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醬醋都網上買了,快遞直接送上門,省得逛完超市拎不動。”這是很多人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但果蔬、牛羊肉之類的新鮮食材,你是否放心網上下單?
近日,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生鮮電商“美味七七”宣布停業,成為第一個倒下的大型生鮮電商,這讓不少消費者錯愕。生鮮電商一直被業界視為電商最后一片藍海,從2012年至今,順豐優選、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美味七七、京東生鮮、中糧我買網等新平臺層出不窮,卻遭遇集體虧損的尷尬。生鮮電商瘋狂融資燒錢后,仍無法把用戶留住,盈利成為終極難題。
重量級平臺也撐不住了
“各位美味七七的朋友,由于公司收購方突然退出,使得公司資金流出現問題,管理層被迫在倉促中停止營業。”昨日,美味七七的網站已經無法正常打開,只有這樣的一份公告。
美味七七2013年成立于上海,產品涵蓋時鮮水果、蛋肉家禽、海鮮產品等九類商品。這家服務范圍僅限上海、江蘇、浙江三地的生鮮電商,在2014年獲得亞馬遜2000萬美元注資,也是亞馬遜中國自成立以來在中國內地的首筆投資。此后,美味七七便再無新的融資消息傳出。
4月8日,美味七七總部貼出公告稱,“公司運作出現嚴重困難,將申請破產”。隨后,記者在9日、10日點擊還可以進入美味七七的官網下單,4月11日早上,記者再次點擊,該網站已無法顯示。
美味七七CEO宓平向媒體證實,公司資金鏈確實出了問題。他表示,“公司運營狀況非常良好,直到近日,由于兩位投資股東之間突發的矛盾,資金出現問題,暫停營業。”據了解,公司已拖欠員工數月工資,拖欠供應商們的欠款也引發上門討債。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告訴記者,“美味七七燒錢快,在拿到亞馬遜資金后快速擴張,大規模建立倉儲體系。然而擴張的同時,配套的物流、客服、售后卻沒有跟上來。”
公開資料顯示,美味七七在上海中央倉儲達一萬多平方米,自建冷鏈物流,共有30個中轉“站點”覆蓋上海各區域。作為曾被資本看好的重量級平臺,美味七七的瀕臨破產,對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產生了很大震動。“新一輪洗牌在所難免。”市場人士分析。
網上生鮮走高端難聚人氣
“我買的是水果,竟然8天才收到??爝f放門衛就不管了,也不打個電話說一下。開箱一看,八個芒果,兩個爛了只能扔掉。以后再也不敢買鮮果配送了,吐血建議賣家換個快遞。”夏女士在某電商網購了越南大香芒芒果,但收到芒果時已毫無想吃的欲望。
除了“不給力”的物流速度,果蔬尚未成熟,缺斤短兩也讓買家無力吐槽。“不得不說,這是最差的一次網購。獼猴桃拿到的時候都很硬,放幾天再切開,一半硬一半爛了,根本沒法吃。收到貨稱了一下5斤,買的時候明明說是10斤,難道分量是連箱子一起稱的嗎?”市民楊爽網購了一次新西蘭獼猴桃后頗為心塞,“還不如家樓下的水果店,可以一個一個精挑細選。”
相比服裝和日用品,生鮮電商的確有些讓人放心不下。而大爺大媽們,更是青睞家門口的果蔬店。“水果蔬菜這類東西,早上跟傍晚就兩樣兒,更別說快遞打外地送來了。”家住西四環南路胡桃源小區的林阿姨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年輕上班族因為工作生活節奏快,更青睞網購,美國車厘子、澳洲小牛排、北歐三文魚之類的高端生鮮產品,吸引了很多實力買家。
艾媒咨詢《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76.9%的生鮮電商用戶為本科學歷,企業白領占生鮮電商用戶中的56%,但絕大多數生鮮電商用戶使用頻率為每月1至3次。“味道是不錯,就是價格有點兒高,偶爾嘗嘗鮮還可以。”年輕辣媽小秦說,買進口牛羊肉和海鮮動輒數百元,差不多都是過節才嘗試。
單價高,但頻次低,難以形成經營規模,正是目前多數生鮮電商面臨的共同困境。
在美味七七之前,特土網、花樣生活、小農女、慢品時光、卡卡鮮、菜管家、優菜網等也都曇花一現。“要么虧損,要么巨虧”幾乎成了生鮮電商的生存寫照。數據顯示,目前國內 農產品 電商接近4000家,其中僅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盈虧持平。
“對于商家而言,如果客單價在200元以內,商家肯定虧錢。所以,大部分生鮮電商只能選擇賣貴的高端產品,這也決定了顧客購買頻率低。”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說。
面對挫折,順豐優選前CEO崔曉琦甚至寫下《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電商了》一文,直呼生鮮電商“到處都是坑”。
冷鏈運輸成老大難問題
眾所周知,生鮮類產品具有保質期短,需低溫儲藏運輸等特點,電商平臺為此投入了高昂成本。
一位生鮮電商工作人員透露,“雖然都是水果,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草莓的挑揀和蘋果不一樣,需要戴手套,否則一碰就會壞掉。在倉儲環節,工作人員需要比照色卡來挑選可以入庫的水果。比如,香蕉要稍微青黃一點的,否則可能放到庫里不到一天就爛掉了。”
趙萍介紹,生鮮電商大多賣的是小包裝,即使在美國生鮮電商全程冷鏈的情況下,還會有10%的損耗率,就是每十個產品里就有一個壞掉的,而在中國無法保證全程冷鏈的情況下,生鮮產品的損耗率為20%至30%。
冷鏈運輸打折扣,新鮮度難以保障,這讓生鮮電商不得不面對退換貨的高昂成本。莫岱青告訴記者,“生鮮電商退換貨是完全無法繞開的硬傷,這讓電商平臺的成本直接翻倍。因為退貨不僅僅是逆向物流的問題,退貨的商品幾乎不可以再二次銷售,而且對社交口碑的影響極大。”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美味七七宣布停業前不久,生鮮電商天天果園和易果生鮮先后傳出獲D輪、C輪融資,說明市場潛力巨大的生鮮行業,依舊是資本的“香餑餑”。
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542億元,同比增幅為87%。艾媒咨詢的報告預測,2018年國內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就近配送是生鮮電商唯一的出路。”趙萍分析,國內生鮮電商基本還做不到就近發貨,大部分要從遠的地方發過來,這個過程必須要長期冷鏈,物流成本必然高。如果能夠發動社區便利店,像淘寶京東的代收貨點一樣,讓這些社區站點成為生鮮電商的落點,縮短物流時間,改善顧客體驗,生鮮電商盈利才能逆襲。
近日,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生鮮電商“美味七七”宣布停業,成為第一個倒下的大型生鮮電商,這讓不少消費者錯愕。生鮮電商一直被業界視為電商最后一片藍海,從2012年至今,順豐優選、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美味七七、京東生鮮、中糧我買網等新平臺層出不窮,卻遭遇集體虧損的尷尬。生鮮電商瘋狂融資燒錢后,仍無法把用戶留住,盈利成為終極難題。
重量級平臺也撐不住了
“各位美味七七的朋友,由于公司收購方突然退出,使得公司資金流出現問題,管理層被迫在倉促中停止營業。”昨日,美味七七的網站已經無法正常打開,只有這樣的一份公告。
美味七七2013年成立于上海,產品涵蓋時鮮水果、蛋肉家禽、海鮮產品等九類商品。這家服務范圍僅限上海、江蘇、浙江三地的生鮮電商,在2014年獲得亞馬遜2000萬美元注資,也是亞馬遜中國自成立以來在中國內地的首筆投資。此后,美味七七便再無新的融資消息傳出。
4月8日,美味七七總部貼出公告稱,“公司運作出現嚴重困難,將申請破產”。隨后,記者在9日、10日點擊還可以進入美味七七的官網下單,4月11日早上,記者再次點擊,該網站已無法顯示。
美味七七CEO宓平向媒體證實,公司資金鏈確實出了問題。他表示,“公司運營狀況非常良好,直到近日,由于兩位投資股東之間突發的矛盾,資金出現問題,暫停營業。”據了解,公司已拖欠員工數月工資,拖欠供應商們的欠款也引發上門討債。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告訴記者,“美味七七燒錢快,在拿到亞馬遜資金后快速擴張,大規模建立倉儲體系。然而擴張的同時,配套的物流、客服、售后卻沒有跟上來。”
公開資料顯示,美味七七在上海中央倉儲達一萬多平方米,自建冷鏈物流,共有30個中轉“站點”覆蓋上海各區域。作為曾被資本看好的重量級平臺,美味七七的瀕臨破產,對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產生了很大震動。“新一輪洗牌在所難免。”市場人士分析。
網上生鮮走高端難聚人氣
“我買的是水果,竟然8天才收到??爝f放門衛就不管了,也不打個電話說一下。開箱一看,八個芒果,兩個爛了只能扔掉。以后再也不敢買鮮果配送了,吐血建議賣家換個快遞。”夏女士在某電商網購了越南大香芒芒果,但收到芒果時已毫無想吃的欲望。
除了“不給力”的物流速度,果蔬尚未成熟,缺斤短兩也讓買家無力吐槽。“不得不說,這是最差的一次網購。獼猴桃拿到的時候都很硬,放幾天再切開,一半硬一半爛了,根本沒法吃。收到貨稱了一下5斤,買的時候明明說是10斤,難道分量是連箱子一起稱的嗎?”市民楊爽網購了一次新西蘭獼猴桃后頗為心塞,“還不如家樓下的水果店,可以一個一個精挑細選。”
相比服裝和日用品,生鮮電商的確有些讓人放心不下。而大爺大媽們,更是青睞家門口的果蔬店。“水果蔬菜這類東西,早上跟傍晚就兩樣兒,更別說快遞打外地送來了。”家住西四環南路胡桃源小區的林阿姨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年輕上班族因為工作生活節奏快,更青睞網購,美國車厘子、澳洲小牛排、北歐三文魚之類的高端生鮮產品,吸引了很多實力買家。
艾媒咨詢《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76.9%的生鮮電商用戶為本科學歷,企業白領占生鮮電商用戶中的56%,但絕大多數生鮮電商用戶使用頻率為每月1至3次。“味道是不錯,就是價格有點兒高,偶爾嘗嘗鮮還可以。”年輕辣媽小秦說,買進口牛羊肉和海鮮動輒數百元,差不多都是過節才嘗試。
單價高,但頻次低,難以形成經營規模,正是目前多數生鮮電商面臨的共同困境。
在美味七七之前,特土網、花樣生活、小農女、慢品時光、卡卡鮮、菜管家、優菜網等也都曇花一現。“要么虧損,要么巨虧”幾乎成了生鮮電商的生存寫照。數據顯示,目前國內 農產品 電商接近4000家,其中僅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盈虧持平。
“對于商家而言,如果客單價在200元以內,商家肯定虧錢。所以,大部分生鮮電商只能選擇賣貴的高端產品,這也決定了顧客購買頻率低。”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說。
面對挫折,順豐優選前CEO崔曉琦甚至寫下《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電商了》一文,直呼生鮮電商“到處都是坑”。
冷鏈運輸成老大難問題
眾所周知,生鮮類產品具有保質期短,需低溫儲藏運輸等特點,電商平臺為此投入了高昂成本。
一位生鮮電商工作人員透露,“雖然都是水果,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草莓的挑揀和蘋果不一樣,需要戴手套,否則一碰就會壞掉。在倉儲環節,工作人員需要比照色卡來挑選可以入庫的水果。比如,香蕉要稍微青黃一點的,否則可能放到庫里不到一天就爛掉了。”
趙萍介紹,生鮮電商大多賣的是小包裝,即使在美國生鮮電商全程冷鏈的情況下,還會有10%的損耗率,就是每十個產品里就有一個壞掉的,而在中國無法保證全程冷鏈的情況下,生鮮產品的損耗率為20%至30%。
冷鏈運輸打折扣,新鮮度難以保障,這讓生鮮電商不得不面對退換貨的高昂成本。莫岱青告訴記者,“生鮮電商退換貨是完全無法繞開的硬傷,這讓電商平臺的成本直接翻倍。因為退貨不僅僅是逆向物流的問題,退貨的商品幾乎不可以再二次銷售,而且對社交口碑的影響極大。”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美味七七宣布停業前不久,生鮮電商天天果園和易果生鮮先后傳出獲D輪、C輪融資,說明市場潛力巨大的生鮮行業,依舊是資本的“香餑餑”。
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542億元,同比增幅為87%。艾媒咨詢的報告預測,2018年國內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就近配送是生鮮電商唯一的出路。”趙萍分析,國內生鮮電商基本還做不到就近發貨,大部分要從遠的地方發過來,這個過程必須要長期冷鏈,物流成本必然高。如果能夠發動社區便利店,像淘寶京東的代收貨點一樣,讓這些社區站點成為生鮮電商的落點,縮短物流時間,改善顧客體驗,生鮮電商盈利才能逆襲。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99%農產品電商不掙錢 撼不動樓下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