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輛寶馬車沖進西湖,撞死一條魚。這條魚做夢也沒想到,它會在水里被車撞死。
所以說,干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
這就是今天要談的話題,“寶馬撞死魚”的跨界打劫,不僅僅在中國發生,美國也是如此。
在美國,便利店對麥當勞這種連鎖快餐店的威脅變得越來越大。根據全美餐飲新聞(Nation's Restaurant News)報道,7-Eleven、Wawa、Circle K等連鎖便利商店正在快速加強餐飲的供應。
相對于傳統連鎖快餐店,便利店有很多優勢,而現在這種優勢變得更加突出。便利店可以在加油站等各種地方,不像漢堡王等一樣必須選址在繁華的商業區。便利店提供的商品類別比連鎖快餐店多很多,從披薩到熱狗到沙拉,一應俱全。
總部位于費城的連鎖便利店Wawa提供的商品幾乎可以解決顧客一天的飲食需求,從營養豐富的早餐套餐、到中午的漢堡、三明治、湯、面食,下午的沙拉、水果,晚上的夜宵,還有各種零食。在中國,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便利店甚至推出了真正的中式快餐。
便利店的食品也比連鎖快餐店便宜,而且美國的連鎖快餐店還正在逐步取消1(美)元餐。根據全美餐飲新聞(Nation's Restaurant News)的數據,在美國,便利店的食品價格平均比連鎖快餐店便宜2美元。便利店的另一個好處是它們能吸引到更廣泛的年齡層的消費者。
便利店正在收到市場的回報:便利店已經贏得了10%的美國快餐市場份額。這是行業研究機構NPD Group統計的數據。NPD Group的分析師Bonnie Riggs好心提醒:連鎖快餐店一定要小心連鎖便利店,不要被干掉了還不知道怎么死的。
反觀國內,便利店瓜分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的市場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以國內便利店文化最為發達的上海為例,上海便利店的食品品類齊全,便當或中式快餐在口味、健康、價格、衛生上,對不方便做飯的人特別是上班族來說都比較好的折中選擇,遠比漢堡等適合,而且便利店離自己家或公司更近。很多上班族選擇在公司樓下的便利店解決一日三餐還有宵夜。
在上海,便利店數量已經超過6000家,僅僅全家就有800多家,而麥當勞在上海的門店數量是180家。便利店分布廣泛且密集,對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形成了嚴重的截流效果。
用一個極致的案例,可以更清楚地還原便利店的截流效果。臺灣是便利店密度全球最高的地區,2300萬人口,便利店數量已突破10000家,每2500個臺灣人就能分配到一家便利店,平均每3個臺灣人,就有一個每天到便利店報到。臺灣人的日常消費基本都能在便利店完成。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促使上海的消費者越來越愿意在便利店購買食品:越來越多便利店在店內加入就餐座椅,而且裝修越來越美觀,這讓便利店在原本較為弱勢的就餐環境這一因素上扳回一城。
另外,漢堡、炸雞這些食品對中國人來說,本來就是舶來品,麥當勞肯德基等初入中國市場的火爆,很大程度上要歸結于對洋食品的好奇和附庸,如今30年過去了,這種好奇和附庸早已經變成習慣和一視同仁。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對健康飲食的觀念已經建立起來了,越來越少吃不健康的食品,方便面界的老大康師傅近年銷售數據持續下滑、2016年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大跌逾87%就是最好的佐證。這股風潮也必將影響麥當勞肯德基。便利店食品剛好填補了那些想要盡量保證飲食健康的人們的需求。
戲哥覺得,在連鎖便利店密集度高的地區,便利店和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快餐店的發展趨勢會是:消費者更多地在便利店購買食品,便利店食品的銷量遠遠高于連鎖快餐店,便利店占據大量快餐市場份額;漢堡、薯條或者是披薩還是會有人喜歡吃,但把它們當作正餐的人會大量減少,消費者更多地會把連鎖快餐店食品當作偶爾想吃的零食,或把連鎖快餐店當作體驗式消費的場景和交際場景,因此朝星巴克的方向發展也是快餐店可以選擇的發展方向之一。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干掉麥當勞將不是肯德基而是7-11 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