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尚未正式到來,但 百貨 零售業的寒冬已經提前降臨。昨天,北京兩大 百貨 業零售商店: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和百盛太陽宮店同時閉店。
按照往年的慣例,年底正是銷售黃金時段,也是各大商場日子最好過的時候。但是昨天,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和百盛太陽宮店同時閉店。
現場
十里堡華堂:叫賣聲不絕于耳
昨天下午4點,經營了18年的十里堡華堂商場已經進入閉店倒計時狀態,服務臺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正式閉店時間為晚上7點。一層賣場人氣最旺,一些服裝攤位正在打折甩貨,攤主們的叫賣聲不絕于耳:“最后三小時甩貨了啊,錯過這個機會就沒有了啊。”一些聞訊趕來淘貨的居民圍在各種花車、貨架邊左挑右選,應季的呢大衣和羽絨服都是五折出售。而珠寶柜臺、手表柜臺、化妝品柜臺、鞋類銷售區貨架已基本清空,售貨員們正在忙著裝箱搬貨,不再像以前那樣熱情招呼客人。在滾梯口,一則告示擋住顧客去路,上面寫著:尊敬的顧客,現我店二至五樓已經停止營業。
而在地下一層華堂超市區域,所有的食品貨架、冷柜均已空空蕩蕩,收銀閘口可以隨意出入。在這里也臨時開辟了幾處甩貨區,專門甩賣日本原產日雜用品,引得不少顧客爭相挑選便宜貨,因此成交率較高的還是價位較低的小商品,如拖鞋、洗發水、肥皂之類。而價位較高的商品,盡管降價30%,但還是找不到買主。北青報記者看到一個日本不粘鍋,原價1500元,如今降價到1000元,一位老太太拿起來顛了顛,又放回原處。
百盛商場太陽宮店:卡車拉走店內貨物
相比之下,同一天閉店的百盛商場太陽宮店,沒有打折、促銷等活動,顯得格外冷清、蕭瑟。昨天下午5點左右,百盛太陽宮門店外面停著各種箱式卡車,工作人員正忙手忙腳地把各種貨物從商場里搬出來、放到車上。商場正門的玻璃墻上貼著一則《太陽宮百盛終止營業告顧客書》:由于集團發展戰略調整,我店決定于2016年10月31日當日營業結束后終止經營,如果您購買的商品遇三包問題,我們有留守處的同事為您解決。您的百盛會員卡內積分及百盛金卡余額,在有效期內至同城百盛復興門店或常營店使用。而在商場內,雖然以往商場營業結束時間是晚上10點,但是各層均已人去樓空,只有一樓化妝品區域還有部分售貨員在裝箱打包,地面一片狼藉。
說法
北京華堂還要力保在京三家門店
作為華堂入華后的首家門店,華堂商場十里堡店也難逃閉店命運,可見華堂在京經營舉步維艱。華堂商場十里堡店是今年華堂在北京關閉的第二家門店,華堂7月關閉了大興店。此次關閉十里堡店后,華堂商場在北京將僅剩下豐臺北路店、亞運村店兩家 百貨 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館。
北京華堂企劃部負責人程寧表示,十里堡關店主要是經營狀況一直不理想,雖然經過一系列調整但仍未擺脫虧損狀態。“北京華堂仍會力保上述門店正常經營。” 對于后續的開店計劃,其表示,“公司仍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但會選擇不同的城市,從目前的經驗來看,會選擇類似成都的二、三線城市來進行開店計劃。”
近年華堂在北京市場節節敗退,過去兩年時間里,華堂商場相繼關閉了北京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門店、右安門店、大興店,究其原因,無一例外均由虧損所致,這一局面早已引起華堂方面重視。為扭轉北京市場頹勢,華堂也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早在2013年,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就開始調整北京華堂,調整內容包括對公司內部經營戰略、管理方法、門店商品結構和服務等方面的調整。
內幕
華堂商場內耗嚴重 北京門店均未盈利
2014年5月,來華已17年的伊藤洋華堂成都公司原總經理今井誠從成都空降北京“救火”,出任華堂總經理,同時從成都調來的還有營運本部長、管理本部長等要職。但兩年多過去了,北京華堂門店從9家減少至2家,并未開設任何新店。
今井誠此前表示,成都伊藤的成功在于定位清晰,把握住了中高層顧客群。但華堂商場北京門店定位混亂,生鮮食品超市高端, 百貨 樓層卻低端,外界看不清楚華堂商場要抓住的到底是哪部分顧客。
而三枝富博也曾坦言,北京華堂商場之所以沒有成都經營得好,“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大的問題是領導的戰略不是非常正確,北京門店在調整和改變現有格局方面做得比較少。”
盡管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以及從成都調來最強總經理“救火”, 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北青報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華堂商場內耗嚴重,保留的幾家門店均未盈利。在三里屯的華堂食品館是現有門店中唯一表現較好的業態,但也未進入盈利階段。
前景
百貨 業商家閉店可能成為常態
太陽宮百盛停業的原因與十里堡華堂類似。早在9月13日,百盛集團就發布了擬出售太陽宮百盛的公告。有業內人士指出,百盛集團出售太陽宮店的原因就是“虧損厲害”。相比百盛在北京的其他門店,2010年12月開業的太陽宮百盛是新店,成本高,再加上旁邊就是愛琴海等商業,競爭激烈,自開業至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31日,太陽宮百盛未經審核賬面凈值為10.32億元。來自馬來西亞的百盛,在國內經營22年,與華堂一樣,都曾是北京 百貨 業的翹楚,如今卻面臨相似的境遇,在寒風中結業,令人唏噓。
傳統 百貨 店閉店已經屢見不鮮,業內人士指出,在房租、人力成本上漲,電商沖擊下,商場正在向社交化、休閑娛樂化、體驗式的綜合體轉變,是現階段商業業態的發展趨勢。有專家認為,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變,過去“商家引領消費者”的狀態已經轉變為“商家適應消費者”,跟不上變化必然被淘汰,在這樣的大環境和大趨勢下,商家閉店的現象將會演變成一種常態。
記者手記
蛋糕就這么大 看誰更有競爭力
地鐵里、電視上,各種電商“雙十一”促銷活動正鋪天蓋地,爭奪著消費者的眼球和錢袋。樂樂媽(化名)以前是個逛街愛好者,但是最近也不得不贊嘆,網購實在是太方便了。為了買一雙運動鞋,娘兒倆頭天晚上11點打開電腦,動動手指、十幾分鐘就瀏覽了近100雙鞋,選定之后下單購買,第二天中午運動鞋就送到家門口了。如此便捷的“懶人”購物方式,深得消費者喜愛和認同,而使逛街購物從休閑娛樂變成了體力活兒,也使得 百貨 商場門可羅雀。
華堂十里堡店撤店之后,原址將入駐一家O2O超市。與傳統超市相比,其銷售方式更為前衛,采取O2O模式,承諾顧客無論是在店內購買還是在線上APP下單,都能享受5公里內30分鐘送達,且店內只能用支付寶付款。蛋糕就這么大,就看誰最有競爭力了。
按照往年的慣例,年底正是銷售黃金時段,也是各大商場日子最好過的時候。但是昨天,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和百盛太陽宮店同時閉店。
現場
十里堡華堂:叫賣聲不絕于耳
昨天下午4點,經營了18年的十里堡華堂商場已經進入閉店倒計時狀態,服務臺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正式閉店時間為晚上7點。一層賣場人氣最旺,一些服裝攤位正在打折甩貨,攤主們的叫賣聲不絕于耳:“最后三小時甩貨了啊,錯過這個機會就沒有了啊。”一些聞訊趕來淘貨的居民圍在各種花車、貨架邊左挑右選,應季的呢大衣和羽絨服都是五折出售。而珠寶柜臺、手表柜臺、化妝品柜臺、鞋類銷售區貨架已基本清空,售貨員們正在忙著裝箱搬貨,不再像以前那樣熱情招呼客人。在滾梯口,一則告示擋住顧客去路,上面寫著:尊敬的顧客,現我店二至五樓已經停止營業。
而在地下一層華堂超市區域,所有的食品貨架、冷柜均已空空蕩蕩,收銀閘口可以隨意出入。在這里也臨時開辟了幾處甩貨區,專門甩賣日本原產日雜用品,引得不少顧客爭相挑選便宜貨,因此成交率較高的還是價位較低的小商品,如拖鞋、洗發水、肥皂之類。而價位較高的商品,盡管降價30%,但還是找不到買主。北青報記者看到一個日本不粘鍋,原價1500元,如今降價到1000元,一位老太太拿起來顛了顛,又放回原處。
百盛商場太陽宮店:卡車拉走店內貨物
相比之下,同一天閉店的百盛商場太陽宮店,沒有打折、促銷等活動,顯得格外冷清、蕭瑟。昨天下午5點左右,百盛太陽宮門店外面停著各種箱式卡車,工作人員正忙手忙腳地把各種貨物從商場里搬出來、放到車上。商場正門的玻璃墻上貼著一則《太陽宮百盛終止營業告顧客書》:由于集團發展戰略調整,我店決定于2016年10月31日當日營業結束后終止經營,如果您購買的商品遇三包問題,我們有留守處的同事為您解決。您的百盛會員卡內積分及百盛金卡余額,在有效期內至同城百盛復興門店或常營店使用。而在商場內,雖然以往商場營業結束時間是晚上10點,但是各層均已人去樓空,只有一樓化妝品區域還有部分售貨員在裝箱打包,地面一片狼藉。
說法
北京華堂還要力保在京三家門店
作為華堂入華后的首家門店,華堂商場十里堡店也難逃閉店命運,可見華堂在京經營舉步維艱。華堂商場十里堡店是今年華堂在北京關閉的第二家門店,華堂7月關閉了大興店。此次關閉十里堡店后,華堂商場在北京將僅剩下豐臺北路店、亞運村店兩家 百貨 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館。
北京華堂企劃部負責人程寧表示,十里堡關店主要是經營狀況一直不理想,雖然經過一系列調整但仍未擺脫虧損狀態。“北京華堂仍會力保上述門店正常經營。” 對于后續的開店計劃,其表示,“公司仍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但會選擇不同的城市,從目前的經驗來看,會選擇類似成都的二、三線城市來進行開店計劃。”
近年華堂在北京市場節節敗退,過去兩年時間里,華堂商場相繼關閉了北京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門店、右安門店、大興店,究其原因,無一例外均由虧損所致,這一局面早已引起華堂方面重視。為扭轉北京市場頹勢,華堂也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早在2013年,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就開始調整北京華堂,調整內容包括對公司內部經營戰略、管理方法、門店商品結構和服務等方面的調整。
內幕
華堂商場內耗嚴重 北京門店均未盈利
2014年5月,來華已17年的伊藤洋華堂成都公司原總經理今井誠從成都空降北京“救火”,出任華堂總經理,同時從成都調來的還有營運本部長、管理本部長等要職。但兩年多過去了,北京華堂門店從9家減少至2家,并未開設任何新店。
今井誠此前表示,成都伊藤的成功在于定位清晰,把握住了中高層顧客群。但華堂商場北京門店定位混亂,生鮮食品超市高端, 百貨 樓層卻低端,外界看不清楚華堂商場要抓住的到底是哪部分顧客。
而三枝富博也曾坦言,北京華堂商場之所以沒有成都經營得好,“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大的問題是領導的戰略不是非常正確,北京門店在調整和改變現有格局方面做得比較少。”
盡管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以及從成都調來最強總經理“救火”, 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北青報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華堂商場內耗嚴重,保留的幾家門店均未盈利。在三里屯的華堂食品館是現有門店中唯一表現較好的業態,但也未進入盈利階段。
前景
百貨 業商家閉店可能成為常態
太陽宮百盛停業的原因與十里堡華堂類似。早在9月13日,百盛集團就發布了擬出售太陽宮百盛的公告。有業內人士指出,百盛集團出售太陽宮店的原因就是“虧損厲害”。相比百盛在北京的其他門店,2010年12月開業的太陽宮百盛是新店,成本高,再加上旁邊就是愛琴海等商業,競爭激烈,自開業至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31日,太陽宮百盛未經審核賬面凈值為10.32億元。來自馬來西亞的百盛,在國內經營22年,與華堂一樣,都曾是北京 百貨 業的翹楚,如今卻面臨相似的境遇,在寒風中結業,令人唏噓。
傳統 百貨 店閉店已經屢見不鮮,業內人士指出,在房租、人力成本上漲,電商沖擊下,商場正在向社交化、休閑娛樂化、體驗式的綜合體轉變,是現階段商業業態的發展趨勢。有專家認為,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變,過去“商家引領消費者”的狀態已經轉變為“商家適應消費者”,跟不上變化必然被淘汰,在這樣的大環境和大趨勢下,商家閉店的現象將會演變成一種常態。
記者手記
蛋糕就這么大 看誰更有競爭力
地鐵里、電視上,各種電商“雙十一”促銷活動正鋪天蓋地,爭奪著消費者的眼球和錢袋。樂樂媽(化名)以前是個逛街愛好者,但是最近也不得不贊嘆,網購實在是太方便了。為了買一雙運動鞋,娘兒倆頭天晚上11點打開電腦,動動手指、十幾分鐘就瀏覽了近100雙鞋,選定之后下單購買,第二天中午運動鞋就送到家門口了。如此便捷的“懶人”購物方式,深得消費者喜愛和認同,而使逛街購物從休閑娛樂變成了體力活兒,也使得 百貨 商場門可羅雀。
華堂十里堡店撤店之后,原址將入駐一家O2O超市。與傳統超市相比,其銷售方式更為前衛,采取O2O模式,承諾顧客無論是在店內購買還是在線上APP下單,都能享受5公里內30分鐘送達,且店內只能用支付寶付款。蛋糕就這么大,就看誰最有競爭力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北京兩家外資百貨門店同日撤店 凜冬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