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銳眼鏡公司Warby Parker在社交網絡上推出的創意廣告。
Chubbies公司“為男人生產頂呱呱的短褲”。它的愛好者自稱“短褲幫”(Chubster Nation),主要是一群18到25歲、受過大學教育、愛好運動的男青年。
根據Chubbies公司的世界觀,“長褲是工作的時候穿的,”而短褲——尤其是他們生產的短褲,則是運動、娛樂、泡吧或是爬喜馬拉雅山的時候穿的。他們把這種思想稱為“短褲革命”。不過這場革命可不會上電視,而是會通過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站傳播開去。
自從2011年末Chubbies短褲上市以來,這家公司就只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推廣。但現在這種漂亮、復古的短褲不僅暢銷美國,而且還賣到了全球40多個國家。Chubbies公司四名創始人之一的湯姆?蒙哥馬利說:“我們沒有花多少錢,但是增長速度卻非常驚艷。”
那么這場口碑營銷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市場調研公司福雷斯特公司(Forrester)分析師扎卡里?瑞斯?戴維斯指出:“當你想買新東西的時候,你在網絡上認識和尊敬的人會成為你最重要的發現來源。”
口碑營銷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二戰期間,為了節約糧食支援前線,美國就形成了一種鼓勵人們多吃動物內臟,把最好的肉留給前線軍人的風氣。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發現,當時留守后方的婦女們通過互相之間的談話,其中很多人改變了不吃動物內臟的習慣。
另一個經典的例子是特百惠(Tupperware)。它也不喜歡打正式廣告,而是通過舉行派對的方式進行口碑營銷。這家公司經常會把一些親朋好友組織起來,在非正式的家庭聚會上宣傳自己的產品,最終發展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
據瑞斯?戴維斯表示,口碑營銷的新趨勢是,不少公司正在打造有組織的口碑營銷活動,使人們更容易把產品推薦給網上和網下的熟人,而且還會與他們進行探討。
以Chubbies為例:Chubbies的顧客經常會在網上分享自己穿短褲的照片,而且也常常在別人的照片下方評論留言。這樣一來,顧客就成了非常有效的活廣告。蒙哥馬利說:“如果沒有Facebook,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擴展到這么大的規模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效果會差很多。”他還說,社交媒體對于一家服裝公司的主要好處之一,就是提供了一個可視化的角度來接觸消費者。
要想建立一個支持者的群體,首先要能夠和他們說上話。2010年,四名沃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的MBA畢業生成立了Warby Parker眼鏡公司,想把眼鏡直接賣給消費者,所以直接向消費者進行營銷也是很合理的。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兼聯合CEO尼爾?布魯門薩爾認為:“我們并不把社交當成廣告,而是當成一種與顧客互動的方式。”他們說到做到。Warby Parker的顧客也非常喜歡在網上展示自己戴眼鏡或墨鏡的照片。另外,這家在全美各地送眼鏡的眼鏡之旅活動,以及向發展中國家捐贈50萬架眼鏡的活動,也都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圖為Chubbies公司的創意短褲廣告。
當然,在社交網絡上培養一個粉絲群體是需要時間的。男裝品牌Bonobos的社交媒體總監大衛?法奇就說:“它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他向其他企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就算短期內看不到成果,也不要放棄口碑營銷戰略。2007年Bonobos剛剛問世的時候,它的服飾只在網上銷售。而且這家公司還表示,它是第一批在Facebook上打廣告的公司之一。
瑞斯?戴維斯認為,最成功的口碑營銷就是要把顧客當成大使,給他們特殊的權限,讓他們接觸到產品或是公司高管等他們感興趣的人。這么做聽起來要頗費一番工夫,但是值得。他說:“這可能會增加口碑營銷的人力成本,但是你沒有花什么廣告費,這樣就足以彌補人力成本了。”
Bonobos還成立了一支專門的內部團伙管理社交媒體,他們的工作就是盡可能地堅持在Facebook上積極活動。也就是說,他們要回復大量Facebook上的信息,還要想辦法把與Bonobos有關的博文頂上去。不過除了純粹的人力因素,還有哪些內容是人們愿意分享的?
Bonobos的法奇認為,人們喜歡分享有視覺效果、幽默的而且能表達獨特觀點的內容。比如,這家公司2013年的愚人節發布了一款名叫“女友牛仔褲”的惡作劇廣告。這個視頻在YouTube上收獲了6.6萬次點擊量,而且為Bonobos的官網帶來了創紀錄的訪問量。它雖然不是時代廣場上的大廣告牌,也不是“超級碗”杯期間的電視廣告,但它顯然讓消費者認識了這家公司。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口碑營銷成功秘訣源于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