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10萬家連鎖 便利店 ”,“超1300億市場規模”,“幾乎一周內融資超1.3億”,最近,與 便利店 相關的各種熱點事件可謂賺足了眼球,尤其是無人 便利店 這一新業態,幾乎在朝夕之間驟然火熱。今年年中,F5、繽果盒子瘋狂融資,淘咖啡落地杭州,Eatbox第一個盒子7月底落成,繽果盒子5000家計劃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創業公司蜂擁而入,行業巨頭、資本大佬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作為繼共享單車之后又一備受關注的新業態,無人 便利店 賽道上現已布滿諸多玩家。那么,他們是如何看待新零售場景下的市場和競爭?在無人店的眾多形態中,哪種流派又能笑到最后?
最近,野草新消費采訪了繽果盒子、Eatbox、24愛購、YI Tunnel等幾家頗具代表性的新秀公司。下面野草君將帶你見識暗流涌動,波云詭譎的無人 便利店 戰場。
1、巨頭涌入?
2016年12月,亞馬遜在西雅圖開張了第一家無人零售 便利店 ——Amazon Go
2017年2月,阿里巴巴旗下芝麻信用與深藍科技合作推出快貓無人值守 便利店 和take Go信用結算系統。
2017年3月,神奇屋智能 便利店 在廣州樂天創意園loteam眾創空間作為一個“共享空間”的新項目出現。
2017年3月,F5未來商店完成1200萬元A輪融資; 6月宣布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2017年6月,首個繽果盒子在上海落地,7月3日完成A輪上億元融資。
2017年6月15日,瑞典初創公司Wheelys在上海正式發布Moby Mart。
2017年6月25號,娃哈哈和深蘭科技簽訂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Take Go無人店。
2017年7月8日,淘寶無人 便利店 正式在杭州對外開放。
與此同時,居然之家計劃于7月底落地Eat Box無人 便利店 項目。
短短半年時間,無論是以阿里、亞馬遜、娃哈哈等為代表的電商零售巨頭,還是繽果、F5等新興創業公司,都紛紛涌入無人店賽道。看起來,這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不死不休的戰爭,但我們會發現,此后各路人馬又紛紛偃旗息鼓,按兵不動。野草君所疑問的是,無人店模式到底是一種剛需還是“有待驗證”?同時,在巨頭強勢資源和渠道的擠壓下,初創公司的機會又在哪里?
然而,在野草君的采訪中,無人店新星們似乎并不care,24愛購CEO王鎮方認為,零售市場是足夠大的,大到能同時養活巨頭和初創公司,甚至都能過得不錯。
而且由于無人 便利店 線下比較重,一兩家巨頭崛起有可能,但對其它公司來說,仍有足夠大的空間生存。“大型連鎖打得再火熱,其實很多夫妻店根本不搭理你,它們照樣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王鎮方給野草君打趣的說。
另一方面,繽果盒子、Eat Box怡食盒子等創業公司都選擇采用相對成熟的技術,較容易實現低成本快速復制。
反觀Amazon Go 、淘咖啡等巨頭玩家對無人店的嘗試,更多是在線上人口紅利消失之后,希望通過無人店找到一條線下零售的解決方案。通常來講,傳統零售無法獲取顧客行為和路徑數據,阿里等巨頭公司通過無人 便利店 ,將客戶經過,停留,拿起,放下等等零散的行為數據化,掌握消費者的消費路徑——動線,這些是巨頭玩家涌入無人店賽道的核心動力。顯然他們的意圖并不在于搶奪無人 便利店 市場,這樣看來前者的從容不迫也并非沒有道理。
2、同床異夢
拋開巨頭不談,在這些無人 便利店 的創業公司中,從技術、形態到理念也都大相徑庭。在技術上,RFID和圖像識別等技術是大家談論最多的,但進軍無人 便利店 的各位卻幾乎一致認為,技術并不會成為這一行業的核心壁壘。那么競爭的關鍵又在哪里?無人店領域的各位掌舵者要依靠什么來勝出?
在Eat Box怡食盒子CEO安利英看來,無人 便利店 的競爭最終還是會體現在商品差異、門店規模等方面,核心是要抓住投放地點的聚類客戶。舉例來說,投放在女性聚集區、球迷集中社區以及學校等區域的無人 便利店 ,適宜定位成主打美妝與衛生用品、酒水小吃、文教用品的品類專業店。
“今后會出現很多無人店的獨立品牌,就像有羅森,也會有711。同樣的,Zara低端平價,HM也是低端平價的,中國和法國有很多像forever young這種低價的女裝。只要市場足夠大,無人店也是類似的發展邏輯,不同的細分領域會給無人店帶來不同的定位和市場。”
對于這一點,24愛購CEO王鎮方的角度略有不同,在他看來,地域的劃分在競爭中會是關鍵一環。 便利店 整個行業最大的玩家也占市場不到4%,不像純互聯網項目,老大通吃,如嘀嘀和快滴要合并,58同城和趕集要合并。因為互聯網的空間是平行的,他們的競爭沒有死角。
『但是 便利店 不一樣,一個小區我的門店進入后,其他店就不會選擇在這個小區鋪設,因為還有很多待開發的,他們沒有必要進來跟我競爭。所以 便利店 的本地化非常嚴重。』
不過,在交流過程中,王鎮方還隱約表現出對資本入局的擔憂,“競爭,最終是體驗,最初是資本。其實很多玩家都是在16年左右就布局無人 便利店 ,突然踩到風口不一定就是好事。資本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規模化復制的速度,那些持有資本的玩家無論未來能否盈利,都可以先把位置占了,那些資本少但可能潛力高的反而在發展速度上會落后很多。”
對此,在2015年就投資繽果盒子的林勁峰也認為,無人店競爭的關鍵就在于規模化復制速度和非標準品的引入。有趣的是,Eat Box怡食盒子、24愛購以及F5未來商店都有做非標品的意愿,反而繽果盒子似乎還沒有這方面的計劃。
與此同時,幾家在選址定位上也略有不同。24愛購、繽果盒子明確表示目前產品是在小區物業中推廣,一方面小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尤其高檔小區治安良好,有利于避免惡意偷盜和破壞;另一方面,在小區可以先培養一定人群的消費習慣,為未來向街頭發展做鋪墊。
EatBox怡食盒子主要是想通過在怡食家超市品牌周圍密集布點。不難看出,EatBox是想以大店為中心來帶動對周圍的輻射,所以在地域上肯定會鋪設在商場以內。F5未來商店目前的幾家試運營點都分布在大學城、學院、產業園等地,似乎是希望直接走向街頭。
從無人店的形態上,目前有繽果盒子、Eat box、快貓等的開放式展架和以24愛購、F5未來商店等為代表的的封閉型箱柜兩種流派。對于繽果盒子CEO陳子林來說,打破原有的消費習慣,是繽果盒子一直在避免的問題。而這種和傳統 便利店 并無太大區別的開放式展架,完整地保留了顧客在選購商品上的消費習慣,前者選擇開放式展架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再來看另一個流派,類似自動售貨機的封閉型箱柜。24愛購CEO王鎮方認為,“如果讓人近距離接觸商品的話,那盜損一定存在,我們調研過的全球有人 便利店 的偷盜率是1.5%,而無人店只會比有人店更多”,封閉型策略似乎也為無人店盜損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王鎮方用《周易》中“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來表示對開放式無人 便利店 的疑慮,“不要給別人偷盜的環境或者是讓別人有偷盜的動機,這就是你的不對而不是別人不對,我不看好開放式的場景也是基于這個原因。”
目前,這種形態上的區別似乎并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至于未來孰優孰劣,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3、真偽命題?
就在大家展望 便利店 的未來并充滿期待時,也有不少專業人士站出來稱,無人 便利店 不符合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大的國情,或將面臨政策打壓。這個問題似乎并不是無人 便利店 所獨有的,在人工智能技術一路狂奔的今天,這個問題也被反復提及。
“擁抱無人 便利店 ”,王鎮方引用《人民日報》就此問題曾發布的某條微博中的用語,他認為舊工作消失的同時,新的工作也會出現。這也與我們之前接觸到的無人收銀項目YI Tunnel的創始人吳一黎的想法不謀而合:“繁瑣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人應該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怡食盒子CEO安利英也表示,“未來的生意會是兩個極端,要不然就特別有調性的人,要不然就是極端追求效率的”。在安利英看來,無人店沒有服務也是一種服務。很多時候,人們進入 便利店 只是想拿了東西就走,并不需要店員的服務。店員的存在反而有可能降低消費者的效率。
同樣,二八法則在這里也依然適用,只有20%的人需要并享受到這些服務,而剩下80%的人并不想為前者所享受的服務買單。無人店出現后,傳統 便利店 依然會存在,因為有那20%的需求,只是他們的服務會變得極致,從無人店中走出來的人將投身到強調人性化,人情味的有人店當中。
現在談及無人店未來倫理上的問題似乎還為時過早,起碼現在的無人店在體驗上還存在很多問題。
目前,無人店其實很大程度上只是實現無人收銀,所以有體驗過的用戶會評價稱,“去一趟繽果盒子的時間夠去三次全家”。無人 便利店 首先是 便利店 ,在沒有服務員的情況下,如果無人店沒有做好購物引導,顧客在搜尋產品上的體驗可能極差。
自動理貨補貨方面,不僅在不同地段設置不同品類,未來人工智能理貨應該做到在不同時段設置不同品類,“早上、中午和晚上進同一家店,放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吳一黎如此暢想。智能購物車,智能試衣鏡等概念的出現,同時無人店對數據收集有天然的優勢,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利用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由此看來,處于起步階段的無人零售在每個場景下的未來都有無限可能。至于無人 便利店 未來的格局,大家在觀點上的分歧似乎并沒有那么大。
安利英和林勁峰都認為未來會出現很多品牌,無人 便利店 的格局將是百家爭鳴,而非一家獨大。繽果盒子這類定位于小區內的無人店,因為它前期需要跟每一個物業公司談判,規模化復制的速度是受限的,如果無人店未來的格局取決于前期鋪設的速度,在沒有誰有能力快速搶占市場的情況下,未來必然是多家并存的。
目前有大規模鋪設計劃的,似乎只有繽果盒子,EatBox正在落地,24愛購投入運營的也只有一家。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家概念店的盈利不代表復制1000家也同樣能盈利,經營1000家和經營一兩家店的區別在于,前者需要考慮供應鏈,倉儲,物流等等的設計和成本,目前初創公司似乎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而在被問及無人店對傳統 便利店 的取代問題時,王鎮方認為,“無人 便利店 在未來只是零售形式的一個補充。在未來,10個 便利店 有無人 便利店 就可以了。”我們提起無人 便利店 時常說的“10萬家門店”,“超1300億市場規模”,其實是 便利店 的市場,如果無人 便利店 只是零售業的一個補充,那么是否意味著無人 便利店 的市場被高估?
讓我們拭目以待。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無人便利店若只是零售業的補充 市場被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