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 包裝商奧瑞金的一紙公告把 紅牛 續約的問題再次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日前, 紅牛 包裝商奧瑞金突發公告宣布停牌,后續公告解釋稱,奧瑞金收到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電話告知,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天絲集團”)向該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北京奧瑞金包裝容器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訴訟,事項涉及本公司與中國 紅牛 的合作事宜。
這使得外界對 紅牛 商標續約成功的流言迅速瓦解, 紅牛 商標續約問題的后續進展扣人心弦,而 紅牛 自獲得商標銷售權后在中國的極速發展像極了同樣深陷商標租賃糾紛的加多寶,那么, 紅牛 公司的后續是否會步加多寶的后塵呢?
兩大品牌的崛起之路
一個是功能飲料行業的絕對老大,并以230億元的銷售額榮獲2015年大單品冠軍;一個是涼茶行業的領導者,以240億元的銷售額摘得2016年飲料大單品的桂冠。 紅牛 和加多寶兩者發展極為相似,租賃商標后通過自身強大的市場運作能力迅速發家,又都深陷商標租賃糾紛。
資料顯示,1956年,華人許書標創立了天絲集團,1975年發明了krating Daeng (中文名稱為“ 紅牛 ”),1995年嚴彬集團獲得了 紅牛 飲料在中國的生產銷售權,之后迅速在國內開拓市場。
紅牛 隨后在中國市場崛起,尤其是近些年發展勢頭迅猛。數據顯示, 紅牛 2014年銷售額達到200億元,2015年銷售額達到230.7億元,機構統計數據還顯示,2015年 紅牛 能量飲料市場占有率達到75%,絕對領跑功能飲料市場。
而進入2016年, 紅牛 商標到期問題頻見報端,銷售額下降到221.8億元, 紅牛 也降低了2017年的銷售目標為160億元。外界對 紅牛 商標授權議論紛紛。
7月3日, 紅牛 在微博和官網上發出了一則促銷公告,宣稱從2017年6月30日起至12月31日, 紅牛 將在全國市場投放1.92億罐帶有“紅包”的原味型產品(金色罐體包裝),總計約有1.978億元的“紅包雨”等消費者揭開拉環蓋掃碼獲取。外界將如此大量的投放解讀為 紅牛 商標授權問題的解決。然而,天絲集團隨后將 紅牛 的包裝商奧瑞金告上法庭,高調宣布了 紅牛 授權問題遠沒有結束。 紅牛 商標授權再次被束之高閣。
而加多寶(此前叫做“弘道集團”)2002年開始經營廣藥集團旗下的王老吉品牌,當時銷售額不足2億元,但憑借其強大的團隊和營銷能力迅速擴張,2003年銷售額達到6億元,2007年達到50多億元,2011年達到160多億元。
而從2008年開始,加多寶和廣藥在“王老吉”商標使用費和商標使用年限上開始出現分歧。此后,廣藥借2004年加多寶行賄事件對其發起訴訟,經過多次訴訟程序,2012年北京中院裁定加多寶禁用王老吉商標,廣藥勝訴。
而兩者的爭奪并沒有終止,王老吉隨后對加多寶在包裝外形、廣告宣傳、“正宗配方”所屬權等多方面展開訴訟,自2012年開戰以來,王老吉訴訟索賠金額達到47億元,最終以加多寶連輸19場,索賠金額29億元收尾。
不過,加多寶雖然在與王老吉的訴訟中屢戰屢敗,不過,其利用新品牌加多寶迅速崛起,冠名中國好聲音第一季,2015年加多寶在涼茶飲料市場的份額達到52.1%,而2016年銷售額達到240億元,在涼茶飲料市場的份額達到52.6%。
可見, 紅牛 和加多寶的相似性在于二者都是租賃商標經營,通過長期的品牌培育和營銷推廣取得大單品冠軍的驕人業績,之后又深陷商標授權到期的危機。此外,二者在經營之初都自己設計包裝,加多寶采用和“綠盒王老吉”不同的紅罐包裝,而 紅牛 也采用了與泰國 紅牛 、奧地利 紅牛 不一樣的包裝。
除此之外,加多寶和 紅牛 的發跡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人們大健康意識的覺醒,涼茶和功能飲料在不同時段異軍突起。數據顯示,2009-2012年間,涼茶飲料高速發展,增速位于16%-18%,2012-2013年間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而對功能飲料而言,2010-2014年的五年間,功能飲料行業平均增長率為28.9%,2015年功能飲料市場規模為606億元,同比增長15.16%。
紅牛 是否會步加多寶的后塵?
因為極其相似的經歷使業內人士不得不擔心 紅牛 和加多寶同是天涯淪落人,最后落得相同的下場。即使 紅牛 起初就采用了和泰國 紅牛 以及奧地利 紅牛 完全不一樣的包裝也無法給 紅牛 增添勝算,因為加多寶經營“王老吉”商標也是自己設計紅色罐裝的包裝,但反而在后續被王老吉以包裝侵權再次告上法庭。
不過, 紅牛 還有一大“利器”。業內人士分析, 紅牛 的中文翻譯商標本身是 紅牛 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紅牛 公司”)注冊的,這是否意味著 紅牛 可以一直使用 紅牛 漢字標識的商標呢?對此,中國商報記者詢問了知識產權專家國浩律師事務所的邱翔,他介紹說,因為 紅牛 公司和天絲集團有代理合作關系,把翻譯后的名稱注冊商標在法律上有可能認定為通過不正當關系惡意注冊商標,具體的商標歸屬不好評判。
一切仍舊懸而未決, 紅牛 的商標續約問題要歸根到華彬集團、天絲集團、奧地利 紅牛 幾個利益相關方的利益牽扯。資料顯示,目前 紅牛 的母公司華彬集團、品牌持有者天絲集團和大股東奧地利 紅牛 正在就 紅牛 的商標授權問題進行焦灼的談判。
而資料顯示,奧地利 紅牛 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成立了瑞步飲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然而奧地利 紅牛 產品在中國市場名不見經傳,消費者腦中的“ 紅牛 ”就是華彬集團旗下 紅牛 公司生產的金罐 紅牛 。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 紅牛 在商標授權問題上不會步加多寶后塵,因為奧地利 紅牛 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銷售一直不景氣,其團隊、渠道、網絡等各個方面與深耕中國市場近25年的華彬集團都無法相提并論。并且,當前功能飲料市場競爭激烈,若此時將“ 紅牛 ”品牌交給奧地利 紅牛 ,會迅速失去大量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一旦降下來就很難再提高,這無論對天絲集團還是奧地利 紅牛 都是極不愿看到的,因此,天絲集團最大可能是將華彬集團和奧地利 紅牛 成立合資公司,進一步鞏固 紅牛 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
確實,國內功能飲料市場近幾年發展迅猛,競爭對手已經摩拳擦掌。具體而言,目前國內功能飲料除了 紅牛 之外,還有深圳市東鵬飲料實業有限公司旗下的東鵬特飲、廣州黑卡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旗下的黑卡、河南中沃實業有限公司旗下中沃能量等多家品牌。此外,眾多大企業也紛紛涉足,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推出尖叫,娃哈哈集團在2012年推出啟力,達利食品則在2013年推出樂虎。
“不過,天絲集團在這場談判中也有自己的籌碼,華彬集團目前除 紅牛 功能飲料以外的產品包括含氣功能飲料戰馬、高端瓶裝水VOSS、椰子水維他可可、果汁飲料果倍爽,而這些產品目前都尚不具規模,只有 紅牛 產品能增強華彬進駐商超的話語權,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天絲集團的態度才一直強硬。”朱丹蓬如是說。
確實,7月3日, 紅牛 發微博宣布投資1.98億元投資促銷活動,眾多業內人士因此解讀其續約問題得以解決,而天絲集團隨后把奧瑞金告上法庭可謂重拳回應。
那既然 紅牛 商標授權問題并為解決,此前又為何高調投資促銷呢?朱丹蓬認為, 紅牛 大筆投資促銷一是搶回前幾個月丟失的市場份額,二是提升經銷商和渠道的信心。
盡管外界對 紅牛 商標授權表示看好,但決策大權始終掌握在天絲集團手中。資料顯示, 紅牛 從去年年底就開始引入新的功能飲料產品“戰馬”,一直在渠道鋪貨,進入6月以來還頻頻在登上各大衛視的熒屏。業內人士分析,華彬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運作 紅牛 品牌,難度極高,當時功能飲料的受眾人群很少,可見華彬集團超凡的經營能力,此番如果商標續約失敗,能否依靠“戰馬”單品像加多寶那樣再創輝煌呢?
對此,朱丹蓬表示,雖然華彬集團有很強的市場運作能力,但一旦續約失敗,“戰馬”單品無法助力其突出重圍,因為“戰馬”自上市以來銷售業績就很不理想,況且其定位低端,推出之初就致力與東鵬特飲、黑卡等搶奪市場份額,主打三四線市場,只是 紅牛 產品的一個補充,而不能替代。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紅牛商標使用權之爭陷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