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中國市場的131家門店和購物中心納入旗下之后, 華潤 集團參與競標李嘉誠旗下百佳超市一事近日又被證實。從2002年全面收購萬佳百貨開始,在過去的10年時間, 華潤 集團先后吞下了江蘇、寧波、天津、西安、無錫、廣東等地11家超市品牌。根據Kantar Worldpanel最新調研排名, 華潤 萬家和Tesco樂購的市場占有率之和將達到8.8%,從而超過高鑫零售、沃爾瑪,在內地市場份額從第三躍居至第一。
在市場低迷的形勢下,這個帶有國資背景的央企趁行業洗牌之際頻頻出手,不斷擴大內地版圖。業界驚呼:中國零售業是否會進入“ 華潤 時代”?寡頭壟斷是否大勢所趨?
十年并購
營業額飆至835億港元
“經濟增長放緩,各個零售企業也放慢了擴張步伐,這是一個機遇,快速擴張是一個好的選擇。”商務部消費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趙萍認為, 華潤 這兩年選擇的策略,提升了自己的擴張速度。同時, 華潤 的融資能力強,和外資相比較,沒有母國市場的壓力。許多在華的零售巨頭由于母國市場過冬,經濟陷入低谷,市場盈利能力明顯下降,擴張面臨很大壓力。
并購一直是 華潤 近10年來追趕對手的核心戰略。從2002年開始, 華潤 以全面收購萬佳百貨起步,先后拿下江蘇蘇果、天津月壇集團、寧波慈客隆、天津家世界、西安愛家、深圳民潤、無錫永安、廣州宏城、江西洪客隆超市,以及合并英國Tesco樂購。憑借收購, 華潤 零售業務營業額也從2010年的551億港元,彈跳到2011年的700億港元,2012年則飆升到835億港元。
疑問一 會否成為吃了激素的雞?
與前期相比,此次并購外資企業,不僅是 華潤 的第一次,在國內的眾多零售企業中也是先例。零售行業資深專家、第一零售網總裁丁利國告訴記者:“并購之后, 華潤 可以吸收零售巨頭的管理經驗,有利于它走向海外市場。因為具備了國際管理經驗的董事會和團隊,這對競購百佳,甚至以后去臺灣、東南亞等市場都是很好的起步。”
然而“ 華潤 的并購舉措只是戰略上的成功”。丁利國表示,并購樂購這一步棋很漂亮,但合并后的董事會能不能高效運作,管理團隊是否有包容度都相當考驗。“這就像雞吃了激素一樣,一下變得很大,怎么樣才能讓它還保持健步如飛,而不是讓它消化不良。”
事實上,不只外延擴張攤大餅, 華潤 零售板塊業態的擴張也相當躁動。記者調查了解到,除傳統大賣場、中型超市的 華潤 萬家外,該集團還開辟了社區購物中心、高端超市、便利店、個人護理店、酒窖、咖啡店等11個業態。
不過,盡管 華潤 通過并購迅速在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上成為行業第一,但業界認為,決定 華潤 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將已經收購的企業加以整合,形成“1+1>2”的效果。
疑問二 能否“1+1>2”?
疑問三 能否解決兩大整合難題?
中外零售企業的“聯姻”一直不太順利。外資企業多年前就試圖通過收購中國零售企業快速打開中國市場,但Tesco收購樂購,沃爾瑪收購好又多的結局都表明,經營管理和企業文化的差異成為中外資零售企業融合過程中難以逾越的鴻溝。
除了文化融合的挑戰,連而不鎖、各自為政是 華潤 面臨的另一道難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各個企業之間還是各自為政。包括此前收購的蘇果、洪客隆等,雖然由 華潤 創業控股,但管理上依舊分散。“要真正做一個連鎖的零售商,必須要成為一個整體。 華潤 到了可以整合各個被收購企業,并將它們歸到整個 華潤 中國旗下的時候了。”丁利國告訴記者。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華潤十年并購11家超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