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販雜亂、人流擁擠、叫賣聲聲,變質的蔬菜水果隨意扔在地上,隨身帶著彈簧秤以防缺斤短兩,傳統菜市場的場景雖然固化多年,但正在延伸出另外一種可能性—— 便民 綜合體,集合了商品售賣、 便民 服務、餐飲娛樂等功能,并且加入了O2O元素,提供送貨到家服務,東單菜市場便是探索的先行者。
百年老店變身商業綜合體
東單菜市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清朝年間,“東單菜市場”牌匾是在1958年由現代文學家郭沫若題字,1997年因為城市改建等原因,東單菜市場停止營業。重新開張的東單菜市場落戶和平里西街69號,從地鐵5號線和平里北街站口出來,便可看到這棟灰色大樓,上下共七層,建筑面積超9700平方米。
據介紹,新市場的農副產品銷售形式向綜合超市看齊。地下三層為停車場,地下二層為倉庫和冷藏設備,地下一層為自選型超市,主要銷售生鮮、果蔬、肉類和水產;地面一層主營煙酒副食和生活用品,二層為老字號體驗區,三四層為餐飲區。
東單菜市場整體招商工作已完成,二層有北京稻香村、張一元、吳裕泰等老字號品牌;三層為特色小吃大排檔,分為16個檔口;四層有玉林烤鴨入駐。
目前,三四層餐飲區暫時還未開放,據北京東單菜市場有限公司董事、書記張志群介紹,餐飲區一些環保方面的證件手續復雜,正在辦理中。東單菜市場周圍1公里范圍內覆蓋社區常住人口約13萬人,方圓兩公里內有42個社區。這些數量可觀的消費群體都將成為東單菜市場的目標客群。
在開業初期,一些老年人慕名而來,看了之后會感嘆“老味道不在了”,在張志群看來,十幾年前的模式肯定不適合現在的發展,現在的模式是否成功還需要探索。事實上,東單菜市場重張更大的意義在于對老北京菜市場歷史傳統的承載,從商業模式上看,為傳統菜市場提供了借鑒。
“互聯網+”爭取年輕人
在保留原有經營項目的基礎上,東單菜市場重張也添加了時下最流行的互聯網元素,不僅開通了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東單菜市場悠惠生活O2O服務平臺也同步向外推出,變身為“智慧菜市場”。對于18年未出現在大眾視野里的東單菜市場來說,互聯網既是一種商業渠道,也是一種品牌宣傳的途徑。
在支付寶服務窗,消費者可以添加“悠惠生活”,然后進行選購,為用戶提供線上購物線下自提服務,該服務平臺初步設置了41個自提點。在支付寶悠惠生活界面,除了商品,還有家政、保潔等社區服務類項目。
據記者了解,在原有的悠惠生活O2O服務平臺之外,東單菜市場還入駐了京東到家,為社區消費者提供門店周邊兩公里范圍內的送貨到家服務。
記者在東單菜市場看到,門口的服務臺對面設置了“自提區”,有兩名工作人員根據網絡訂單揀貨并挨個擺放,工作人員稱,現在桌上這些訂單都是由京東到家進行配送。
互聯網服務主要針對年輕群體,在開業半年后,張志群發現,周邊社區老年人居多,周六日年輕人才會相對多一些,而東單菜市場目前所做的互聯網+商超模式并不能匹配周邊的老年人群。同時,東單菜市場開始配套開設社區門店。
“只有一家店的話,沒辦法實現快速送貨到家,肯定是要在分店周邊實現配送,我們分店要覆蓋到各個社區去。這些分店里只有蔬菜和水果,沒有別的商品。”
據張志群介紹,分店依然打著“東單菜市場”的招牌,只做蔬菜、水果這些生鮮品類,面積大概在四五十平方米到七八十平方米之間,目標是覆蓋門店周邊兩千米的消費人群。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目前東單菜市場已經在安定門、麗澤橋西南角等社區開出四家分店,商品價格與總店保持一致。
探索調整需要時間
東單菜市場在去年9月開業當天,曾因人流過大而一度采取了臨時限流措施,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在近日多次去東單菜市場探店發現,偌大的賣場內,每層消費者不過十多個人,甚至還沒有售貨員多,與開業初期的門庭若市形成巨大反差。張志群坦承,“開業的時候,大家都是慕名而來,確實人很多,現在人少也是存在的事實”。
今年3月初,東單菜市場召開了經營研討會,明確表示,“在將近半年的經營過程中,商品的價格、種類,賣場的布局、動線以及顧客服務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和不足,在經營過程中一直進行不斷的調整和改進,但是距離預期目標仍有差距”。
據張志群介紹,東單菜市場開業初期的定位與周邊社區老齡化人口不符合,“老年人對東單菜市場還保留著傳統的印象,如果他去其他超市消費就覺得很合理,但是他們認為東單菜市場是一個菜市場,而不是一家超市”。
針對上述情況,今年5月東單菜市場將開始進行商品結構調整,適度恢復傳統特色,突出菜市場概念,“目前地下一層的蔬菜、水果區域要擴大至少一倍,突出生鮮特色;主食廚房種類也更豐富,比如之前只有一種面條,現在要增加到8種,餡餅、炒面這些方便大家隨時食用的商品會更多。同時,日用百貨類商品縮小面積和種類,日配類商品挪到樓上去”。
東單菜市場二層是地方名優特產,這本來是一個極大的特色,但是運營半年后發現,北京本地人對其他地方特產的興趣并不多,來購物的多是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他們可以在這里找到家鄉特產。
名優特產是悠惠生活O2O服務平臺的主要品類,不出所料地也遭遇了銷售冷淡。張志群告訴記者,這些運營中發現的問題都在慢慢調整,沒有一兩年的時間,很難培養出忠實的客群。
但是,對于東單菜市場的發展,張志群還是樂觀的,“三四層餐飲開業之后,客流會增加,整體流轉也會更好。公司對盈利這塊也沒有給太大壓力,在春節后的那段銷售旺季,每天大概有15萬元的銷售,基本能保持在盈虧平衡點上”。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傳統菜市場變便民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