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場沉寂已久的 華堂 又一次因為關店而備受關注。
4月26日,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北京豐臺店的微信公眾號貼出閉店通知,將于5月15日關閉該店。界面新聞在此前走訪該店時得知,豐臺店是 華堂 在北京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門店,不過由于今年租約到期, 華堂 沒有選擇續約。
豐臺店關閉之后,北京 華堂 僅剩最后一家門店——亞運村店。盡管伊藤洋 華堂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今井誠表示不會關閉亞運村店,卻很難平息這最后一店遲早也將關閉的猜測。
據今井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北京的 華堂 門店自2008年以后基本處于虧損狀態,包括業績最好的亞運村門店。按照母公司的發展原則予以關停。不過亞運村店會保留,這是在社會責任與長期虧損關店的權衡當中所做的決定。
今井誠,這位北京 華堂 的最高負責人,2014年被從成都派來北京“救火”,彼時北京 華堂 在北京還有9家門店。此后的三年間,北京 華堂 接連關店,僅從去年4月至今,算上即將關閉的豐臺店, 華堂 先后關閉了5家門店。
5年前,亞運村門店年銷售達10億元以上,曾經是 華堂 北京業績最好的門店,該店店長曾在采訪時如此形容門店與顧客的關系:顧客就像婆婆,而經營者就像兒媳婦,無論兒媳婦怎么做,婆婆永遠有不滿意的地方。所以 華堂 這個“兒媳婦”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滿足“婆婆”的要求。現在看來,“婆婆”是越來越不滿意了。
僅剩一家的 華堂 未來在供應鏈、商品采購、門店協同等方面都可能面臨更高的成本和風險。
固守既有經營模式,是北京 華堂 經營失敗的重要原因。在購物中心興盛、餐飲休閑業態被重視的新消費時代,多數 華堂 商場未能大量引入上述業態,即便擁有日企資源優勢,也未能引入優衣庫、無印良品等來自日本的熱門品牌,在業態規劃和管理上處于劣勢。
反觀同樣來自日本的永旺商城,與 華堂 商場一樣,永旺進入中國市場時同樣采取了GMS(綜合百貨超市)業態,地下一層的自營超市加地上4-6層的百貨,在2012年永旺百貨撤離朝陽大悅城之后,永旺開始發展其自營的購物中心——永旺夢樂城,選址郊區,標配上千個停車場、自營超市、自營兒童業態等,加大餐飲業態和電影院的引進。
在永旺已經連續開設了數十家這樣的購物中心之后, 華堂 還停步于“正在研究購物中心這個發展方向”的階段。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只剩最后一家虧損門店 華堂離徹底退出北京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