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流量的本質是什么?這幾天淘寶切斷微信入口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網上很多關于這一事件的解讀,基本都是圍繞“雙馬”斗法、阿里騰訊社交電商戰開打。其實討論來討論去也不會有什么結果,就是那個事,大家都一眼能看串這“雙馬”背后的算盤。本文也不想再發表關于這事的態度,就是想借這個事件的勢,再聊聊電商流量這事。
![](http://m.gooddi.cn/file/upload/201410/27/14-04-07-76-1.jpg)
為什么開始關注流量?
最近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電商們,開口閉口就是流量。為什么現在特別關注流量呢?因為人口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
什么是人口紅利?簡單點理解,就是靠整體用戶自然增長產生的效果。在阿里B2B剛起來時,在義烏的只要會幾句外語,都能靠外貿賺得荷包滿滿。在2010年前,搞個淘寶、略懂點運營就能致富。但今天為什么行不通了?
我們常說,在風口上,豬也能吹起來。在一個商業模式剛起來時,機會是最好的。因為這個時候整個市場剛剛起來,需求才被釋放。基本是供不應求的一個狀態,所以只要是供方基本都有收成。但當空白市場需求被填滿,以后的市場增量將比較緩慢。而在紅利時期,大量供方擠入形成泡沫。一旦遭遇市場變“冷”,就出現了今天電商流量不足的狀態。
淘寶加天貓,在2011年之前都是翻倍增長,但2011、2012年增長速度都是58%。因為2011年之前,大量沒網購的人開始嘗試購物,這時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市場。而2011年后,大家都網購了,這樣的增長就主要靠單個用戶的產出了。類似這樣的,有這兩年智能手機的發展,以及前幾年汽車市場的繁榮。這些市場人口紅利的時代都在慢慢過去。
所以無論是賣家還是平臺都在考慮流量的問題。
最頭疼的還是像淘寶這樣的平臺。淘寶千億銷售額,看起來很大,但有700萬賣家,單家多少?14萬!這僅僅是銷售額,利潤才多少?淘寶要維持自己的整個生態系統,就需要照顧到700萬賣家的一個平衡。這也導致了淘寶聯盟這樣的機構,也出現了電商導購、返利網站。
好吧,那理論上流量來源越多越好,微信這么大的用戶基礎應該對淘寶賣家是好事。為什么還要切斷微信入口?我們從流量的本質來解讀一下。
電商流量的本質就是銷售渠道
傳統產品銷售,可以在不同省市銷售,在同一城市不同門店銷售。銷售渠道多少、店多少,與銷售額直接相關。這里面有一套完善的經銷商、代理商管理體制,誰掌握好的渠道誰就有機會獲得成功。公認銷售渠道最厲害的是娃哈哈,號稱新品上市幾天內就可以鋪到全國的各個角落。
但電商時代,在淘寶天貓上開一個店即可,生意好壞就看網店流量多少。要增加銷售額,就是要增加流量來源。所以我們認為電商流量的本質就是銷售渠道。不同的流量來源價格不同。淘寶內部推廣如直通車的價格,與淘外推廣就差很多。從ROI來考慮,淘內是1:3,而淘外可達1:10、甚至1:20。
那為什么大家還是要淘內擠直通車,不都到外面尋求流量呢?這個道理很簡單。為什么鬧市口店面這么貴,還有人去租?像聯華超市入場費這么貴,還要擠進去?因為流量大,轉化率高。當然還有其他如品牌影響力等因素。但都不可否認淘寶官方的廣告價值。
那就在淘寶內部玩,不就可以了嗎?同樣的例子,是不是只要在鬧市口開家店就可以了?會慢慢開始掙錢,越掙越多?你會發現:房租越來越貴、人流增長速度越來越慢、同一條街上跟你一樣的店越來越多。慢慢只有品牌商家有實力能承擔這些費用,但這個形象店也未必掙錢,只是做品牌。掙錢還要靠其他銷售渠道。
所以品牌電商也痛苦,淘寶廣告和聚劃算會上癮的,因為效果確實好,可以沖量和做品牌,但不掙錢。我們也調研過一些電商,年銷售近億,利潤百萬都不到。所以他們也在積極尋找其他流量來源,也就是尋找其他銷售渠道。
知道電商流量的本質就是銷售渠道,這就很容易理解淘寶的行為了。
作為淘寶這樣的平臺,如果任由微信發展下去,微信將會成為淘寶的主要流量來源,這就等于大部分賣家的銷售渠道是微信。商業模式中銷售渠道才是平臺的核心命脈。所以阿里也出品了自己的流量產品“微淘”,這是否能成為阿里的一個重量級流量入口,還有待時間去驗證。
但對廣大電商賣家來說,還是要拓展自己的渠道,要分散自己的流量。當然,要注意巨頭們的游戲規劃,黑天鵝隨時會到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電商流量的本質是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