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休閑服新貴 優衣庫 連年高速開店的頻率,正走到了階段性的節點。
“2013和2014兩個財年每年 優衣庫 在中國大陸開店都超過了80家,目前在中國超過70個城市有 優衣庫 的身影。而在中國大陸目前為止的316家店鋪中,超過一百家店鋪集中在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未來肯定要滲透到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10月18日,迅銷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 優衣庫 大中華區CEO潘寧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本月上旬, 優衣庫 品牌母公司日本迅銷公司發布財報稱, 優衣庫 2015財年(從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的合并純利潤(按國際會計標準計算)有望同比增長34%,達到1000萬億日元。其中,海外業務積極開店的舉措對整體利潤的增長帶來了明顯的拉動。“2015財年計劃在海外開設200家店鋪,到財年末,海外店鋪數量將達到818家,逼近日本國內844家的店鋪數量。”
急速開店與渠道下沉意味著大量人力資源與培訓體系的需求,拉長戰線的 優衣庫 正直面著中國人口紅利帶來的正反面效應。潘寧坦言,一線城市與低線城市之間在人才招募與培訓等方面確實存在差距與難點,但這些差距并非不能改變。“根據不同級別城市單店的銷售與人才水平,配備不同數量的人才。”
擴張平衡術
過去的這個財年中, 優衣庫 大中華區貢獻了超過12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中國大陸的銷售數字占到了絕對多數的比例。相較于 優衣庫 在華競爭者美特斯邦威、GAP(蓋璞)等公司溫和速度開店,甚至關閉旗艦店以渡過庫存難關, 優衣庫 的開店速度顯得高調而迅疾。剛剛過去的2014財年, 優衣庫 在華新開店鋪達81家。
其中, 優衣庫 又以其近兩年在上海淮海路、廣州天河路商圈等一線城市核心地段多層旗艦店的“大店鋪”策略備受業界關注。隨之而來的,還有高度擴張帶來的對租金與人力成本的投資平衡質疑。
在潘寧看來, 優衣庫 2002年進入中國一直到2008年這段時間都處于摸索期,彼時門店只有13家。“直至2011年對人才儲備的壓力仍非常大,不斷開新店,需要不斷招募新的店長和店員,加之總部的各項業務也在持續拓展規模,此后才慢慢積累足夠快速有效的人才培訓機制。”
據悉, 優衣庫 在華單店配備員工基本在30~50人之間(根據店鋪面積和銷售調整),各地起薪保持一致,且對各級員工有著全國調遣的傳統。以單店40人計算,過去一財年中, 優衣庫 新晉員工的培訓至少在3200人以上(每年至少500名是來自校園招聘)。
類似于零售行業備受推崇的坪效概念(每一坪面積可以產出多少營業額), 優衣庫 將每位員工每一個小時所做的工作量定義為“人時”,將一家店鋪一天營業所需的人時進行嚴苛的精細化、可視化規定,以此在人力薪資的投入上保持最大化利用。
低線城市挑戰
在 優衣庫 火速開店的同時,截至目前累積的門店數中上海與北京就分別占據了50和38家,合計占到在華總門店數的27.8%,公司也坦言這些地區已日漸飽和。宣布進軍二三線城市戰略之后,下一步 優衣庫 的主戰場將進入森馬、美特斯邦威、GXG等本土平價休閑的大本營,渠道與客源爭奪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二三四線地方城市的發展更具有動力和未來性,城鎮之間的消費理念與購買力變化速度極快,公司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嘗試。”潘寧表示,“比如,依托合作伙伴之一的零售巨頭萬達廣場開拓新市場也是一種辦法。”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低線市場的消費者教育與品牌宣導是擺在 優衣庫 渠道下沉之路上又一個不得不解決的難題。相較于土生土長的本土休閑服品牌,認知度較低的 優衣庫 會否延續此前多年方才打開一線城市市場的局面尚待觀察。
在 優衣庫 下一步的布局版圖中,一線超大型城市高密度、大門店的形態將與低線城市中小型門店相結合。“中國市級行政單位有660-680個, 優衣庫 現在只進入了70幾個城市,空間還很大。”潘寧表示。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優衣庫中國式擴張:渠道下沉考驗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