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零售 巨頭近日在中國動作頻頻。沃爾瑪收購了其在華剩余股份獨資運營;永輝則與韓國最大食品公司希杰成立合資公司;11月25日,沃爾瑪最重要的拳頭產品,山姆會員店正式進駐一號店。
十年前的“中西結合”更多是為了牌照與拿地,沒有業務合作,沃爾瑪回購深國投股份說明這種模式的消亡;但今天的零售需要更多的本地化,希杰選擇永輝合作,沃爾瑪借道1號店,都說明了新的“中西結合”需要更多的實質來往。
加入WTO前后合資目的不同
“這和上世紀第一波零售商進來的思路完全不同。上個世紀主要是幫他拿營業執照,拿場地的。現在的合作伙伴是了解中國市場的,能夠與其一起經營中國市場的,互相優勢能夠互補的。”零售專家丁利國如是告訴南都記者。
在加入WTO之前(2002年)的中國,零售行業還是一個需要牌照才能進入的行業。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首先考慮的不是與中國的零售商合作,而是如何才能拿到經營牌照。沃爾瑪選擇了深國投、家樂福則選擇了昆明百貨等。而這種模式在沃爾瑪11月18日正式回購華潤集團持有的沃爾瑪剩余股份而宣告終結。
“在當時,沃爾瑪需要深國投幫助拿地;而深國投(去年已被華潤集團收購)則需要沃爾瑪的供應鏈,而現在這種合作關系已經彼此不需要了。”丁利國如是表示。事實上,去年華潤收購了Tesco,使其更加本土化,作為合作受益,華潤也獲得tesco在食品領域的全球采購。
選擇外企再只看重供應鏈
“全球的零售業一樣遇冷,但中國作為最大的消費市場影響力日益突出,國際巨頭這時候進入中國的意愿比以往強烈。”輝證券事務代表吳樂峰告訴南都記者:“以前進入中國,國內沒有比較優秀的合作伙伴,但經過這么多年,國內的零售企業也開始壯大,選擇與國內企業合作還是更容易本地化。”
按照永輝公告顯示,此次成立的兩家合資公司分別為希杰富樂味永輝(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彩食鮮食材流通有限公司兩個合資公司。兩家公司注冊資本均為1億元,雙方持股比例分別是7:3和3:7。
從主營業務上看,前者針對海外供應商商品采購,后者則以中央廚房、食品加工和處理為主,第一階段的采購商品主要是進入永輝綠標超市bravo的高端市場。“這次合作主要是加工與采購領域,而重點的單品集中在水果與肉類上。”吳樂峰如是表示。
與此同時,作為中方,選擇外企也不再是一味追求供應鏈。前段時間,京東戰略入股永輝后,加入了由永輝主導的在上海的聯合采購辦公室,這個聯合采購企業包括永輝參股及投資方聯華超市、中百、牛奶國際,而這次與希杰的合作暫時不會考慮納入這個體系。吳樂峰說:“跟希杰的合作主要是看中其加工能力。”
延伸
小型業態或成商超突破口
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在國內共計關閉120家,其中百貨業態關閉25家,超市業態則關閉95家。繼山東4家門店關閉后,近日韓國樂天集團旗下大賣場樂天瑪特關閉了南京唯一的一家門店。
另一邊廂,小型業態或將成為商超突圍的突破口。今年3月底,家樂福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出更多貼近社區、貼近家庭業態的迷你型超市“Easy家樂福”。4月8日,正大集團也在上海開出了中國首個生鮮便利店“FR E SH M A R T正大優鮮”。
垂直化、功能化和小型化,是小業態的基本特質,小業態既能迅速覆蓋城區主要網點,又能真正滿足社區的品類精準需求,將成為未來三四線市場的主業態。“小型業態將是未來商超企業轉型的突破方向,也會是電商巨頭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途徑,”聯商網副總表諸振家說,“電商也在做渠道下沉。”
“畢竟電商企業的輻射范圍主要還是在一二線大城市,而超市在三四線城市的網點資源更加密集。許多產品,尤其是生鮮,需要短半徑的服務網點支撐。”吳樂峰告訴記者。
8月22日,京東戰略入股永輝時,吳樂峰曾告訴南都記者,雙方會在京東到家的項目上合作。“永輝超市的網點將在下個月納入京東到家的配送體系。”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動作頻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