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一直把生鮮作為拉攏人氣的利器。前些年開始探索的農超對接項目讓一些田間地頭的農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為超市吸引了不少人氣,也帶動了銷售。如今,營收和利潤紛紛下滑的超市又遇到了勁敵——水果連鎖店。
憑借低價和新鮮度,社區附近的很多連鎖化水果專營店受到居民青睞。筆者對比發現,這些水果專營店的價格比早市還便宜。而超市的水果區,農超對接的產品數量和質量已大不如前。而目前生鮮區的蔬果質量在傍晚時分已經被扒拉得可以直接進垃圾桶,上班族即使有硬性購買需求,看到這樣品質的蔬果也沒有了購買欲望。
目前超市行業整體下滑明顯,此前拉動人氣的生鮮越來越缺少競爭,超市轉型、提振業績靠什么呢?從家樂福、沃爾瑪、物美等大型超市的業態調整看,百貨品牌化是這些超市的重點發展方向,而受電商沖擊明顯的電器類產品則采取店中店的形式運營。
在超市里,不僅有波司登、雪中飛、佐丹奴等品牌服裝,兒童玩具區動輒數百元的兒童玩具,好孩子、永久等品牌自行車以及品牌化妝品專柜等在超市百貨區的占比越來越大。這些商品相比價格低、損耗大的生鮮產品自然利潤更高,但購買率難與生鮮產品相提并論。
在調整店內商品的同時,很多超市也在努力做好“二房東”,通過引入品質商戶入住賣場外的商區。家樂福某郊區店不僅引入了星巴克、優衣庫、熱風等品牌,還加大餐飲品牌的調整。通過自營區與聯營區的聯動以及旱澇保收的房租,商家可以確保收入穩定。這是很多商業企業利用自身品牌認知度兼做房東的優勢。
其實,從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中可以看出,不少商業企業的副業盈利能力超過主業,但主業有利帶動了副業。畢竟,在行業調整期,活著比什么都重要,最怕的是找不到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比如像京客隆等國營性質的老牌超市,由于包袱重、尾大不掉,只能坐視曾經的主營業務被蠶食,忍受利潤下滑直至虧損的后果。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生鮮被蠶食后超市還剩什么 百貨品牌化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