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春天,很多企業都瞅準了這個勢頭,紛紛開始由傳統企業轉戰電商界,但是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所以這邊給企業店鋪一些方法,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啟示!
好了,不廢話,這個企業淘寶不是說你開了一個企業店就是企業淘寶了,而是講那些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或者有一定的產品研發能力的生產商,在講企業如何做電商之前,我先定個性,就是未來的電商,包括淘寶的世界,就這些企業的,個人淘寶將慢慢被淘汰出局,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只能生存,就不要說發展了。
做到這里,可以從淘寶的發展來分析這件事的可能性。
淘寶1.0時代。最初馬云是想做阿里巴巴的,誰要是告訴我馬云一開始是想做淘寶并認定淘寶能成為這么牛的企業,我肯定一板磚拍死他,九幾年的時候,就聽馬云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他那個時候是想做B2B,他的核心業務是阿里巴巴,跟淘寶沒的半毛錢關系,只是現在他做起來了,然后更種牛。成王敗寇,成了就是英雄,不就是這樣么。馬云之所以做淘寶,其實是阿里巴巴的業務進展太慢,沒有達到預期,然后,一堆技術在家沒事做,到國外看到人家EBAY的商業模式不錯,就想拿到中國來。然后,淘寶出現了。但是一開始的淘寶,并不為社會所接受。所以第一批做淘寶的人,基本上就是待業在家的家庭主婦。這一批淘寶店主的特點是,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抱著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的心態放一些產品在上面。而這個時間,淘寶對這些賣家的扶持也是前所未有的。哪來的付費流量,全部免費。
之前有一個段子,說是馬云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剛開始做淘寶時,沒有開店,然后他們幾個創始人就自己從家里找出十件產品放上去賣,有的連十件產品都湊不到。放上去又沒人有買,然后就你買我的,我買你的,相互買,這也是最早的刷單模型。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淘寶在這些強大的家庭主婦的支撐下,走過了1.0時代。那個時代,有個正式工作的,誰會干淘寶呀,但是馬云通過對這些賣家的各種扶持,開始出現了標桿,也就是這些處于社會邊緣家庭主婦把一個淘寶店給打理起來了,并且,賺錢了。
淘寶2.0時代開始了,一些對工作不是太滿意,學歷不是很高的年青人,開始關注淘寶,他們覺得隔壁的小娘子,啥學歷也沒有,做個什么小淘寶店,收入還不錯,由于這些人的開始進入,他們比前輩們腦子更活些,對淘寶的一些規則也理解得更深一些,而這個時候淘寶開始出現付費推廣,剛出直通車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瞧不上的情況,免費流量那么我,誰會傻了巴雞的去付錢買流量。但是就是有這么一些人,開始嘗試去做付費推廣,慢慢開始做大。
淘寶3.0時代,如果2.0時代還是一些非主流時代,那么3.0時代,淘寶正式被認可,有些直接辭去不錯的工作,正式投入到淘寶的商業秩序里,這些人相對上一輩淘寶店主來講,可能更精明一些,他們覺得鄰村的那哥們,上的本二,我一個本一的現在上班還沒有他高,不是這個理呀,所以,直接工作不干,來做淘寶。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精英從事電商,從事淘寶的事業,各種記錄開始圈子里傳開,但不管是1.0,還是2.0,或者是3.0,都未能引起企業對淘寶(或者電商的)足夠的認識,但慢慢3.0時代的精英將淘寶的規模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一些企業,或者是一些比較上規模的企業開始關注淘寶,或者是天貓,記得09年那段,我給公司申請天貓店,保證金5000元,一年的服務費6000元,公司都覺得不值,不過,最后還是交了這個錢,那個時候,對于淘寶對于電商的認識就是覺得這是一個趨勢,但能到什么地步,大家也不能預知。
但是隨著企業的慢慢介入,一些有先進思維的企業發現,或者最早一批進入淘寶的企業店家發現,跟這些個人淘寶競爭,直接就是大象與螞蟻的對抗。
個人淘寶,包括現在還有一大半的賣家,基本上都是從阿里上進貨,然后一件代發,或者批一些在家(這些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做得越大死得越慘,備貨!哥從來不碰)
作為企業做淘寶的幾個天然的優勢
1、資金。這個就不要說了,與淘寶小賣家而言,這個無法比了。這幾天在給一個企業做爆款策略,人家就一句話,我只要量,我只要到這個位置,花多少錢,是我的事,怎么上去,是你的事。告訴我時間與預算。現在淘寶基本上沒有所謂的非標品,99%的產品都能按標品的打法來操作,而標品的操作手法簡單而粗暴。先虧錢,再賺錢,這個優勢是小賣家根本無法去比的。不信大家可以看各大類目前幾名,大部分都被企業級賣家占據著,小賣家,在夾縫中生存,一個月能有個2萬的收入,就算可以了。
2、價格優勢。沒法比。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具有價格優勢的生產廠家,在全球都有一個說法,凡是中國人碰的產品,都會從黃金價退回到白菜價(當然這也是好事,否則老外把東西高價賣給咱,自己過著高福利的生活,哪有這么好的事呀。)因此,個人不管你有多么好的進貨渠道,一旦這方面的企業進來,那無論如何都無法去跟企業競爭的。
3、產品優勢。雖說,現在淘寶己經把各種非標品做成標品了,但是,最終還是會有一些產品升級,對于淘寶小賣家而己,他們只能等企業升級完,上完了,才能去分這一杯羹,蘇州有一個牛的電商企業,科沃斯,做掃地機的。人家有一個強大的客戶反饋機制,所以客戶反饋回來關于產品改進方面的建議,都會第一時間整理送到產品研發部。然后對產品進行更新換級。這個對于個人淘寶賣家是無法實現的。
那是不是企業做淘寶是天下無敵了?當然不是。要不然怎么還會有一部分類目被個人商家(當然了現在做大了也是企業級別的了)占據,那就是企業級店家有幾個致命的問題。
1、思維跟不上。
電商思維與傳統思維,一定是有區別的。做傳統企業與做電商團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做傳統企業,講究的是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條龍)(老板)帶著一幫蟲,也能做起一個企業,敢拼敢闖,再加上一些與人相處之道,讓他們在生意上越做越大。但是回到電商,發現,與他們的打交道的不是熱情的人,而是機器。
他們所做的事,不是給人看的,而是第一時間給機器“看的”,因此,如何與這些機器打好交道,就不是靠人情世故可以解決的了。(當然有些平臺可以的,比如我看不上的京東,我看不上是因為我做過類目第一,完全不靠技術)所以,電商的思維是木板原理,需要一批懂電商的人去做,作為傳統企業的老大,他們很少去學這些技術了(也有,但很少)一般是請人,但是現在一般專業的技術很貴(跟能力無關,主要是市場供需不平衡),所以他們一般找一個好點的運營,然后隨便配客戶,設計啥的,然后就是最短的客服或者設計板,決定了他這個店,是起不來了。在我看來,電商團隊,一定是精英團隊,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傳統企業團隊可以老板帶著下面的人慢慢成長,后面再來優化走向高速化。但是電商團隊要求一上來就是上高速,根本沒有機會給你磨合的機會。所以,千萬不要以傳統的思維來做當代的電商。
2、太過急功近利。
遇到很多企業老大,一開口就是我要在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做到什么什么樣,我滴個天呀,他自己做企業做了十年也就是千萬級。現在要求別人一個月或者幾個月就直接干到月銷百萬級,(當然個別情況也是有可能實現的,但這是對這個類目己經很熟悉了),做傳統企業需要積累,做電商也是需要積累的,雖然電商的積累時間無需要傳統那么長的時間,但是也有一個時間段段呀,我們自己做起一個千萬級賺錢的店,也是經過一年的時間。我現在發現一個怪圈,但凡想著一開始就想賺錢的企業電商,基本上都虧了,少的三四十萬,多的二三百萬。
就我認識的一人虧了70萬,把家里的運營全趕跑了,而那些想著一開始就虧的玩家,后面都賺了(我們視這樣的玩法叫做戰略性虧損,不是盲目的去虧),之前一些橫善的賣家,他們做針織襯,進行賭款,選好一個款,然后,每天要求我們給他們燒3萬的直通車,并且明確跟我們講,哪天燒了少于3萬,他就自己拿回去燒,就這么盯著,每五分鐘看一下數據,及時調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連燒一個月,100萬下去,卡到位置,第二個月基本上能做到收回之前的投入,然后,第三個月賺100200萬。成了就成了,虧了就是100萬虧下去,下個季再來。當年馬云還特地去了那里,跟那些哥們講,你們不能這么燒直通車的(不可否認,現在直通車的出價連創新高,都是被這種玩法的人給整的,讓別人都沒法活了。)我即不贊同這種玩法,也不贊同直接上來要盈利的玩法,想要量就沒利,想要利,就沒量,一開始玩,就要根據企業自身的需求,進行合理的規劃。對店鋪對電商,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你公司的運營才會心安。
3、對知識的不尊重。
很多企業老大,當年是泥腿子出身,趕上改革開放,遇到好的時機,不管是天時,還是地利,或者是個人,成功了,但是他們的成功是建立的一定的時代基礎上的,問題是過去的成功經驗,成了他們在電商界失敗的理由,一個牛的電商運營或者店長,一般的市值是15000元-40000元(加上店鋪的提成啥的),但是他們覺得不值,可能他們公司的副總也就8000元。一個90后、00后哪這么牛呀,所以,就花5000或者6000去市場上招一些學了一招半式的到企業去做電商(我就親眼看蘇州一哥們企業,把一個運營,把一個將他的天貓店用近兩年的時間從基本為0做到年銷3000萬的運營給退了,認為拿得太多20000元左右而己,哈哈哈,天啦,現在他們店也是快完了。)所以,選運營,只選貴的,不敢開價的運營不是好運營。
內容我們就講到這里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給企業店鋪賣家的幾點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