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規模巨大、功能多樣、火災危險性大。現代商廈已擺脫那種只為購物而購物的傳統習慣, 而趨向多功能和綜合性,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有些商場面積大至數萬m2 ,功能除購物外,還設有餐飲、游樂、少兒活動、保齡球等多種設施, 火災危險性較以往大為增加。
顧客 疏散困難。商場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火災時短時間內人員疏散較為集中, 因而對商場安全出口的數量及寬度要求較高。
火勢蔓延迅猛。商場除大空間的營業廳外, 多數還有不同規模的自動扶梯、共享中廳, 這些因素為火勢及濃煙的擴散提供了有利條件。
裝修豪華、易燃物較多。現代商場的裝修多以木質、化纖材料為主, 火災危險性大, 還伴有大量的化學易燃材料,火災時產生大量的濃煙,對人體危害性極大。加上商場內商品及電器增多, 用電量增大, 導致電路超負荷而引起火災增多。
從以上商場火災特點分析, 建筑設計階段的防火處理應力求完善不留隱患, 從根本上解決防火隱患問題。對建筑各部位采取全面措施, 以期使火災的發生、蔓延及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結合工作實際, 筆者主要從與建筑設計最密切的防火分區及安全疏散的角度進行如下探討。
商場防火分區的合理劃分
商場不同于其它建筑之處, 主要在于其大空間的功能要求, 為防止火勢的迅速擴散, 除應使內部陳設盡量做到不燃、難燃,以及設置可靠的滅火設施外,解決問題的較佳途徑便是對大空間進行合理的防火分區。據有關理論及火災教訓證明: 商場內部若未進行必要的防火分區, 火災時將導致火勢迅速擴大, 反之則可給疏散贏得必要的時間, 避免重大危害的發生。因而防火分區在大型商場的防火設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防火分區主要包括:水平防火分區和垂直防火分區。
水平防火分區, 指以防火墻和防火卷簾, 將各層在水平方向上分隔為若干防火區域。我國《高規》中規定:高層建筑內的商場, 當營業廳內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自動滅火系統和采用不燃材料裝修時, 其最大防火分區面積地上部分為4000m2 ,地下部分為2000m2 。按照這一原則, 商場防火分區應按規定最合理面積進行分區并以商場平面功能劃分和安全疏散流程為原則, 保證每個分區有兩個疏散通道, 以形成雙向疏散, 疏散樓梯應盡可能均勻分布在每個防火分區內。
防煙分區宜結合防火分區設置, 由于煙氣是在遇到頂棚后才沿水平方向擴散, 因而利用在頂棚下設50cm以上的防煙垂壁構成防煙分區,以此有效阻止煙氣的擴散, 為人員的疏散和滅火創造條件。但商場內過多的防煙垂壁勢必影響商場的空間完整, 所以應結合商場空間的劃分及頂棚高差來處理,使商場空間顯得自然、流暢,同時亦可采用格棚式吊頂,使煙氣上升至吊頂上層,利用結構構件自然進行防煙分區。
垂直防火分區,應對上、下樓層以耐火的樓板及窗間墻進行防火分隔, 還應著重考慮玻璃幕墻和商場共享中廳引起火勢豎向擴散問題。
玻璃幕墻具有許多優點, 又是現代建筑藝術處理手法之一, 尤其是在商業建筑中因能營造商業氣氛而被廣為采用。但其在防火方面卻存在許多弊端和隱患,一般玻璃幕墻均不耐火,在250 ℃左右即會炸裂而引起火勢蔓延。同時, 垂直的幕墻與水平樓板之間往往存在縫隙, 在火勢初期濃煙通過縫隙向上層擴散。為使幕墻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設計中必須重視防火安全問題。首先是要在整個建筑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閉式噴頭裝在天棚上, 以控制初起的火勢。另外,宜在室內靠幕墻的上方裝設側噴的開式噴頭, 當有火情時,閉式噴頭噴水滅火,同時開式噴頭亦聯動向幕墻噴水而加以保護。其次在幕墻內設置018 米高的實體裙墻,并在幕墻與樓板之間填塞耐火密封材料,以延緩煙氣及火焰的蔓延。
共享中廳因能營造各層商場之間空間的流動感而倍受青睞, 在商場中廣為采用。從控制防火分區角度而言,中廳四周應采取防火門或防火卷簾,并加自動噴水設備,同時還應在玻璃天窗頂部設排煙天窗,使熱煙能順暢排出。采取以上措施后, 具有煙囪效應的中廳空間在火災時反而能成為強大的排煙通道, 使煙氣向其它部位蔓延的危險性大大減少。
商場的安全疏散
由于商場存在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等特點,因而良好的安全疏散是提高商場消防自救能力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水平疏散和垂直疏散兩個方面。
水平疏散。其設計要點為: 結合防火分區控制安全疏散距離; 設置足夠數量的安全出口, 形成雙向疏散商場內柜臺的擺放宜形成朝向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
由于商場大空間的營業廳多集中在中部, 用于疏散的樓、電梯間等圍繞營業廳沿四周布置。《高規》中明確規定, 商場內任一點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30 米(低層為22m) , 這時一般規模的商場,通過合理設置疏散樓梯位置,一般都能滿足。但對一些大規模尤其是占地面積較大的商場, 疏散距離就難以保證。只能采取其它措施進行疏散。如在商場中部設置排煙樓梯, 在商場底層局部架空作為消防疏散等,以此來減小過長的營業廳疏散距離。
商場內人員眾多, 發生火災時快速運送 顧客 的自動扶梯和普通電梯又不能作緊急疏散用, 大量的 顧客 只能通過僅有的防煙疏散梯來疏散, 因而設置足夠數量的安全出口非常重要。由于緊急情況下人的行動具有多向性和盲從性, 因而商場內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以便一個出口被火封堵后,還有一個出口能夠疏散。
現實中,商場營業廳的布置多從商業經營、室內空間方面考慮,忽視了消防安全,以致大多數柜臺布置不甚合理,使本來就過長的疏散距離更加曲折,人為地增加了消防疏散距離。因此,從消防安全角度考慮,商場購物空間的布置應使購物場所及走道面向疏散樓梯,力爭形成雙向疏散,盡可能避免袋形“走道”。
垂直疏散。其設計要點為: 按商場等級及高度確定不同型式的疏散樓梯; 采取必要措施滿足合理的安全疏散樓梯寬度。
商場疏散樓梯分為封閉樓梯和防煙樓梯兩類。封閉樓梯間因安全性較低, 規范中規定只能用于32m 以內的二類建筑,且應靠外墻以利采光和排煙;防煙樓梯間由于前室空間和兩道防火門的分隔, 能起到防止煙氣襲入的作用。一類及高度超過32m 的二類高層建筑, 由于性質重要, 體量巨大和人員眾多, 必須設置防煙樓梯間。
按照規范,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按其通過人數每100 人應不小于1100m 計。這對于營業面積十分寶貴的商場來說, 滿足這一要求也并非易事。商場經營者多從經濟效益出發, 導致許多商場在設計階段就因疏散樓梯面積一壓再壓而留下先天隱患。從對許多營業商場的調查來看, 能達到上述要求的80 %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且呈現出商場規模越大,疏散樓梯所占比例越小的特點。對此應引起足夠重視, 除采取增加樓梯間數量以增加疏散寬度外, 還可以在樓梯的設計上深挖潛力采取一些措施縮小這一差距。如采用剪刀式樓梯,可以節省一部分前室面積,另一種方法是在商場層高大于5 米時,可采用“疊合式樓梯”,即在同一樓梯間內設置一對相互重疊而又互不相通的兩個樓梯, 以一個梯的占地面積達到兩個樓梯的疏散寬度, 具有兩條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 這在增加樓梯總寬度方面非常顯著。
總之, 防火分區是阻止商場火勢迅速蔓延的有效手段,防火分區應結合面積限制,按功能劃分及空間組合等因素來綜合考慮;安全疏散是減少商場人員傷亡、降低火災損失的必要保證, 應結合有關規范從疏散距離、疏散寬度及疏散樓梯間的設置等方面統一考慮。針對上述兩個主要問題,在商場的設計和建設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執行,使火災的危險降低到最小程度,使人們以后逛商場時,少一份擔心,多一份安全。
顧客 疏散困難。商場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火災時短時間內人員疏散較為集中, 因而對商場安全出口的數量及寬度要求較高。
火勢蔓延迅猛。商場除大空間的營業廳外, 多數還有不同規模的自動扶梯、共享中廳, 這些因素為火勢及濃煙的擴散提供了有利條件。
裝修豪華、易燃物較多。現代商場的裝修多以木質、化纖材料為主, 火災危險性大, 還伴有大量的化學易燃材料,火災時產生大量的濃煙,對人體危害性極大。加上商場內商品及電器增多, 用電量增大, 導致電路超負荷而引起火災增多。
從以上商場火災特點分析, 建筑設計階段的防火處理應力求完善不留隱患, 從根本上解決防火隱患問題。對建筑各部位采取全面措施, 以期使火災的發生、蔓延及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結合工作實際, 筆者主要從與建筑設計最密切的防火分區及安全疏散的角度進行如下探討。
商場防火分區的合理劃分
商場不同于其它建筑之處, 主要在于其大空間的功能要求, 為防止火勢的迅速擴散, 除應使內部陳設盡量做到不燃、難燃,以及設置可靠的滅火設施外,解決問題的較佳途徑便是對大空間進行合理的防火分區。據有關理論及火災教訓證明: 商場內部若未進行必要的防火分區, 火災時將導致火勢迅速擴大, 反之則可給疏散贏得必要的時間, 避免重大危害的發生。因而防火分區在大型商場的防火設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防火分區主要包括:水平防火分區和垂直防火分區。
水平防火分區, 指以防火墻和防火卷簾, 將各層在水平方向上分隔為若干防火區域。我國《高規》中規定:高層建筑內的商場, 當營業廳內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自動滅火系統和采用不燃材料裝修時, 其最大防火分區面積地上部分為4000m2 ,地下部分為2000m2 。按照這一原則, 商場防火分區應按規定最合理面積進行分區并以商場平面功能劃分和安全疏散流程為原則, 保證每個分區有兩個疏散通道, 以形成雙向疏散, 疏散樓梯應盡可能均勻分布在每個防火分區內。
防煙分區宜結合防火分區設置, 由于煙氣是在遇到頂棚后才沿水平方向擴散, 因而利用在頂棚下設50cm以上的防煙垂壁構成防煙分區,以此有效阻止煙氣的擴散, 為人員的疏散和滅火創造條件。但商場內過多的防煙垂壁勢必影響商場的空間完整, 所以應結合商場空間的劃分及頂棚高差來處理,使商場空間顯得自然、流暢,同時亦可采用格棚式吊頂,使煙氣上升至吊頂上層,利用結構構件自然進行防煙分區。
垂直防火分區,應對上、下樓層以耐火的樓板及窗間墻進行防火分隔, 還應著重考慮玻璃幕墻和商場共享中廳引起火勢豎向擴散問題。
玻璃幕墻具有許多優點, 又是現代建筑藝術處理手法之一, 尤其是在商業建筑中因能營造商業氣氛而被廣為采用。但其在防火方面卻存在許多弊端和隱患,一般玻璃幕墻均不耐火,在250 ℃左右即會炸裂而引起火勢蔓延。同時, 垂直的幕墻與水平樓板之間往往存在縫隙, 在火勢初期濃煙通過縫隙向上層擴散。為使幕墻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設計中必須重視防火安全問題。首先是要在整個建筑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閉式噴頭裝在天棚上, 以控制初起的火勢。另外,宜在室內靠幕墻的上方裝設側噴的開式噴頭, 當有火情時,閉式噴頭噴水滅火,同時開式噴頭亦聯動向幕墻噴水而加以保護。其次在幕墻內設置018 米高的實體裙墻,并在幕墻與樓板之間填塞耐火密封材料,以延緩煙氣及火焰的蔓延。
共享中廳因能營造各層商場之間空間的流動感而倍受青睞, 在商場中廣為采用。從控制防火分區角度而言,中廳四周應采取防火門或防火卷簾,并加自動噴水設備,同時還應在玻璃天窗頂部設排煙天窗,使熱煙能順暢排出。采取以上措施后, 具有煙囪效應的中廳空間在火災時反而能成為強大的排煙通道, 使煙氣向其它部位蔓延的危險性大大減少。
商場的安全疏散
由于商場存在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等特點,因而良好的安全疏散是提高商場消防自救能力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水平疏散和垂直疏散兩個方面。
水平疏散。其設計要點為: 結合防火分區控制安全疏散距離; 設置足夠數量的安全出口, 形成雙向疏散商場內柜臺的擺放宜形成朝向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
由于商場大空間的營業廳多集中在中部, 用于疏散的樓、電梯間等圍繞營業廳沿四周布置。《高規》中明確規定, 商場內任一點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30 米(低層為22m) , 這時一般規模的商場,通過合理設置疏散樓梯位置,一般都能滿足。但對一些大規模尤其是占地面積較大的商場, 疏散距離就難以保證。只能采取其它措施進行疏散。如在商場中部設置排煙樓梯, 在商場底層局部架空作為消防疏散等,以此來減小過長的營業廳疏散距離。
商場內人員眾多, 發生火災時快速運送 顧客 的自動扶梯和普通電梯又不能作緊急疏散用, 大量的 顧客 只能通過僅有的防煙疏散梯來疏散, 因而設置足夠數量的安全出口非常重要。由于緊急情況下人的行動具有多向性和盲從性, 因而商場內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以便一個出口被火封堵后,還有一個出口能夠疏散。
現實中,商場營業廳的布置多從商業經營、室內空間方面考慮,忽視了消防安全,以致大多數柜臺布置不甚合理,使本來就過長的疏散距離更加曲折,人為地增加了消防疏散距離。因此,從消防安全角度考慮,商場購物空間的布置應使購物場所及走道面向疏散樓梯,力爭形成雙向疏散,盡可能避免袋形“走道”。
垂直疏散。其設計要點為: 按商場等級及高度確定不同型式的疏散樓梯; 采取必要措施滿足合理的安全疏散樓梯寬度。
商場疏散樓梯分為封閉樓梯和防煙樓梯兩類。封閉樓梯間因安全性較低, 規范中規定只能用于32m 以內的二類建筑,且應靠外墻以利采光和排煙;防煙樓梯間由于前室空間和兩道防火門的分隔, 能起到防止煙氣襲入的作用。一類及高度超過32m 的二類高層建筑, 由于性質重要, 體量巨大和人員眾多, 必須設置防煙樓梯間。
按照規范,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按其通過人數每100 人應不小于1100m 計。這對于營業面積十分寶貴的商場來說, 滿足這一要求也并非易事。商場經營者多從經濟效益出發, 導致許多商場在設計階段就因疏散樓梯面積一壓再壓而留下先天隱患。從對許多營業商場的調查來看, 能達到上述要求的80 %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且呈現出商場規模越大,疏散樓梯所占比例越小的特點。對此應引起足夠重視, 除采取增加樓梯間數量以增加疏散寬度外, 還可以在樓梯的設計上深挖潛力采取一些措施縮小這一差距。如采用剪刀式樓梯,可以節省一部分前室面積,另一種方法是在商場層高大于5 米時,可采用“疊合式樓梯”,即在同一樓梯間內設置一對相互重疊而又互不相通的兩個樓梯, 以一個梯的占地面積達到兩個樓梯的疏散寬度, 具有兩條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 這在增加樓梯總寬度方面非常顯著。
總之, 防火分區是阻止商場火勢迅速蔓延的有效手段,防火分區應結合面積限制,按功能劃分及空間組合等因素來綜合考慮;安全疏散是減少商場人員傷亡、降低火災損失的必要保證, 應結合有關規范從疏散距離、疏散寬度及疏散樓梯間的設置等方面統一考慮。針對上述兩個主要問題,在商場的設計和建設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執行,使火災的危險降低到最小程度,使人們以后逛商場時,少一份擔心,多一份安全。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大型商場的防火分區與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