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和團市委聯合舉辦的“艷陽天·平民 創業 公益大課堂”,在團市委8樓會議室舉行。7位重量級企業家與百余名滿懷 創業 激情的青年面對面,分享 創業 初期的艱苦經歷。企業家們一致諫言: 創業 要想成功,必須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
這7位嘉賓分別是:艷陽天商貿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余震彥;武漢中百連鎖倉儲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漢連鎖經營協會會長程軍;獨闖深圳,創辦深圳雅庭裝飾公司的吳莉;武漢智能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純星;春秋國旅總經理齊心;奧運會跳水冠軍、武漢富隆酒窖總經理肖海亮以及幸運坐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戎。
在現場互動環節,對于聽眾們關心的 創業 如何找商機、資金短缺如何解決等問題,專家們均給出了精彩的回答。團市委副書記沈濤說,全市 創業 青年要倍加珍惜機遇,積極參與 創業 ,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大腕 創業 之初
程軍:北京7天畫出“家樂福”
萬事開頭難,對于 創業 者而言,邁出 創業 的第一步更是需要勇氣和毅力。
10年前,程軍開始琢磨做超市,“那時只知道北京有個家樂福,可“家樂福”幾個字怎么寫我們都不清楚。”
程軍帶著7個人去北京看到了家樂福:整齊的貨架,青菜、醬油、服裝等各類商品齊聚于此。
可是,如何將家樂福模式搬回武漢?程軍想了個笨辦法,大家兵分8路,分布在家樂福的一樓、二樓、三樓,包括停車場、廁所……任務是完整地將各個區域陳列偷畫出來。這個工作持續了一周。程軍說,畫完后又慢慢研究,才發現,商品的擺放其實很有講究。
“只能學習,不能抄襲。”程軍說,回漢不久,他借鑒家樂福的先進做法,再結合武漢市民的購物特點,在唐家墩開了武漢的首家中百倉儲。這位享譽湖北商界的“超市王”說,“這么多年我就是圍著菜籃子、米袋子等市民生活必需品打轉的。要想出人頭地,就要腳踏實地。”
吳莉:小女子獨闖深圳
前幾天,吳莉剛從深圳回漢。時尚短發、簡潔職業裝,吳莉看上去很干練。
15年前,吳莉扔掉二輕工業局的鐵飯碗,只身一人從武漢去深圳闖天下。“身上只有400元,連飯都吃不飽,只能喝粥。”吳莉說,她選擇了一家臺資企業打工,很快從普通員工提升到公司管理層,并代表臺資企業老板和深圳政府打交道。“當時月薪就有1萬多塊,年終還有20多萬元的分紅。”
投身家裝事業,吳莉自覺抓住了商機。1990年前后,深圳大街小巷都是馬路裝修隊,吳莉的第一套房子就是找的馬路裝修隊。房子裝好后,她非常不滿意,“家里裝得像個暴發戶,沒有一點個性,跟卡拉OK廳差不多。”
馬路游擊隊做的事能否做成事業?吳莉覺得有戲。1993年,吳莉投資近8萬元,組建深圳雅庭裝飾公司,成為國內首家正式注冊的裝飾公司。“第一單生意就是深圳市政府大樓的裝修,裝好后,對方很滿意,隨后第二單、第三單生意接踵而至。”吳莉笑稱自己很會和政府部門打交道。
本月28日,雅庭成立15周年。吳莉說,雅庭不僅為自己提供了 創業 平臺,也為更多的 創業 者提供了 創業 機會,造就了很多百萬富翁。
大腕觀點
堅持做好一件事
事業剛起步,聽說別人做什么項目賺了大錢,就開始搖擺不定,趕緊改換門庭。課堂上,諸位專家提醒 創業 者, 創業 最忌“這山望著那山高”,堅持做好一件事才能走向成功。
春秋國旅總經理齊心表示, 創業 者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很多超級富豪天文數字般的財富固然讓人羨慕,可對 創業 起步者,卻不太現實,他們更應該立足現狀,有一定規模后再圖發展。
“在我開裝飾公司期間,也曾面臨很多大把賺大錢的其他機會,我都放棄了。”吳莉說,雅庭的事業蒸蒸日上,與自己的專一不無關系。
艷陽天商貿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余震彥深有感觸,開餐館的頭4年,“也抱怨老天為何這樣對我”,可是他沒有放棄,堅持做下來,最后走向成功。
商機無處不在
想 創業 ,卻苦于沒有好項目,不知商機何在。專家們給出答案:商機無處不在。
程軍說,在中百超市里,武漢本土的商品非常少,大多商品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比如武漢人愛吃的面條,超市里95%的面條都產自湖南、河南,而開一家面條廠的投入不過5萬元,這樣的商機卻被武漢人舍棄。
“抓商機,最重要的是重需求。”吳莉稱,最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也要分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起步階段要量力而行。
奧運會跳水冠軍肖海亮,退役后本可進體育局或從事教練工作,但他還是希望通過 創業 實現人生價值。“不要將 創業 看得太過神圣、心存太大的幻想,勇于邁出第一步,實實在在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就會離成功更近一些。”
資金短缺并非攔路虎
一位聽眾稱,自己擅長作詞作曲,有一首曲子還拍賣到100萬元,本打算注冊一家集電影唱片制作和發行于一體的公司,可注冊資金得300萬元,其 創業 計劃已擱淺近7年,希望現場有企業家提供資金支助。
資金短缺真是 創業 路上的攔路虎嗎?肖海亮直言,光靠等待,再給7年,天上也不會掉下300萬元,還不如腳踏實地選擇一個眼下就能著手的項目,慢慢積累財富,成功的機會更大。
。
這7位嘉賓分別是:艷陽天商貿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余震彥;武漢中百連鎖倉儲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漢連鎖經營協會會長程軍;獨闖深圳,創辦深圳雅庭裝飾公司的吳莉;武漢智能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純星;春秋國旅總經理齊心;奧運會跳水冠軍、武漢富隆酒窖總經理肖海亮以及幸運坐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戎。
在現場互動環節,對于聽眾們關心的 創業 如何找商機、資金短缺如何解決等問題,專家們均給出了精彩的回答。團市委副書記沈濤說,全市 創業 青年要倍加珍惜機遇,積極參與 創業 ,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大腕 創業 之初
程軍:北京7天畫出“家樂福”
萬事開頭難,對于 創業 者而言,邁出 創業 的第一步更是需要勇氣和毅力。
10年前,程軍開始琢磨做超市,“那時只知道北京有個家樂福,可“家樂福”幾個字怎么寫我們都不清楚。”
程軍帶著7個人去北京看到了家樂福:整齊的貨架,青菜、醬油、服裝等各類商品齊聚于此。
可是,如何將家樂福模式搬回武漢?程軍想了個笨辦法,大家兵分8路,分布在家樂福的一樓、二樓、三樓,包括停車場、廁所……任務是完整地將各個區域陳列偷畫出來。這個工作持續了一周。程軍說,畫完后又慢慢研究,才發現,商品的擺放其實很有講究。
“只能學習,不能抄襲。”程軍說,回漢不久,他借鑒家樂福的先進做法,再結合武漢市民的購物特點,在唐家墩開了武漢的首家中百倉儲。這位享譽湖北商界的“超市王”說,“這么多年我就是圍著菜籃子、米袋子等市民生活必需品打轉的。要想出人頭地,就要腳踏實地。”
吳莉:小女子獨闖深圳
前幾天,吳莉剛從深圳回漢。時尚短發、簡潔職業裝,吳莉看上去很干練。
15年前,吳莉扔掉二輕工業局的鐵飯碗,只身一人從武漢去深圳闖天下。“身上只有400元,連飯都吃不飽,只能喝粥。”吳莉說,她選擇了一家臺資企業打工,很快從普通員工提升到公司管理層,并代表臺資企業老板和深圳政府打交道。“當時月薪就有1萬多塊,年終還有20多萬元的分紅。”
投身家裝事業,吳莉自覺抓住了商機。1990年前后,深圳大街小巷都是馬路裝修隊,吳莉的第一套房子就是找的馬路裝修隊。房子裝好后,她非常不滿意,“家里裝得像個暴發戶,沒有一點個性,跟卡拉OK廳差不多。”
馬路游擊隊做的事能否做成事業?吳莉覺得有戲。1993年,吳莉投資近8萬元,組建深圳雅庭裝飾公司,成為國內首家正式注冊的裝飾公司。“第一單生意就是深圳市政府大樓的裝修,裝好后,對方很滿意,隨后第二單、第三單生意接踵而至。”吳莉笑稱自己很會和政府部門打交道。
本月28日,雅庭成立15周年。吳莉說,雅庭不僅為自己提供了 創業 平臺,也為更多的 創業 者提供了 創業 機會,造就了很多百萬富翁。
大腕觀點
堅持做好一件事
事業剛起步,聽說別人做什么項目賺了大錢,就開始搖擺不定,趕緊改換門庭。課堂上,諸位專家提醒 創業 者, 創業 最忌“這山望著那山高”,堅持做好一件事才能走向成功。
春秋國旅總經理齊心表示, 創業 者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很多超級富豪天文數字般的財富固然讓人羨慕,可對 創業 起步者,卻不太現實,他們更應該立足現狀,有一定規模后再圖發展。
“在我開裝飾公司期間,也曾面臨很多大把賺大錢的其他機會,我都放棄了。”吳莉說,雅庭的事業蒸蒸日上,與自己的專一不無關系。
艷陽天商貿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余震彥深有感觸,開餐館的頭4年,“也抱怨老天為何這樣對我”,可是他沒有放棄,堅持做下來,最后走向成功。
商機無處不在
想 創業 ,卻苦于沒有好項目,不知商機何在。專家們給出答案:商機無處不在。
程軍說,在中百超市里,武漢本土的商品非常少,大多商品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比如武漢人愛吃的面條,超市里95%的面條都產自湖南、河南,而開一家面條廠的投入不過5萬元,這樣的商機卻被武漢人舍棄。
“抓商機,最重要的是重需求。”吳莉稱,最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也要分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起步階段要量力而行。
奧運會跳水冠軍肖海亮,退役后本可進體育局或從事教練工作,但他還是希望通過 創業 實現人生價值。“不要將 創業 看得太過神圣、心存太大的幻想,勇于邁出第一步,實實在在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就會離成功更近一些。”
資金短缺并非攔路虎
一位聽眾稱,自己擅長作詞作曲,有一首曲子還拍賣到100萬元,本打算注冊一家集電影唱片制作和發行于一體的公司,可注冊資金得300萬元,其 創業 計劃已擱淺近7年,希望現場有企業家提供資金支助。
資金短缺真是 創業 路上的攔路虎嗎?肖海亮直言,光靠等待,再給7年,天上也不會掉下300萬元,還不如腳踏實地選擇一個眼下就能著手的項目,慢慢積累財富,成功的機會更大。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企業家指點創業秘訣-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