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 營運指標 分析方法
借助信息源、財務部提供的數據, 營運指標 可以將營運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量化,用來評估某部門、某門店的商品管理是否達到標準,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為了提高部門、門店管理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現將營運分析常用的公式、方法匯總如下:
一、銷售數
銷售數是賣場最主要的數據之一,他代表顧客的支持情況,銷售額愈高說明顧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銷售額少了,則必須分析影響銷售額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發生了問題,店長、課長應以每天或每周為單位分析本店、本課的銷售情況,把握市場動態,采取有利措施,圓滿完成月銷售任務。
銷售額=來客數×客單價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來客數的多少,客單價的高低會直接影響門店的銷售數。
1、來客數
來客數可算出顧客對門店和每個課的支持率
在信息系統中,不僅知全店的來客數,而且也可掌握各課及各大類的來客數,如1個顧客同時買了魚和醋,那么就課來說,生鮮課和食品課都可同時將其稱為自己的客人,就細分到大類來說,調味品類可稱其為自己的客人,店長和課長在分析來客數時盡量細分。
部門(課)支持率=部門來客數÷全店來客數×100%
知道了各課的支持率后,各課就必須想方設法來提高本課的顧客支持率,這樣整個店的來客數就增加了,同時客單價也可提高。
品類(大類)支持率=品類來客數÷部門來客數×100%
知道了各品類支持率,各課就必須進行分析,怎樣提高品類的顧客支持率(陳列技巧、定價技巧的運用)。
從購買某項單品來客數還可以算出每個單品的支持率
單品支持率=單品購買數÷(全店來客數×購買此單品的顧客數)×100%
2、客單價
客單價=銷售數÷來客數
客單價=平均1個顧客的購買商品個數×平均1個單品的單價
單品平均價格=所有單品價之和÷單品個數(有效單品平均價格)
二、單位面積銷售額(坪效)
坪效=銷售額÷經營面積
A、坪效是指門店的銷售額與賣場面積的比率,它反映的是賣場的有效利用程度。
B、坪效是指門店各大類、小類、品牌的銷售額、毛利與賣場貨架面積(組數)的比率,也稱各大類、小類、品牌的貢獻度(銷售額貢獻度、毛利貢獻度)。
各大類、小類、品牌的銷售額與門店銷售額的百分比應與它所占貨架面積(組數)成正比,反之應進行分析,采取措施,優化品類結構,努力提高坪效。
三、動銷率分析
動銷率的高低,是檢驗門店商品是否適銷的一把鑰匙。
動銷率是通過“零銷售”來反證的(銷售排行榜)
零銷售是指“一個月內沒有銷售記錄的有庫存的商品”。如果這個商品不在貨架上,顧客無法找到,那當然沒有銷售,我們就要從倉庫里把它找出來,分析為什么在倉庫里睡大覺,追究原因,并讓它實現銷售,如果確實不適銷,就應該立即清退。如果是貨架上有貨,零銷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陳列位置不對,顧客無法找到(看到)或無法取到。
標價不清或無標價,顧客無法判斷其價值,惟恐誤買。
商品殘損或太小,顧客不感興趣。
價格不合理:過高則顧客不能接受,過低則顧客會認為是假貨。
消費者不熟悉該商品,缺乏促銷介紹、推薦、品嘗或演示,誤認為買回去沒用。
被其他商品遮擋,無法“顯而易見”,如同沒在貨架上一樣。
門店應組織自查并分析。對一些短時期內零銷售而必須保留的特色商品(我們稱其為緩銷商品),請采購部給予特定的狀態設定,不要再在以后的零銷售報表中出現。確實不適銷的、滯銷的、質次的、過季的商品,應督促采購立即清退,并在商品目錄中設定為“封銷”狀態,不要讓“零銷售”商品轉移到“零庫存”報表中去,如果是門店人為的讓商品無法實現銷售,則必須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報請處罰。
門店店長應經常的發動全體員工天天“找商品運動”,把零銷售商品找出來,給它一個應有的位置,打扮打扮“嫁出去”。
四、價格結構分析(價格帶)
門店在貨架上待銷商品的價格結構是否與顧客購買水平存在差異,如下表所示:
代碼 分類名稱 已售出部分的平均單價 待售出的平均單價 比率% 說明
白酒 35.6 68.8
紅酒 52.3 39.8
啤酒 2.5 6.6
保健酒 37.8 18.9
比率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門店的價格形象,如果太高,說明商圈內的消費者不需要這些高檔次高價格的商品,需要適當引進、擴大低檔次價格的商品,如果是太低,則需要我們調整價格,增加價格高一些的高檔次商品,完善門店的價格體系及形象。
五、價格競爭指數
(一)價格競爭指數
是門店對競爭對手商品售價進行調查統計,然后根據統計結果計算出來的相對值,它是分析門店物價競爭力強與弱的一個重要數據。
(二)某類商品價格競爭指數的計算與分析
1、門店從某個大類中隨機選出一定數量的單品,按所選單品的種類對競爭店的售價進行調查了解。(一般某個大類選30-40個單品)
2、計算方法:將自己門店和競爭店某類所選擇的各種商品的價格分別進行累加,得出兩個數值:①自己店,②競爭店,然后計算:
價格競爭指數=自己店÷競爭店
以上這一過程可列成一個《價格調查和競爭指數分析表》,例如:
價格調查和競爭指數分析表
一號門店11大類
編號 品名 規格 本店價 A競爭店價 B競爭店價 備注
1111111 單品1 200G12 13 12.5
1122222 單品2 400G35 32 35
1122223 單品3 800G56 54 57.5
合計 103 99 105
指數價 1.04 0.98
3、分析
指數如果等于1,說明自己與競爭對手基本持平、不相上下,如是小于1,說明我店該類商品售價低,如果大于1,則反映我店該類商品售價高。
從上表看,表示一號門店11大類商品價格在商圈內價格處于中等水平,如果A店為主要競爭對象的話,我們的此類商品價格偏高,應加強對他們商品價格的調查,并作出相應的價格調整。
(三)門店綜合價格競爭指數的計算與分析
1、先計算出各大類商品的價格競爭指數,然后求這些指數的平均數。
該數則為“門店綜合價格競爭指數”
2、門店綜合價格競爭指數分析
對以上數據的計算與分析采用表格說明的方法,例如:
門店綜合競爭指數分析表
1類商品 12類商品 13類商品 14類商品平均指數
A競爭店 1.01 0.97 1 0.98 0.99
B競爭店 0.98 0.98 1.03 1.02 1
分析 本店價格處于中等水平,相對于主要競爭對手A店的價格略低,較為合理,可維持原有價格
應調低價格的單品
應調高價格的單品
經調低進價的單品明細表及相關采購部門意見:
因進價偏高,無法調查的商品明細表及相關采購部門意見:
(四)價格競爭指數的上報程序與規定:(見物價調查流程管理)
六、周轉率
(一)認識周轉率
科學的庫存管理控制商品庫存,使得既不全因庫存太多而積壓資金,增加營運成本,也不會因缺貨而損失銷售機會,究竟一家店要有多少商品庫存量才算適當呢?一般的方法就是先求出商品的周轉率,所謂商品周轉率是指庫存商品在單位時間里賣出的比率,也就是在一年中庫存的商品,可以周轉多少次而返回現金。
商品周轉率=銷售金額÷平均庫存金額=年營業金額÷平均庫存金額
庫存天數=365天÷商品周轉率
由以上公式可知,欲提高周轉率,需提高銷售額或削減庫存金額,周轉率較多,表示商品越好賣。
對某一類商品的周轉率進行分析,可得知此類商品銷售的進度,由此來判斷采購商品是否正確及追加營運作業是否正常及庫存數量是否正常。
假設某一分類的商品今年的銷售額為300萬元,若商品的周轉率為10次,則平均庫存額應維持在30萬以上(300÷10=30),若能將此分類的周轉率提高到15次,則平均庫存額只需維持在20萬即可。
周轉率的提高,可以給經營帶來許多益處:
公司有更多的資金可靈活運動。
讓賣場的商品隨時保持新鮮,使流行商品能及時出現在門店中。
可使舊商品的數量降至最低。
提高整個賣場的活力及商品管理的績效。
(二)如何提高商品的周轉率
充分利用電腦資料,運用銷售資料的統計方法,可獲知暢銷品、滯銷品及銷售正常的商品數據,加強滯銷商品的銷售或處理滯銷品為重點工作之一。
有效利用促銷活動的力量,增加銷售額,來提升商品的周轉率。
季節性的商品必須加強陳列,此類商品毛利雖低,但業績多,周轉快。
七、交叉比率
簡釋交叉比率
這是由家樂福率先使用的一種商品銷售數據分析方法,它將毛利率因素與周轉率因素綜合在一起進行考慮,有效地分析出商品在階段時間里的貢獻程度,以便使我們準確地決定與選擇商品類別,它指導我們在工作中正確處理毛利高低商品與周轉率快慢商品之間的關系。
交叉比率=毛利率×周轉率
這一法則的運用,我們可以在長沙的家樂福里找到感受,它們的排面比我們大,但商品種類卻不見得比我們多,有許多商品并沒有上他們的貨架,這就是以交叉比例數據作依據而裁決的。
交叉比率通常以每季為計算周期,交叉比率低的優先淘汰商品。
交叉比率數值愈大愈好,因它同時兼顧商品的毛利率及周轉率,其數值愈大,表示毛利率高且周轉又快。
交叉比率應用舉例
假設某門店有四種品牌的護理商品:護A、護B、護C、護D,分析如下表:
護A 護B 護C 護D
毛利率 0.1 0.12 0.08 0.44
周轉率 20 21 26 4
交叉比率 2 2.52 2.08 1.76
以上表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四種商品中哪些最符合在本店經營銷售.
借助信息源、財務部提供的數據, 營運指標 可以將營運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量化,用來評估某部門、某門店的商品管理是否達到標準,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為了提高部門、門店管理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現將營運分析常用的公式、方法匯總如下:
一、銷售數
銷售數是賣場最主要的數據之一,他代表顧客的支持情況,銷售額愈高說明顧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銷售額少了,則必須分析影響銷售額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發生了問題,店長、課長應以每天或每周為單位分析本店、本課的銷售情況,把握市場動態,采取有利措施,圓滿完成月銷售任務。
銷售額=來客數×客單價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來客數的多少,客單價的高低會直接影響門店的銷售數。
1、來客數
來客數可算出顧客對門店和每個課的支持率
在信息系統中,不僅知全店的來客數,而且也可掌握各課及各大類的來客數,如1個顧客同時買了魚和醋,那么就課來說,生鮮課和食品課都可同時將其稱為自己的客人,就細分到大類來說,調味品類可稱其為自己的客人,店長和課長在分析來客數時盡量細分。
部門(課)支持率=部門來客數÷全店來客數×100%
知道了各課的支持率后,各課就必須想方設法來提高本課的顧客支持率,這樣整個店的來客數就增加了,同時客單價也可提高。
品類(大類)支持率=品類來客數÷部門來客數×100%
知道了各品類支持率,各課就必須進行分析,怎樣提高品類的顧客支持率(陳列技巧、定價技巧的運用)。
從購買某項單品來客數還可以算出每個單品的支持率
單品支持率=單品購買數÷(全店來客數×購買此單品的顧客數)×100%
2、客單價
客單價=銷售數÷來客數
客單價=平均1個顧客的購買商品個數×平均1個單品的單價
單品平均價格=所有單品價之和÷單品個數(有效單品平均價格)
二、單位面積銷售額(坪效)
坪效=銷售額÷經營面積
A、坪效是指門店的銷售額與賣場面積的比率,它反映的是賣場的有效利用程度。
B、坪效是指門店各大類、小類、品牌的銷售額、毛利與賣場貨架面積(組數)的比率,也稱各大類、小類、品牌的貢獻度(銷售額貢獻度、毛利貢獻度)。
各大類、小類、品牌的銷售額與門店銷售額的百分比應與它所占貨架面積(組數)成正比,反之應進行分析,采取措施,優化品類結構,努力提高坪效。
三、動銷率分析
動銷率的高低,是檢驗門店商品是否適銷的一把鑰匙。
動銷率是通過“零銷售”來反證的(銷售排行榜)
零銷售是指“一個月內沒有銷售記錄的有庫存的商品”。如果這個商品不在貨架上,顧客無法找到,那當然沒有銷售,我們就要從倉庫里把它找出來,分析為什么在倉庫里睡大覺,追究原因,并讓它實現銷售,如果確實不適銷,就應該立即清退。如果是貨架上有貨,零銷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陳列位置不對,顧客無法找到(看到)或無法取到。
標價不清或無標價,顧客無法判斷其價值,惟恐誤買。
商品殘損或太小,顧客不感興趣。
價格不合理:過高則顧客不能接受,過低則顧客會認為是假貨。
消費者不熟悉該商品,缺乏促銷介紹、推薦、品嘗或演示,誤認為買回去沒用。
被其他商品遮擋,無法“顯而易見”,如同沒在貨架上一樣。
門店應組織自查并分析。對一些短時期內零銷售而必須保留的特色商品(我們稱其為緩銷商品),請采購部給予特定的狀態設定,不要再在以后的零銷售報表中出現。確實不適銷的、滯銷的、質次的、過季的商品,應督促采購立即清退,并在商品目錄中設定為“封銷”狀態,不要讓“零銷售”商品轉移到“零庫存”報表中去,如果是門店人為的讓商品無法實現銷售,則必須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報請處罰。
門店店長應經常的發動全體員工天天“找商品運動”,把零銷售商品找出來,給它一個應有的位置,打扮打扮“嫁出去”。
四、價格結構分析(價格帶)
門店在貨架上待銷商品的價格結構是否與顧客購買水平存在差異,如下表所示:
代碼 分類名稱 已售出部分的平均單價 待售出的平均單價 比率% 說明
白酒 35.6 68.8
紅酒 52.3 39.8
啤酒 2.5 6.6
保健酒 37.8 18.9
比率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門店的價格形象,如果太高,說明商圈內的消費者不需要這些高檔次高價格的商品,需要適當引進、擴大低檔次價格的商品,如果是太低,則需要我們調整價格,增加價格高一些的高檔次商品,完善門店的價格體系及形象。
五、價格競爭指數
(一)價格競爭指數
是門店對競爭對手商品售價進行調查統計,然后根據統計結果計算出來的相對值,它是分析門店物價競爭力強與弱的一個重要數據。
(二)某類商品價格競爭指數的計算與分析
1、門店從某個大類中隨機選出一定數量的單品,按所選單品的種類對競爭店的售價進行調查了解。(一般某個大類選30-40個單品)
2、計算方法:將自己門店和競爭店某類所選擇的各種商品的價格分別進行累加,得出兩個數值:①自己店,②競爭店,然后計算:
價格競爭指數=自己店÷競爭店
以上這一過程可列成一個《價格調查和競爭指數分析表》,例如:
價格調查和競爭指數分析表
一號門店11大類
編號 品名 規格 本店價 A競爭店價 B競爭店價 備注
1111111 單品1 200G12 13 12.5
1122222 單品2 400G35 32 35
1122223 單品3 800G56 54 57.5
合計 103 99 105
指數價 1.04 0.98
3、分析
指數如果等于1,說明自己與競爭對手基本持平、不相上下,如是小于1,說明我店該類商品售價低,如果大于1,則反映我店該類商品售價高。
從上表看,表示一號門店11大類商品價格在商圈內價格處于中等水平,如果A店為主要競爭對象的話,我們的此類商品價格偏高,應加強對他們商品價格的調查,并作出相應的價格調整。
(三)門店綜合價格競爭指數的計算與分析
1、先計算出各大類商品的價格競爭指數,然后求這些指數的平均數。
該數則為“門店綜合價格競爭指數”
2、門店綜合價格競爭指數分析
對以上數據的計算與分析采用表格說明的方法,例如:
門店綜合競爭指數分析表
1類商品 12類商品 13類商品 14類商品平均指數
A競爭店 1.01 0.97 1 0.98 0.99
B競爭店 0.98 0.98 1.03 1.02 1
分析 本店價格處于中等水平,相對于主要競爭對手A店的價格略低,較為合理,可維持原有價格
應調低價格的單品
應調高價格的單品
經調低進價的單品明細表及相關采購部門意見:
因進價偏高,無法調查的商品明細表及相關采購部門意見:
(四)價格競爭指數的上報程序與規定:(見物價調查流程管理)
六、周轉率
(一)認識周轉率
科學的庫存管理控制商品庫存,使得既不全因庫存太多而積壓資金,增加營運成本,也不會因缺貨而損失銷售機會,究竟一家店要有多少商品庫存量才算適當呢?一般的方法就是先求出商品的周轉率,所謂商品周轉率是指庫存商品在單位時間里賣出的比率,也就是在一年中庫存的商品,可以周轉多少次而返回現金。
商品周轉率=銷售金額÷平均庫存金額=年營業金額÷平均庫存金額
庫存天數=365天÷商品周轉率
由以上公式可知,欲提高周轉率,需提高銷售額或削減庫存金額,周轉率較多,表示商品越好賣。
對某一類商品的周轉率進行分析,可得知此類商品銷售的進度,由此來判斷采購商品是否正確及追加營運作業是否正常及庫存數量是否正常。
假設某一分類的商品今年的銷售額為300萬元,若商品的周轉率為10次,則平均庫存額應維持在30萬以上(300÷10=30),若能將此分類的周轉率提高到15次,則平均庫存額只需維持在20萬即可。
周轉率的提高,可以給經營帶來許多益處:
公司有更多的資金可靈活運動。
讓賣場的商品隨時保持新鮮,使流行商品能及時出現在門店中。
可使舊商品的數量降至最低。
提高整個賣場的活力及商品管理的績效。
(二)如何提高商品的周轉率
充分利用電腦資料,運用銷售資料的統計方法,可獲知暢銷品、滯銷品及銷售正常的商品數據,加強滯銷商品的銷售或處理滯銷品為重點工作之一。
有效利用促銷活動的力量,增加銷售額,來提升商品的周轉率。
季節性的商品必須加強陳列,此類商品毛利雖低,但業績多,周轉快。
七、交叉比率
簡釋交叉比率
這是由家樂福率先使用的一種商品銷售數據分析方法,它將毛利率因素與周轉率因素綜合在一起進行考慮,有效地分析出商品在階段時間里的貢獻程度,以便使我們準確地決定與選擇商品類別,它指導我們在工作中正確處理毛利高低商品與周轉率快慢商品之間的關系。
交叉比率=毛利率×周轉率
這一法則的運用,我們可以在長沙的家樂福里找到感受,它們的排面比我們大,但商品種類卻不見得比我們多,有許多商品并沒有上他們的貨架,這就是以交叉比例數據作依據而裁決的。
交叉比率通常以每季為計算周期,交叉比率低的優先淘汰商品。
交叉比率數值愈大愈好,因它同時兼顧商品的毛利率及周轉率,其數值愈大,表示毛利率高且周轉又快。
交叉比率應用舉例
假設某門店有四種品牌的護理商品:護A、護B、護C、護D,分析如下表:
護A 護B 護C 護D
毛利率 0.1 0.12 0.08 0.44
周轉率 20 21 26 4
交叉比率 2 2.52 2.08 1.76
以上表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四種商品中哪些最符合在本店經營銷售.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店長】超市七大營運指標分析方法,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