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巨頭的推動下,無人零售正在成為創投圈的新寵。
位于歐尚超市上海楊浦總部門口的 繽果盒子 ,今年6月初正式開業。按照 繽果盒子 的說法,這是全球第一款可規模化復制的24小時全自助智能便利店。
7月9日,上海的高溫天氣導致店內商品出現了高溫下的變化,導致緊急停業。7月11日,門店在新裝空調之后,隨即恢復運營。
盡管被指運營不善,但這并沒有改變 繽果盒子 CEO陳子林對“無人零售”領域的創業熱情。
陳子林對記者表示,為了轉型無人零售,他甚至賣掉了北京的房子繼續創業。
“我們是生鮮電商模式的鼻祖”
陳子林本科畢業于北京化工大學,滴滴出行CEO程維也是從這個學校走出,算是他的師弟。
2004年前后,中國將要頒發3G牌照的消息傳出。聽到消息時,剛剛大學畢業、離開4A廣告公司的陳子林當即做出判斷,“以后一定是手機端的天下了。”然而,移動互聯網時代并沒有馬上降臨,中國3G牌照的的頒發是在2008年以后,而中國移動互聯網革命是在2012年。
2005年,陳子林馬上寫了一份商業計劃書,在北京做了一家公司名叫Dragon Wings。這一年,陳子林26歲,計劃打造一款名叫Tiger的手機地圖軟件。Tiger和以色列地圖軟件Waze很像,本質上是一種基于眾包的路況信息地圖。2013年,谷歌斥資近10億美元將Waze收購。
這是陳子林的第一次正式創業,找幾個朋友拿了天使投資就埋頭扎了進去。兩年后是2007年,陳子林把一手創立的公司賣給了四維圖新。“剛剛回本,并沒有賺錢。”陳子林說。
2012年前后,他所預期的移動互聯網革命終于在中國爆發。
陳子林從當時新崛起的微信中看到了新的渠道。“售前、售中、售后都結合在一個體系上,我知道機會來了。”
2013年10月,陳子林開啟了他的第二次正式創業經歷——繽果水果。這一次,他切入了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生鮮電商。設想的商業模式,就是用戶在微信上下單,然后公司負責2小時內把水果配送到家。
“我們算是首創這種模式的鼻祖。”陳子林說,“下單界面上買東西的+按鈕,也是我們發明的。”
陳子林并沒有選擇北上廣作為繽果水果的主戰場,他選擇在廣東中山落地這家生鮮電商。他的考慮是,團隊的融資能力不強,本錢也不多,錢應該花在模式的驗證和團隊的訓練上。北京的市場環境存在“信息過窄”的問題,聲音很雜,定位的真實用戶每天會收到很多信息,獲客成本較高。“北京很多團隊要花100塊錢才能吸引一個潛在的客戶去嘗試他們的服務,我們在中山,當時的獲客成本折算每個人是1塊多。”陳子林說。
當時,移動互聯網市場剛剛興起,微信公眾號也處在增長的紅利期。陳子林的團隊注冊了一個公眾號,策劃了幾篇爆款文章,幾個月下來積累了20萬關注者。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數年后互聯網市場的單個有效獲客成本在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
無人零售解決了最后一公里難題
繽果水果花了300萬跑通了自己的模式。2015年7月,項目完成了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投資方是盈信資本。然而,突然之間,A股市場的股災在一個月之后席卷而來。
股災之后,市場風向有變。在中山這樣的三線城市,數據量并不大。同期,每日優鮮、許鮮、一米鮮等同類競爭對手也在不斷發展。“這種情況下,下一輪我們很難融到大錢。”陳子林說。如何才能讓團隊和項目活下去?成為了一度困擾陳子林的難題。一方面,要增加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我們的訂單密度非常大,我們送貨高峰的時候,我們一天可以送150單。”陳子林說。如果訂單密度不夠大,配送人員就會閑置。“我們的滲透率很高,在局部市場的銷量曾占整個地區所有的水果銷量的10%。”
陳子林把注意力集中在降低履約成本上。
履約成本,即一個訂單的交付成本,包括配送、后端管控。對于鮮果這種復購率較高的商品來說,用戶的客單價不宜超過50元。把客單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如此單個訂單的毛利就是固定的,大約15元。賣貨的毛利減去履約成本后才是利潤。然而,前端的成本很難降低,當時繽果水果每單有4塊7的前端成本,而業內每個訂單的平均前端成本多在10元以上。理論上,前端成本隨著訂單量的增加而增加。“如何才能降低履約成本?”陳子林不斷琢磨。他唯一能想到的環節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陳子林的解決方案是,在密度高的小區放置一個冰箱,配送人員將水果集中放置在這個地方。送達冰箱之后,通知用戶下樓拿,免運費。用戶會收到一個二維碼,憑借二維碼可以打開冰箱拿走自己的訂單商品。如果用戶要求配送上樓,運費單獨收取。
2015年底,冰箱式無人售賣機的試點獲得了成功。這時候,陳子林又想,能不能把冰箱當成自動售賣機,賣一些飲料,把每個月的電費賺回來?沒想到,這樣一個靈感,反而促成了繽果水果后來的轉型。“既然都能在冰箱里賣東西賺錢,為什么不搞一個無人便利店?”
當時,團隊當中很多人都對轉型方向不看好,上一輪獲得的融資也所剩不多。同時,生鮮電商項目已經實現了盈虧平衡,公司雖有負債,卻不會失血。但是,陳子林看到了繽果水果增長的天花板,如果項目不轉型,一定會面臨擴張受阻的窘境。
賣掉北京房產也要轉型
“項目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但要做大很難。”陳子林力排眾議,下定決心推動項目轉型。然而,從生鮮電商到無人零售,面對如此巨大的戰略跨度,對于資金的迫切需求讓陳子林飽受壓力。2015年底,陳子林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賣掉自己在北京的一套房子,但此舉遭到了眾多家人的反對。
“以前我的收入蠻高,創業幾年,個人收入幾乎為零。家人看來,我不僅沒有為家庭貢獻,反而還要造掉老底。賣掉房子被視作一種敗家行為。”一念及此,陳子林看上去一臉愧意。
最終,陳子林賣房子籌措了300多萬資金。同時,一些好友也在此時雪中送炭,借給了他一大筆錢。2016年2月,繽果水果開始從生鮮電商轉型為無人便利店。陳子林沿用了“繽果”的名稱,給新項目起名為“ 繽果盒子 ”。5個月之后, 繽果盒子 無人便利店有了第一代產品原型,一個4平方米的空間,一臺鐵架子用于陳列商品。這時候,陳子林的想法才真正得以驗證——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場景內,基于對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 繽果盒子 團隊通過給商品添加電子標簽的方式,自動感應配合電子支付,無人零售模式得以基本實現。除此之外,還要考慮門禁、防盜等細節。
陳子林需要更多的資金。此前,陳子林給盈信資本合伙人林勁峰看了 繽果盒子 的概念視頻,但林勁峰反問說,“你有沒有找過雅居樂?他們或許對這個項目感興趣。”雅居樂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林勁峰此前是繽果水果的投資人,現在生鮮電商要轉型無人零售,陳子林擔心他會覺得不靠譜。
下一次見面時,他寫了10頁PPT,心中無比忐忑。戲劇性的一幕是,陳子林的10頁PPT講到了一半,林勁峰突然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子林,你要多少錢?”陳子林壯著膽子說,“500萬就夠了。”結果,繽果團隊拿到了新一輪融資,而且項目的估值水平不降反升。
2016年8月5日, 繽果盒子 正式落地了第一個盒子,但試運營幾天之后,就決定馬上關停,因為技術不穩定,自動檢測的精確度難以控制。“同一個電子標簽,在同一個地方,今天的有效感應距離是30厘米,明天就變成了3米。我們咨詢了行業內最資深的廠家,他們答復說,可能是天氣原因。一時之間,哭笑不得。”陳子林調侃道。很快,團隊重新從最底層修改技術解決方案,一遍不行,又換了第二遍。
向7-Eleven學習
“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在于整個運維系統的搭建。”陳子林說,“無人零售只是一種最終的展示形態,無人模式之下,前端機器要能自動識別商品,后端還要考慮補貨。此外,前置倉系統如何對接倉庫?后端系統如何管控前端的促銷?如何去監控動銷率?如何識別危險行為并提示用戶?”
現在, 繽果盒子 已經迭代了至少5個大的版本,系統搭建已經基本完成,即將開啟規模化擴張進程。在未來幾個月內,陳子林計劃主要在華南地區鋪設200個盒子,屆時,團隊也將進入大批量運營的狀態。
“7-Eleven的毛利率能達到35%,”陳子林說,“我們盡可能把毛利控制在20%-30%之間。”目前, 繽果盒子 還沒有鮮食類商品,而鮮食類商品的毛利最高。“等供應鏈成熟的時候,我們也會有。”
繽果盒子 也在一些特定場景嘗試售賣日用品和化妝品。“并不是每個盒子都賣一樣的貨,會根據不同小區的消費特征去改變。”
“ 繽果盒子 ,本質上是一個渠道。”陳子林想要通過前端無人化、后端數據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升整個渠道的效率,同時也讓成本降低。“我們未來可能是中國效率最高的一個商品流通網絡。”陳子林說。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繽果盒子陳子林:為何賣掉北京房產轉型無人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