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近兩年的調整,香港的旅游業仍在寒冬中掙扎。
“今年零售業的前景還會維持整固的態勢,雖然內地游客人數有所企穩,但他們來港的消費金額減少。這些游客占整體銷售仍有一定比例。同時,本地客的消費今年前三個月也有所放緩,希望這只是暫時現象。”利福國際(01212.HK)非執行主席劉鑾鴻在3月13日的業績會上坦言。
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在香港經營的銅鑼灣、尖沙嘴崇光 百貨 全年的銷售款項同比下跌4.6%至96億港元。其中,銅鑼灣崇光 百貨 逗留購買比率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至34.3%,平均每宗交易額亦跌至794港元。
相比之下,去年訪港旅客總人數減少4.5%至5665萬人次,其中來自內地的訪客跌幅達6.7%。去年香港的零售銷售同比下跌8.1%,跌幅甚至超出2003年SARS爆發期間。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3月2日公布最新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431億港元,同比仍然微跌0.9%;扣除價格變動,總銷貨數量跌1.4%,跌幅雖較前一個月收窄,但已持續下跌長達23個月。
凈負債率飆升
根據利福國際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利福國際的凈負債與權益比率為504.6%,相比2015年同期的55.4%大幅飆升。公司的銀行貸款達到83.76億港元,應付債券為84.8億港元;同期公司的銀行現金為75.2億港元。
對此,公司財務總監潘福全在當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凈負債比例大幅上升主要由于分拆利福中國派付的特別股息,令資產凈值減少,以及就啟德地皮全數支付73.88億港元的低價導致公司的銀行貸款增加。
“啟德項目的總體投資大約為130億港元,其中建筑費用約50億港元,目前正在洽談項目貸款,將于這個月底前敲定。按照現在市場的貸款行情,利息不會太高。因此未來幾年的資本開支基本已經確定,并無太大的財務壓力。”他表示。
同時,他透露,銅鑼灣崇光 百貨 物業的市場估值大約為200億港元,而目前僅以17億港元的成本入賬,因此公司實際的負債水平“處于正常水平”。
去年11月23日,利福以73.88億港元中標奪得啟德商業地塊,樓面呎價達6733港元,接近市場預期下限。該幅地皮占地面積約14159平方米,位于啟德中心城的東面,最高可建樓面面積109.7萬方呎,預計將于2021年前正式竣工。
劉鑾鴻坦言:“啟德地塊的價格低于市場估價,隨著沙中線的開通,有望成為香港新的購物中心。啟德地皮將發展成兩幢商業大廈,包括商業及零售綜合實體,當中將設立一家崇光 百貨 店。”
逐步縮減東北市場
近年來,利福國際積極拓展內地市場,分別在長三角、東北地區購地打造久光 百貨 ,成為當地的購物地標。自2004年以來,公司在上海、蘇州、沈陽、大連等地的久光 百貨 紛紛開業。
然而,久光 百貨 的經營模式卻在東北市場遭遇“水土不服”。2015年底,利福國際宣布開業僅兩年的沈陽久光 百貨 結業。據悉,大連久光 百貨 自去年9月以來,商場 百貨 零售部分已經停業。
“去年內地業務以人民幣計算,無論銷售金額還是利潤均有增長,其中上海、蘇州的久光 百貨 表現理想,沈陽店關閉以來虧損已經減少,目前主要是一些維護支出等,關店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劉鑾鴻表示。
同時,他透露,未來公司在內地的業務將重點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同時逐步縮減在東北市場的人力和資源投放,“東北在公司整體的占比不大,即使東北業務全面退出,對整體業績的影響也不大,反而利大于弊。”
于去年7月分拆上市的利福中國(02136.HK)同日宣布,截至去年12月底全年純利為3.24億元,同比增漲5.8%,期內營業額13.2億元,同比下跌4.6%,毛利則同比減少5.8%至9.6億元。
公司財報指出,上海久光銷售止跌回升,以人民幣計算銷售收入按年升6.5%。蘇州久光銷售收入亦增長2.8%。相比之下,大連久光持續受當地市況低迷拖累,隨著客流量下降,去年銷售收入按年大跌60.8%。
因此,由于營商環境惡化,公司決定縮減營運規模,到期的寄售合約不再續簽。集團正為物業重新定位,重整產品種類及租戶組合。至于沈陽久光2015年12月停業后一直空置,考慮到當地市場的零售面積供過于求及市場疲弱,可能要一段時間才可就物業定位作最后決定。
“今年零售業的前景還會維持整固的態勢,雖然內地游客人數有所企穩,但他們來港的消費金額減少。這些游客占整體銷售仍有一定比例。同時,本地客的消費今年前三個月也有所放緩,希望這只是暫時現象。”利福國際(01212.HK)非執行主席劉鑾鴻在3月13日的業績會上坦言。
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在香港經營的銅鑼灣、尖沙嘴崇光 百貨 全年的銷售款項同比下跌4.6%至96億港元。其中,銅鑼灣崇光 百貨 逗留購買比率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至34.3%,平均每宗交易額亦跌至794港元。
相比之下,去年訪港旅客總人數減少4.5%至5665萬人次,其中來自內地的訪客跌幅達6.7%。去年香港的零售銷售同比下跌8.1%,跌幅甚至超出2003年SARS爆發期間。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3月2日公布最新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431億港元,同比仍然微跌0.9%;扣除價格變動,總銷貨數量跌1.4%,跌幅雖較前一個月收窄,但已持續下跌長達23個月。
凈負債率飆升
根據利福國際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利福國際的凈負債與權益比率為504.6%,相比2015年同期的55.4%大幅飆升。公司的銀行貸款達到83.76億港元,應付債券為84.8億港元;同期公司的銀行現金為75.2億港元。
對此,公司財務總監潘福全在當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凈負債比例大幅上升主要由于分拆利福中國派付的特別股息,令資產凈值減少,以及就啟德地皮全數支付73.88億港元的低價導致公司的銀行貸款增加。
“啟德項目的總體投資大約為130億港元,其中建筑費用約50億港元,目前正在洽談項目貸款,將于這個月底前敲定。按照現在市場的貸款行情,利息不會太高。因此未來幾年的資本開支基本已經確定,并無太大的財務壓力。”他表示。
同時,他透露,銅鑼灣崇光 百貨 物業的市場估值大約為200億港元,而目前僅以17億港元的成本入賬,因此公司實際的負債水平“處于正常水平”。
去年11月23日,利福以73.88億港元中標奪得啟德商業地塊,樓面呎價達6733港元,接近市場預期下限。該幅地皮占地面積約14159平方米,位于啟德中心城的東面,最高可建樓面面積109.7萬方呎,預計將于2021年前正式竣工。
劉鑾鴻坦言:“啟德地塊的價格低于市場估價,隨著沙中線的開通,有望成為香港新的購物中心。啟德地皮將發展成兩幢商業大廈,包括商業及零售綜合實體,當中將設立一家崇光 百貨 店。”
逐步縮減東北市場
近年來,利福國際積極拓展內地市場,分別在長三角、東北地區購地打造久光 百貨 ,成為當地的購物地標。自2004年以來,公司在上海、蘇州、沈陽、大連等地的久光 百貨 紛紛開業。
然而,久光 百貨 的經營模式卻在東北市場遭遇“水土不服”。2015年底,利福國際宣布開業僅兩年的沈陽久光 百貨 結業。據悉,大連久光 百貨 自去年9月以來,商場 百貨 零售部分已經停業。
“去年內地業務以人民幣計算,無論銷售金額還是利潤均有增長,其中上海、蘇州的久光 百貨 表現理想,沈陽店關閉以來虧損已經減少,目前主要是一些維護支出等,關店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劉鑾鴻表示。
同時,他透露,未來公司在內地的業務將重點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同時逐步縮減在東北市場的人力和資源投放,“東北在公司整體的占比不大,即使東北業務全面退出,對整體業績的影響也不大,反而利大于弊。”
于去年7月分拆上市的利福中國(02136.HK)同日宣布,截至去年12月底全年純利為3.24億元,同比增漲5.8%,期內營業額13.2億元,同比下跌4.6%,毛利則同比減少5.8%至9.6億元。
公司財報指出,上海久光銷售止跌回升,以人民幣計算銷售收入按年升6.5%。蘇州久光銷售收入亦增長2.8%。相比之下,大連久光持續受當地市況低迷拖累,隨著客流量下降,去年銷售收入按年大跌60.8%。
因此,由于營商環境惡化,公司決定縮減營運規模,到期的寄售合約不再續簽。集團正為物業重新定位,重整產品種類及租戶組合。至于沈陽久光2015年12月停業后一直空置,考慮到當地市場的零售面積供過于求及市場疲弱,可能要一段時間才可就物業定位作最后決定。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利??s減東北市場 大連久光百貨零售部分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