將擴至5000家。
事實上,近兩年 便利店 領域的高管變動顯得格外頻繁。根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早于2015年,7-11的一批高管離職后創辦了“鄰家” 便利店 品牌;2016年,一眾開創了鄰家 便利店 的高管團隊又再次打造了新的 便利店 品牌“便利蜂”;今年,無人 便利店 表現出崛起苗頭,原羅森中國副總裁、重慶羅森總經理福田曉村離職投身“猩便利”的消息也被披露出來。
傳統品牌亟待改變
在新零售業態涌現、資本頻繁關注下,出現密集的人員流動現象并不反常。有業內人士表示, 便利店 企業高管離職后,一般也不會脫離零售行業,人才流動越活躍,也越會推動整個零售行業向前發展。
可以看到,當前我國的 便利店 市場正處于風口之上。據中國經營連鎖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 便利店 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 便利店 銷售額增速達13%,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
從市場格局來看,2016年我國 便利店 品牌數已超過260個,不包含石油系 便利店 ,門店數排名第一的為本土區域性品牌美宜佳,店鋪數占 便利店 總數的19.6%,除本土品牌外,國外品牌還有7-11、羅森等 便利店 巨頭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加速開拓門店,此外還有新零售驅動下的智能 便利店 、無人值守貨架等形式紛紛涌現。
上海君摯光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零售品牌觀察評論人林一凡認為, 便利店 零售領域目前主要有兩個陣營,一方面是系統完善的傳統大品牌,另一方面是處于發展中的創業品牌或區域品牌。對于相對成熟的大品牌來說,企業革新方面相對保守,缺少升級的動能。在適應消費者需求轉變、尋找模式創新上,一些崛起中的本土品牌的力量不容小覷。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國內 便利店 市場空間龐大,全家作為國外知名的 便利店 品牌,擁有豐富的零售經驗,如果能恰當地引入創新技術和理念,將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市場活躍引動人才流通
如全家 便利店 等大型國外 便利店 ,在品牌資源和運營經驗上有著豐富經驗,且在管理、運營、品牌推廣等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這是品牌優勢所在。但在林一凡看來,盡管國外 便利店 品牌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基礎打得很好,但是企業在趨向穩定的同時,近幾年的變化和革新卻很少見,這也是問題所在。
賴陽表示, 便利店 等“小微”門店形式被越來越多人看好,盡管很多人進入這個領域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大部分企業都還處于探索階段,做出實質性突破的不多。一方面實體零售本身正在受到沖擊,另一方面各種新興的形式也使市場充滿競爭,這使很多企業高管面臨著不小的業績壓力。同時,在零售領域,又有大批企業在變革,需要吸納大量優秀管理人才,也造就了很多新的機會,因此行業人才流動性很大。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風口上 便利店迎來“流水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