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6%到20%
“來盒紅塔山。”軟件園附近的一家 便利店 里,一位顧客一邊接過收銀員遞過來的香煙,一邊掏出手機,直接用微信掃碼結賬支付了10元錢之后轉身離開。“不用收現金,一不需要擔心錢的安全,二不需要擔心收到假幣。”48歲的收銀員陸大姐告訴記者,一年多以前剛開始用支付寶和微信收錢的時候自己還因為學不會而抵觸,現在倒是希望更多的顧客用手機結賬了。
“我們對旗下部分店面最近一年的移動支付做了一個小的統計,結果發現,一年間這幾家店面的移動支付已經超過20%。”大連一家 便利店 負責人陸勇(化名)告訴記者,在小額移動支付方面,微信已經超越支付寶的客單量。
一家 便利店 的移動支付賬本
陸勇告訴記者,出于對未來移動支付方面的市場潛力看好,這一次他所在的 便利店 品牌選取了旗下幾家不同位置的店面做了一點小范圍的調查,但是由于調查范圍并不大,不足以反映 便利店 行業的整體情況,也只是用于企業內部的數據分析。因此,他一再要求記者不要提到企業的名稱,更不要作為行業性數據發布。而記者之所以選擇要報道其中的一些數據是因為,這雖然只是一家企業幾家店面的移動支付賬本,但其中反映的一些數據變化,其實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移動支付的線下使用情況變化趨勢。
這份數據顯示,在其點調的幾個店面中,過去一年時間,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占比從2014年底的6.6%左右增長到20.2%。“這其中有各類移動支付做活動的時候會有非常明顯的數據變化,最高時可以達到36.7%,但很快會發現,這個數據會回落。到2015年底已經非常平穩地穩定在20%左右,銀行卡支付大約在3%左右,其余77%左右為現金支付。”陸勇告訴記者,這是這幾家店面的一個平均數值。但在日常的操作中會發現,一些靠近商務區、高校的店面移動支付的使用頻率會明顯更高,比如軟件園附近店面有的月份移動支付會超過35%。
微信已經悄然超越支付寶?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這幾家 便利店 兩成的移動支付中,最早啟動大連移動支付市場,并曾經大手筆地與不少商家合作折扣結賬的支付寶,在實際的應用頻率上并非最高。”陸勇告訴記者,他們所做的這項調查顯示,在微信、支付寶、其他移動支付和銀行卡幾種支付方式中,微信占比已經達到54%,支付寶僅為36%,銀行卡支付占比為9%多,其余幾種移動支付占比不足1%。
而在客單價的統計中,微信和支付寶的每筆結賬金額分別為14.2元和15.6元,現金結賬的每筆結賬金額為15.4元,銀行卡則高達46.2元。由此可見,移動支付目前還比較多用于小額支付,銀行卡還是被顧客認為是更具有安全性的大額支付方式。“未來 便利店 與移動支付之間還有更大的合作空間。”陸勇說。
移動支付的 便利店 之爭
有此想法的絕非陸勇自己。昨天下午,接到記者電話的大連太陽系 便利店 連鎖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佟培新正在與一家正在拓展大連市場的移動支付企業線下負責人接洽合作事宜。“除了已經有合作的支付寶、微信、翼支付、銀聯錢包等,目前還有多家移動支付平臺正在跟我們做合作接洽,”佟培新說,這讓他突然意識到,傳統零售企業正在這種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中得到一次價值回歸,“店鋪價值被重新評估了”。
佟培新發現,這些新開發的移動支付更多地開始考慮店面和顧客的需求。“比如正在談的這家移動支付平臺,考慮到微信、支付寶等需要使用網絡并消耗流量,為了增加穩定性和為客戶節約使用費用,他們開發了使用藍牙渠道的支付。同時,還有為使用者提供找車位等需求服務。”而對于 便利店 來說,移動支付不僅為他們帶來了更多“沒帶錢包”的顧客,同時,還將把大量的數據導入到未來的店面鋪貨及管理服務中去。
“來盒紅塔山。”軟件園附近的一家 便利店 里,一位顧客一邊接過收銀員遞過來的香煙,一邊掏出手機,直接用微信掃碼結賬支付了10元錢之后轉身離開。“不用收現金,一不需要擔心錢的安全,二不需要擔心收到假幣。”48歲的收銀員陸大姐告訴記者,一年多以前剛開始用支付寶和微信收錢的時候自己還因為學不會而抵觸,現在倒是希望更多的顧客用手機結賬了。
“我們對旗下部分店面最近一年的移動支付做了一個小的統計,結果發現,一年間這幾家店面的移動支付已經超過20%。”大連一家 便利店 負責人陸勇(化名)告訴記者,在小額移動支付方面,微信已經超越支付寶的客單量。
一家 便利店 的移動支付賬本
陸勇告訴記者,出于對未來移動支付方面的市場潛力看好,這一次他所在的 便利店 品牌選取了旗下幾家不同位置的店面做了一點小范圍的調查,但是由于調查范圍并不大,不足以反映 便利店 行業的整體情況,也只是用于企業內部的數據分析。因此,他一再要求記者不要提到企業的名稱,更不要作為行業性數據發布。而記者之所以選擇要報道其中的一些數據是因為,這雖然只是一家企業幾家店面的移動支付賬本,但其中反映的一些數據變化,其實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移動支付的線下使用情況變化趨勢。
這份數據顯示,在其點調的幾個店面中,過去一年時間,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占比從2014年底的6.6%左右增長到20.2%。“這其中有各類移動支付做活動的時候會有非常明顯的數據變化,最高時可以達到36.7%,但很快會發現,這個數據會回落。到2015年底已經非常平穩地穩定在20%左右,銀行卡支付大約在3%左右,其余77%左右為現金支付。”陸勇告訴記者,這是這幾家店面的一個平均數值。但在日常的操作中會發現,一些靠近商務區、高校的店面移動支付的使用頻率會明顯更高,比如軟件園附近店面有的月份移動支付會超過35%。
微信已經悄然超越支付寶?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這幾家 便利店 兩成的移動支付中,最早啟動大連移動支付市場,并曾經大手筆地與不少商家合作折扣結賬的支付寶,在實際的應用頻率上并非最高。”陸勇告訴記者,他們所做的這項調查顯示,在微信、支付寶、其他移動支付和銀行卡幾種支付方式中,微信占比已經達到54%,支付寶僅為36%,銀行卡支付占比為9%多,其余幾種移動支付占比不足1%。
而在客單價的統計中,微信和支付寶的每筆結賬金額分別為14.2元和15.6元,現金結賬的每筆結賬金額為15.4元,銀行卡則高達46.2元。由此可見,移動支付目前還比較多用于小額支付,銀行卡還是被顧客認為是更具有安全性的大額支付方式。“未來 便利店 與移動支付之間還有更大的合作空間。”陸勇說。
移動支付的 便利店 之爭
有此想法的絕非陸勇自己。昨天下午,接到記者電話的大連太陽系 便利店 連鎖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佟培新正在與一家正在拓展大連市場的移動支付企業線下負責人接洽合作事宜。“除了已經有合作的支付寶、微信、翼支付、銀聯錢包等,目前還有多家移動支付平臺正在跟我們做合作接洽,”佟培新說,這讓他突然意識到,傳統零售企業正在這種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中得到一次價值回歸,“店鋪價值被重新評估了”。
佟培新發現,這些新開發的移動支付更多地開始考慮店面和顧客的需求。“比如正在談的這家移動支付平臺,考慮到微信、支付寶等需要使用網絡并消耗流量,為了增加穩定性和為客戶節約使用費用,他們開發了使用藍牙渠道的支付。同時,還有為使用者提供找車位等需求服務。”而對于 便利店 來說,移動支付不僅為他們帶來了更多“沒帶錢包”的顧客,同時,還將把大量的數據導入到未來的店面鋪貨及管理服務中去。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