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新零售”的最終模樣,但所有人都知道“新零售”來了。
按照 阿里 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話來說,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10年是新零售的時代。而與此前線下零售巨頭努力向線上靠攏不同的是,在“新零售”的噱頭下,線上巨頭集中火力殺向線下。這其中,動作最鮮明的是 阿里 系和京東系。
戰火已經燃起,曾經的零售“顛覆者”們前所未有地表達出了對線下資源的渴求。就像 阿里 不滿足于江浙滬“包郵區”,京東也殺氣騰騰不斷叫囂“去你的城市”。然而巨大的線下草原,線上的野馬要怎么吃?而與曾經的“宿敵”聯手后,誰才真正能說了算?
零售業背后的金主
在馬云的新零售戰略沙盤中,上海是橋頭堡,杭州是后花園。“2017年是 阿里 啟動新零售的元年。”他說。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在擁有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等諸多綜合百貨外,百聯集團還擁有世紀聯華、聯華超市、快客便利等商超業務。
與百聯集團的合作,讓 阿里 在線下得以走出浙江。聯華超市2016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其旗下總門店數量有3800家左右,遍布全國19個省市。
在此之前, 阿里 的新零售主要以浙江為根據地展開。
2016年末, 阿里 旗下子公司以21.5億元收購了浙江省內的連鎖超市三江購物32%的股份。此外, 阿里 還在2014年以6.92億美元持有28%的股份,成為銀泰第一大股東。而在今年1月, 阿里 和銀泰創始人沈國軍宣布將支付最高198億港元(合26億美元),將銀泰商業私有化。而在更早前, 阿里 以近283億投資成為蘇寧二股東。
阿里 在線下還向喊出5公里內半小時送達的生鮮連鎖“盒馬鮮生”投資了1.5億美元。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此前表示,將于今年3月末在北京同時開張3家門店,此前其門店均在上海開設。
事實上,購買頻次高、遠程大倉購物體驗差的商超已經成為新零售的主要戰場。跟天貓超市都要在3年內爭做線上線下超市第一的京東,此前除了以43億入股永輝超市拿到其10%的股份外,還通過收購1號店資產與國外零售巨頭沃爾瑪展開合作。京東此前的公告顯示,沃爾瑪也已經成為其第三大股東。
此外,京東還在線下布局了名為“京選空間”的實體店。2月23日,京東方面回復《華夏時報》記者稱,京東·京選空間體驗店是京東為探索新零售模式,聯合永輝打造的線下店中店,目前已在北京、重慶開設測試門店。但目前該項目處于試運營階段,關于門店數量、公司投入等方面的數據暫時不便透露。
有觀點認為,在華東外,盤踞華南、華北、西南、東北的區域連鎖也將成為 阿里 的潛在收購對象。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此前 阿里 與物美曾有所接觸,但雙方在價格方面未能最終談攏。
此前有消息稱, 阿里 巴巴此前已與數十家傳統零售企業洽談并購,而這些企業據稱也跟京東有過接觸。但 阿里 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市場傳言暫不評論,是否還會收購其他的線下連鎖還要看后續需要。
被創造出來的“新零售”
商超只是新零售整合的一個戰場,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新零售的模樣,包括 阿里 。 阿里 巴巴集團CEO張勇在2月20日回答媒體提問時曾說:“這個世界上本來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正在走這條路的過程當中。”
毋庸置疑,新零售是一場線上推及線下的融合運動。馬云在2月20日說:現在傳統零售業日子很難過,但是沖擊實體零售商不是我們的目的。未來我們將有更好的新零售合作和發展。
傳統零售的日子不太好過。百聯股份2016年三季報顯示其當期營收下滑3.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下滑37.77%。
但聯系4年多以前馬云和王健林那場1個億的2020年電商份額賭局,電商的變化也已經在悄然發生。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 阿里 當期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只有400萬人,創3年來最低。事實上,在經歷過2014年第三季度2800萬的高峰后, 阿里 的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再沒有突破過這個數字。而在2016年第三季度,這個數字也只有500萬。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吳咸建對記者表示,新零售概念火熱源于馬云的亮點效應,新零售是資本力量、市場力量和線下心態轉換多方促成。現在線上也遇到天花板,線上顧客回流到線下,增速遇到挑戰,才有新零售的概念衍生出來。
線下的供應鏈被認為是新零售的價值所在。“對于超市的產品,速度要快。但這些產品的供應鏈、大宗采購能力都掌握在大賣場手中,所以必須和線下合作。”電商人士魯振旺對記者說。他認為,新零售不知道走向什么樣子,但是個趨勢。
事實上,供應鏈也成為 阿里 與線下合作的主題, 阿里 和百聯集團的六項合作之一就是高效供應鏈整合。此外, 阿里 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阿里 和蘇寧合作兩年,其實在物流上、后端的倉儲配送上,已經有巨大的改變。
但吳咸建認為線下供應鏈能力比線上強大是個偽命題。他對記者分析稱,天貓、京東和供應商都是總部級的合作,在邊際效應下,成本是最大的老板。成本到了極限之后,上下就沒有什么空間了。
誰在滲透誰?
馬云曾說未來新零售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將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傳統公司、互聯網公司的結合。但在這場由上至下的融合中,誰在滲透誰?
馬云透露, 阿里 和百聯在過去的八個月中秘密談判,幾乎每個周末,張勇都在和百聯高層在上海某個茶室洽談。而與以往 阿里 和線下合作最大的不同是, 阿里 和百聯的合作沒有涉及股權層面的交易。消息稱,雙方將會以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全面展開合作。
魯振旺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百聯的國企背景讓 阿里 在這個合作體系中不一定占據主導權。他認為, 阿里 在新零售模式中的滲透地位,還要看雙方的合作協議和合作成本。
一個參照是,2016年10月, 阿里 與蘇寧共同出資10億成立貓寧電商,蘇寧持股51%。而即便是掌握了話語權,這場從上至下的新零售也沒那么容易鋪開。
對于 阿里 從2014年就開始滲透的銀泰,有聲音質疑:“ 阿里 當了銀泰大股東后,業務流程沒有發生變化,組織架構除了董事長之外也沒有發生變化。就是因為資金進去了,老板換過了,他就變成新零售了?這不可能吧。”
此外,持有永輝10%股份的京東也被外界認為與永輝超市在會員系統、供應鏈、支付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收效甚微。而永輝自行開發的APP則被看做是兩家“同床異夢”的例證。
阿里 相關人士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線上線下是合作共贏的模式,新零售一定是摸著石頭過河,落地不會太快。
事實上,新零售這個概念并不被所有人認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此前就在《對話》節目中認為,馬云提出的包括新零售在內的五“新”,“拿掉‘新’字,都是我們以前原有存在的。進步是一個時代的表現,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重要性。”
往回追溯,傳統零售行業此前掀起過一波自下而上的融合。除了國美和蘇寧的線上線下融合外,物美、大潤發等商超也都建了自己的電商部門,但卻沒有一個能與 阿里 和京東比肩的案例。這些線下零售從自建轉向合作。國美電器在2016年和亞馬遜中國展開合作,雙方宣布在商品第三方供應、物流解決方案、售后服務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物美則與O2O電商多點在采購、倉儲、物流等供應鏈環節進行打通。
魯振旺對記者分析稱,線下往線上做非常艱難。首先是技術瓶頸,重成本來做技術、營銷體系得不償失。此外,流量太貴也是原因之一。他表示,獲取一個新用戶現在要花70-80元,但用戶能不能留下來還是問題。而京東和天貓的大平臺模式,讓流量成本低到極致。
線上推動的新零售看起來風光無限,但線下顯然才是決定這場融合是否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事實上,無論新舊,零售永遠存在。
按照 阿里 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話來說,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10年是新零售的時代。而與此前線下零售巨頭努力向線上靠攏不同的是,在“新零售”的噱頭下,線上巨頭集中火力殺向線下。這其中,動作最鮮明的是 阿里 系和京東系。
戰火已經燃起,曾經的零售“顛覆者”們前所未有地表達出了對線下資源的渴求。就像 阿里 不滿足于江浙滬“包郵區”,京東也殺氣騰騰不斷叫囂“去你的城市”。然而巨大的線下草原,線上的野馬要怎么吃?而與曾經的“宿敵”聯手后,誰才真正能說了算?
零售業背后的金主
在馬云的新零售戰略沙盤中,上海是橋頭堡,杭州是后花園。“2017年是 阿里 啟動新零售的元年。”他說。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在擁有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等諸多綜合百貨外,百聯集團還擁有世紀聯華、聯華超市、快客便利等商超業務。
與百聯集團的合作,讓 阿里 在線下得以走出浙江。聯華超市2016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其旗下總門店數量有3800家左右,遍布全國19個省市。
在此之前, 阿里 的新零售主要以浙江為根據地展開。
2016年末, 阿里 旗下子公司以21.5億元收購了浙江省內的連鎖超市三江購物32%的股份。此外, 阿里 還在2014年以6.92億美元持有28%的股份,成為銀泰第一大股東。而在今年1月, 阿里 和銀泰創始人沈國軍宣布將支付最高198億港元(合26億美元),將銀泰商業私有化。而在更早前, 阿里 以近283億投資成為蘇寧二股東。
阿里 在線下還向喊出5公里內半小時送達的生鮮連鎖“盒馬鮮生”投資了1.5億美元。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此前表示,將于今年3月末在北京同時開張3家門店,此前其門店均在上海開設。
事實上,購買頻次高、遠程大倉購物體驗差的商超已經成為新零售的主要戰場。跟天貓超市都要在3年內爭做線上線下超市第一的京東,此前除了以43億入股永輝超市拿到其10%的股份外,還通過收購1號店資產與國外零售巨頭沃爾瑪展開合作。京東此前的公告顯示,沃爾瑪也已經成為其第三大股東。
此外,京東還在線下布局了名為“京選空間”的實體店。2月23日,京東方面回復《華夏時報》記者稱,京東·京選空間體驗店是京東為探索新零售模式,聯合永輝打造的線下店中店,目前已在北京、重慶開設測試門店。但目前該項目處于試運營階段,關于門店數量、公司投入等方面的數據暫時不便透露。
有觀點認為,在華東外,盤踞華南、華北、西南、東北的區域連鎖也將成為 阿里 的潛在收購對象。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此前 阿里 與物美曾有所接觸,但雙方在價格方面未能最終談攏。
此前有消息稱, 阿里 巴巴此前已與數十家傳統零售企業洽談并購,而這些企業據稱也跟京東有過接觸。但 阿里 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市場傳言暫不評論,是否還會收購其他的線下連鎖還要看后續需要。
被創造出來的“新零售”
商超只是新零售整合的一個戰場,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新零售的模樣,包括 阿里 。 阿里 巴巴集團CEO張勇在2月20日回答媒體提問時曾說:“這個世界上本來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正在走這條路的過程當中。”
毋庸置疑,新零售是一場線上推及線下的融合運動。馬云在2月20日說:現在傳統零售業日子很難過,但是沖擊實體零售商不是我們的目的。未來我們將有更好的新零售合作和發展。
傳統零售的日子不太好過。百聯股份2016年三季報顯示其當期營收下滑3.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下滑37.77%。
但聯系4年多以前馬云和王健林那場1個億的2020年電商份額賭局,電商的變化也已經在悄然發生。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 阿里 當期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只有400萬人,創3年來最低。事實上,在經歷過2014年第三季度2800萬的高峰后, 阿里 的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再沒有突破過這個數字。而在2016年第三季度,這個數字也只有500萬。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吳咸建對記者表示,新零售概念火熱源于馬云的亮點效應,新零售是資本力量、市場力量和線下心態轉換多方促成。現在線上也遇到天花板,線上顧客回流到線下,增速遇到挑戰,才有新零售的概念衍生出來。
線下的供應鏈被認為是新零售的價值所在。“對于超市的產品,速度要快。但這些產品的供應鏈、大宗采購能力都掌握在大賣場手中,所以必須和線下合作。”電商人士魯振旺對記者說。他認為,新零售不知道走向什么樣子,但是個趨勢。
事實上,供應鏈也成為 阿里 與線下合作的主題, 阿里 和百聯集團的六項合作之一就是高效供應鏈整合。此外, 阿里 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阿里 和蘇寧合作兩年,其實在物流上、后端的倉儲配送上,已經有巨大的改變。
但吳咸建認為線下供應鏈能力比線上強大是個偽命題。他對記者分析稱,天貓、京東和供應商都是總部級的合作,在邊際效應下,成本是最大的老板。成本到了極限之后,上下就沒有什么空間了。
誰在滲透誰?
馬云曾說未來新零售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將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傳統公司、互聯網公司的結合。但在這場由上至下的融合中,誰在滲透誰?
馬云透露, 阿里 和百聯在過去的八個月中秘密談判,幾乎每個周末,張勇都在和百聯高層在上海某個茶室洽談。而與以往 阿里 和線下合作最大的不同是, 阿里 和百聯的合作沒有涉及股權層面的交易。消息稱,雙方將會以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全面展開合作。
魯振旺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百聯的國企背景讓 阿里 在這個合作體系中不一定占據主導權。他認為, 阿里 在新零售模式中的滲透地位,還要看雙方的合作協議和合作成本。
一個參照是,2016年10月, 阿里 與蘇寧共同出資10億成立貓寧電商,蘇寧持股51%。而即便是掌握了話語權,這場從上至下的新零售也沒那么容易鋪開。
對于 阿里 從2014年就開始滲透的銀泰,有聲音質疑:“ 阿里 當了銀泰大股東后,業務流程沒有發生變化,組織架構除了董事長之外也沒有發生變化。就是因為資金進去了,老板換過了,他就變成新零售了?這不可能吧。”
此外,持有永輝10%股份的京東也被外界認為與永輝超市在會員系統、供應鏈、支付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收效甚微。而永輝自行開發的APP則被看做是兩家“同床異夢”的例證。
阿里 相關人士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線上線下是合作共贏的模式,新零售一定是摸著石頭過河,落地不會太快。
事實上,新零售這個概念并不被所有人認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此前就在《對話》節目中認為,馬云提出的包括新零售在內的五“新”,“拿掉‘新’字,都是我們以前原有存在的。進步是一個時代的表現,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重要性。”
往回追溯,傳統零售行業此前掀起過一波自下而上的融合。除了國美和蘇寧的線上線下融合外,物美、大潤發等商超也都建了自己的電商部門,但卻沒有一個能與 阿里 和京東比肩的案例。這些線下零售從自建轉向合作。國美電器在2016年和亞馬遜中國展開合作,雙方宣布在商品第三方供應、物流解決方案、售后服務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物美則與O2O電商多點在采購、倉儲、物流等供應鏈環節進行打通。
魯振旺對記者分析稱,線下往線上做非常艱難。首先是技術瓶頸,重成本來做技術、營銷體系得不償失。此外,流量太貴也是原因之一。他表示,獲取一個新用戶現在要花70-80元,但用戶能不能留下來還是問題。而京東和天貓的大平臺模式,讓流量成本低到極致。
線上推動的新零售看起來風光無限,但線下顯然才是決定這場融合是否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事實上,無論新舊,零售永遠存在。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顛覆者”阿里殺向線下 實體店是歸順,還是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