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量的品牌 便利店 急劇擴張,新舊品牌不斷交替、崛起,資本也開始推波助瀾。然而, 便利店 業態在中國市場分布不均,當一部分業者享受著投資回報時,還有不少 便利店 也在遭遇生死考驗。
新零售持續走紅后,讓 便利店 成為了新零售的“風口”。而“2017中國 便利店 大會”更是將 便利店 推向了浪尖,一時間,投資商與加盟商紛紛涌入 便利店 市場。5月26日,阿里巴巴再次出手,入股聯華,拿下3600家超市,成為第二大股東,消息一出又是一片嘩然。
一場血雨腥風的市場爭奪戰已然打響,面對如此競爭還剩下多少機會呢?
我國 便利店 分布密度低,發展空間巨大
2016年中國 便利店 市場規模高達1300億元,增速在15%左右,相比面臨“關店潮”的大型商場和百貨, 便利店 的滲透率也逆勢上漲,從2015年的32%上升到38%,數據一出,更是引來了電商巨頭、實體零售等紛紛進軍。
讓我們來看一張業界對人均GDP和 便利店 發展趨勢的關系表:
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7590美元,預計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到10000美元,中國 便利店 市場即將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與日本在飲食習慣、生活節奏、城市規劃等方面相似,日本 便利店 的運作方式在全球都值得借鑒,7-11+Costco模式是目前國內普遍認可的。就目前日本 便利店 和超市的市場份額比例54%:46%,中國的比例大致為8%:92%來看,中國的 便利店 或將如雨春筍般逐漸取代大型連鎖超市。
從市場飽和度來看,業界普遍認為每3000人能支持一家 便利店 ,日本1.2億人口共有5萬家 便利店 ,美國3.2億人口共有15萬家 便利店 ,市場基本飽和。而中國擁有13.8億人,至少需要40萬左右的 便利店 ,而《2017中國 便利店 發展報告》指出,中國連鎖品牌化 便利店 門店數只接近10萬家。中國 便利店 市場的缺口極大,分布密度低、發展空間大,是包括阿里、京東、店里、Today等企業看到的最醒目的市場前景。
區域格局明顯,但全國布局尚未出現
7-11是最早進駐中國市場的日資 便利店 品牌,高密度開店讓7-11在中國迅速打開市場,在大多數人看來7-11都做到了全球 便利店 老大的位置,然而有一組數據可能會讓你改變這個想法。
據了解,上海6000家 便利店 中,日資全家約占1200家,羅森約700多家,本土品牌快客有1650家門店。在北京五環內約有1300家 便利店 ,7-11深耕12年總共開店數僅為219家,本土品牌全時擁有300多家;而在廣東,情況更加讓人大跌眼鏡,美宜佳門店數量超過8000家,天福擁有2830家,上好則擁有2200家。其他地區如西南出現了紅旗連鎖,武漢出現Today等品牌。
相較于運營成熟的日資品牌,廣泛布局一線城市,本土品牌則往往依托核心城市呈現區域放射狀集中發展的態勢。
無論是日資品牌還是本土品牌,均未出現全國性的布局,未來中國 便利店 市場幾分天下還很難說。
中外品牌發展策略各異,營收情況大不相同
7-11連鎖 便利店 始終占據該市場第一的位置
便利店 領域的老大7-11成功之處在于卓越的單品管理和精益的物流能力,通過賦能單店,使其凈利潤高達20.5%,而全球平均水平僅在3%左右。由于7-11自建工廠、物流和配貨能力的有效管控,其存貨周轉率也高于國內33%左右,坪效更是國內 便利店 的11倍。以7-11為代表的日資品牌更加注重的是商品品質和穩健發展。
反觀國內,以全時為代表的本土品牌則更注重渠道的先發制人,通常會在人流密集的場所靠近日資品牌店,同時又深入近郊住宅區以及普通小區的夫妻店,目前以數量為首要目標的打法。這一策略能夠幫助實現高速擴張,短期病毒式復制,但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拍照審核、食品安全等問題。
然而即便是單店營收相當出色的日資品牌,整體上只有全家盈利,羅森從今年開始盈利,而噱頭十足的7-11目前在國內尚未盈利。
面對目前黃金地段店鋪租金居高不下,人力、設備、倉儲物流等成本上升的問題,將導致盈虧無法平衡。重資產的運作方式,對于國內本土品牌而言還是有些吃力。與之相反的是電商巨頭們卻從三四線城市的社區超市和夫妻店入手,相較于全國700萬家左右的“夫妻店”,占據了全國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體量和發展空間遠超連鎖 便利店 。
2015年年底,京東宣布成立新通路事業部,阿里則在近幾年內對線下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而以天貓超市為代表的模式,也曾讓線下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超市倍感壓力:新出路在哪里?
答案如今一目了然——新零售!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曾說到:世上本沒有路,世上本來也沒有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
京東與阿里兩大電商巨頭發力線下這一動作的目的相同,與日資 便利店 品牌不同思路,發力三四線城市的社區超市和夫妻店,拉開新零售線下市場的爭奪戰。
隨著京東和阿里向 便利店 市場的加入,使得中國 便利店 市場得到了更高的關注度,人人都想從新零售中分得一杯羹,在 便利店 這一賽道上擠滿了競爭者。近日,工信部在京召開了2017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信息發布會,在發布會上中國中小企業網商協會與店里簽署了合作協議,并正式落成新零售基地。這一舉動,僅次于阿里、京東,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應和關注。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底,店里已經完成了天津、蘇州、合肥、寧波等城市的布局,用智能硬件+軟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讓社區超市用最輕快的方式實現新零售的轉型。
電商巨頭們的入局無疑加速了整個 便利店 市場的競爭,日資連鎖品牌、本土連鎖品牌、電商巨頭、新零售基地,多方薈集,2017年的 便利店 市場即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究竟哪一方或多方能夠征服這個市場?我們不妨一起拭目以待。
新零售持續走紅后,讓 便利店 成為了新零售的“風口”。而“2017中國 便利店 大會”更是將 便利店 推向了浪尖,一時間,投資商與加盟商紛紛涌入 便利店 市場。5月26日,阿里巴巴再次出手,入股聯華,拿下3600家超市,成為第二大股東,消息一出又是一片嘩然。
一場血雨腥風的市場爭奪戰已然打響,面對如此競爭還剩下多少機會呢?
我國 便利店 分布密度低,發展空間巨大
2016年中國 便利店 市場規模高達1300億元,增速在15%左右,相比面臨“關店潮”的大型商場和百貨, 便利店 的滲透率也逆勢上漲,從2015年的32%上升到38%,數據一出,更是引來了電商巨頭、實體零售等紛紛進軍。
讓我們來看一張業界對人均GDP和 便利店 發展趨勢的關系表:
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7590美元,預計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到10000美元,中國 便利店 市場即將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與日本在飲食習慣、生活節奏、城市規劃等方面相似,日本 便利店 的運作方式在全球都值得借鑒,7-11+Costco模式是目前國內普遍認可的。就目前日本 便利店 和超市的市場份額比例54%:46%,中國的比例大致為8%:92%來看,中國的 便利店 或將如雨春筍般逐漸取代大型連鎖超市。
從市場飽和度來看,業界普遍認為每3000人能支持一家 便利店 ,日本1.2億人口共有5萬家 便利店 ,美國3.2億人口共有15萬家 便利店 ,市場基本飽和。而中國擁有13.8億人,至少需要40萬左右的 便利店 ,而《2017中國 便利店 發展報告》指出,中國連鎖品牌化 便利店 門店數只接近10萬家。中國 便利店 市場的缺口極大,分布密度低、發展空間大,是包括阿里、京東、店里、Today等企業看到的最醒目的市場前景。
區域格局明顯,但全國布局尚未出現
7-11是最早進駐中國市場的日資 便利店 品牌,高密度開店讓7-11在中國迅速打開市場,在大多數人看來7-11都做到了全球 便利店 老大的位置,然而有一組數據可能會讓你改變這個想法。
據了解,上海6000家 便利店 中,日資全家約占1200家,羅森約700多家,本土品牌快客有1650家門店。在北京五環內約有1300家 便利店 ,7-11深耕12年總共開店數僅為219家,本土品牌全時擁有300多家;而在廣東,情況更加讓人大跌眼鏡,美宜佳門店數量超過8000家,天福擁有2830家,上好則擁有2200家。其他地區如西南出現了紅旗連鎖,武漢出現Today等品牌。
相較于運營成熟的日資品牌,廣泛布局一線城市,本土品牌則往往依托核心城市呈現區域放射狀集中發展的態勢。
無論是日資品牌還是本土品牌,均未出現全國性的布局,未來中國 便利店 市場幾分天下還很難說。
中外品牌發展策略各異,營收情況大不相同
7-11連鎖 便利店 始終占據該市場第一的位置
便利店 領域的老大7-11成功之處在于卓越的單品管理和精益的物流能力,通過賦能單店,使其凈利潤高達20.5%,而全球平均水平僅在3%左右。由于7-11自建工廠、物流和配貨能力的有效管控,其存貨周轉率也高于國內33%左右,坪效更是國內 便利店 的11倍。以7-11為代表的日資品牌更加注重的是商品品質和穩健發展。
反觀國內,以全時為代表的本土品牌則更注重渠道的先發制人,通常會在人流密集的場所靠近日資品牌店,同時又深入近郊住宅區以及普通小區的夫妻店,目前以數量為首要目標的打法。這一策略能夠幫助實現高速擴張,短期病毒式復制,但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拍照審核、食品安全等問題。
然而即便是單店營收相當出色的日資品牌,整體上只有全家盈利,羅森從今年開始盈利,而噱頭十足的7-11目前在國內尚未盈利。
面對目前黃金地段店鋪租金居高不下,人力、設備、倉儲物流等成本上升的問題,將導致盈虧無法平衡。重資產的運作方式,對于國內本土品牌而言還是有些吃力。與之相反的是電商巨頭們卻從三四線城市的社區超市和夫妻店入手,相較于全國700萬家左右的“夫妻店”,占據了全國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體量和發展空間遠超連鎖 便利店 。
2015年年底,京東宣布成立新通路事業部,阿里則在近幾年內對線下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而以天貓超市為代表的模式,也曾讓線下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超市倍感壓力:新出路在哪里?
答案如今一目了然——新零售!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曾說到:世上本沒有路,世上本來也沒有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
京東與阿里兩大電商巨頭發力線下這一動作的目的相同,與日資 便利店 品牌不同思路,發力三四線城市的社區超市和夫妻店,拉開新零售線下市場的爭奪戰。
隨著京東和阿里向 便利店 市場的加入,使得中國 便利店 市場得到了更高的關注度,人人都想從新零售中分得一杯羹,在 便利店 這一賽道上擠滿了競爭者。近日,工信部在京召開了2017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信息發布會,在發布會上中國中小企業網商協會與店里簽署了合作協議,并正式落成新零售基地。這一舉動,僅次于阿里、京東,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應和關注。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底,店里已經完成了天津、蘇州、合肥、寧波等城市的布局,用智能硬件+軟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讓社區超市用最輕快的方式實現新零售的轉型。
電商巨頭們的入局無疑加速了整個 便利店 市場的競爭,日資連鎖品牌、本土連鎖品牌、電商巨頭、新零售基地,多方薈集,2017年的 便利店 市場即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究竟哪一方或多方能夠征服這個市場?我們不妨一起拭目以待。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