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戴國英。日前,她被評為全市優秀農產品經紀人,還獲得省現代高效農業“三八”示范基地4萬元扶持金。
她的母親是聾啞人,弟弟工傷致殘。身處特困家庭的戴國英,當年一心只想要掙錢維持家庭的開支。她聽說賣茶葉能賺錢,當即決定進城做茶葉買賣。她經熟人介紹,在茶場批了3斤茶葉,夫婦倆拎著蛇皮袋訪公司、下廠礦、走街串巷,可是跑了幾天,卻一無所獲。正當她徘徊于街頭時,剛巧有個廠長急等茶葉送人,但他看著戴國英的3斤茶葉,左挑右選硬說做工不好、茶形不好看。戴國英只好把價格降了又降,終于,第一筆生意成功了。3斤茶葉雖然只賺了40多元,可這40多元卻堅定了她做茶葉生意的信心。
但要真正做這生意,卻不是件容易事,須得識茶,還要會品茶。戴國英從頭學起,到處拜老師、訪師傅,從茶葉栽培、生長環境、采摘技術、加工工藝到茶葉品嘗、鑒定知識等,一樣一樣學。不久,戴國英在茶葉方面成了“土專家”,并漸漸做出了名。
她的茶葉店開得紅紅火火,但是,戴國英卻想著另一件事:認識我的人知道這茶葉是我的,不認識我的人怎么讓他知道我的產品呢?自己的茶葉也應該有個牌子!當時正值天目湖旅游開發升溫之際,經過集思廣益,智慧的火花終于碰撞出一個響亮的商標——天目佳,后又陸續注冊了天目神、天目蘇等系列商標。從此,戴國英的茶葉走上了品牌發展之路。
近年來,綠色消費已成時尚,戴國英很快萌生了開發有機茶的念頭。1999年,她在平橋山區承包了280畝荒山,承包期為30年,準備建立有機茶生產基地。消息傳出,業內有不少人都為她捏了一把汗,有機茶技術要求高,生產難度大。可一向執著的戴國英毅然投入到荒山開發中。經過歷時5年的開發生產,“天目佳”茶通過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研究與發展中心認證,成為溧陽首家通過有機茶認證的茶葉品牌。憑借“天目佳”品牌的知名度,戴國英以溧陽為基點,先后在北京、南京、無錫、常州等大中城市開設了專賣店。
與此同時,戴國英以天目佳農業生態園為龍頭,成立了天目蘇茶葉專業合作社,與中國茶葉研究所和國內農業院校聯系,以合作社的形式聯合周邊280戶農戶,發展無性系茶2000畝,并統一標準,統一商標,免費為他們提供種苗、技術指導、生產管理、產品收購等服務。由此,合作社開發總面積達到2500余畝,銷售收入2100萬元,用工1300多人。
因為茶葉生產季節性強,僅靠這單一的產品不能做大做強,戴國英充分利用當地山區的資源優勢,帶領當地婦女和農戶生產收購筍干、野山筍、板栗、冬筍、草雞蛋等土特產,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商標,統一銷售。2008年銷售“湖畔農家”牌各類農副產品達10萬公斤,擴大了創收渠道。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一位普通山村婦女的茶葉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