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新華百貨控股權的一方為經營性股東 物美 、另一方為險資背景的上海寶銀系,在當前敏感的嚴管險資投資背景下,這樁爭奪戰更具眼球吸引力。那么,寶銀系會就勢逐步退出新華百貨,還是會上演更多戲碼繼續這場爭奪戰,顯然值得關注。
物美 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重新奪回上市公司新華百貨的控股權已經塵埃落定。前天,新華百貨發布了收購報告書,稱 物美 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北京綠色安全農產品物流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已合計增持新華百貨451.27萬股股份,持股達到32.94%,重新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長達一年的新華百貨控股股東和第一大股東分家的局面宣告結束。
物美 曾控股寧夏最大百貨企業
雖然 物美 是起家于北京的商業連鎖巨頭,不過它爭奪控股權的上市公司新華百貨則地處寧夏銀川,是當地最大的百貨商業企業。根據資料顯示,銀川新華百貨位于銀川市商業區的繁華地段,是由寧夏最大的國有商業企業——銀川市新華百貨商店經股份制改組,于1997年創立的寧夏首家商業類上市公司。
2006年4月, 物美 商業成功收購新華百貨2280萬股國有股份,成為新華百貨的控股股東。當時業內普遍認為,新華百貨將成為 物美 在西北地區開拓超市業務的發展平臺。不過此后, 物美 商業又與 物美 控股集團簽署協議, 物美 商業將所持有的新華百貨29.27%的股份轉讓給 物美 控股,用以作為對價收購 物美 控股持有的杭州天天 物美 商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杭州商業當時是浙江省最大的連鎖超市零售企業之一,時任 物美 商業董事長吳堅忠表示,此次收購符合公司專注于從事連鎖超市業務的發展戰略。新華百貨主營業務為百貨,有別于 物美 商業的連鎖超市的主營,因此將新華百貨從公司剝離,有利于公司及新華百貨分別專注于連鎖超市及百貨業務的發展,有利于各自的專業化發展。隨著 物美 控股逐步加大在百貨方面的力度,2006年11月底, 物美 控股全資的新華百貨在北京開業,這也是 物美 旗下第一家“自己打造”的“新華百貨”。
寶銀系7次增持奪下第一大股東
不過就在一年前,崔軍執掌的上海寶銀系先后通過7次增持,拿下了新華百貨32%的股權一舉成為第一大股東。自此,上海寶銀系與新華百貨原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物美 控股開始了長達一年的控制權之爭。雙方的較量包括在一系列涉及董事會組成的提案上,此后上海寶銀系提出的派駐代表進入董事會及提請的增發方案均未獲通過。
但在雙方的控制權爭奪中,新華百貨本身也很受傷—— 物美 系與崔軍的股權爭奪曾直接導致上市公司定增方案的流產,而這一定增方案本能為新華百貨子公司帶來擴張的資金,新開設10家門店。而上海寶銀系也曾希望將新華百貨打造成世界級別的公司,但這一希望也未被新華百貨董事會采納。因此,雙方的控制權爭奪其實已經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業務發展。
而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對于 物美 通過增持奪回新華百貨控制權,上交所也發出問詢函予以關注,要求公司核實并披露控股股東 物美 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公司股份首次達到已發行總股份30%的時點,以及自該時點至今的歷次增持日期、增持股份數量和占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比例。此外,要求其核實和披露,控股股東 物美 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上述增持行為的收購報告書披露情況是否觸發要約收購義務。
股權爭奪戰是否還會繼續?
對于 物美 以微弱優勢重新拿回大股東位置,上海寶銀系是否還會以繼續增持新華百貨股份進行較量呢?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了兩種可能性:上海寶銀系可以通過繼續增持獲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但在目前險資投資處于“人人喊打”的局面下,恐怕不太現實,尤其與其爭奪的控股權的 物美 是真正實操商業運營的股東,目前大環境不利于上海寶銀系繼續這場爭奪戰。而對于上海寶銀系的另一種選擇,則可以在股價拉升過程中獲得盈利,從而獲得投資性盈利,體面地退出。
物美 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重新奪回上市公司新華百貨的控股權已經塵埃落定。前天,新華百貨發布了收購報告書,稱 物美 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北京綠色安全農產品物流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已合計增持新華百貨451.27萬股股份,持股達到32.94%,重新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長達一年的新華百貨控股股東和第一大股東分家的局面宣告結束。
物美 曾控股寧夏最大百貨企業
雖然 物美 是起家于北京的商業連鎖巨頭,不過它爭奪控股權的上市公司新華百貨則地處寧夏銀川,是當地最大的百貨商業企業。根據資料顯示,銀川新華百貨位于銀川市商業區的繁華地段,是由寧夏最大的國有商業企業——銀川市新華百貨商店經股份制改組,于1997年創立的寧夏首家商業類上市公司。
2006年4月, 物美 商業成功收購新華百貨2280萬股國有股份,成為新華百貨的控股股東。當時業內普遍認為,新華百貨將成為 物美 在西北地區開拓超市業務的發展平臺。不過此后, 物美 商業又與 物美 控股集團簽署協議, 物美 商業將所持有的新華百貨29.27%的股份轉讓給 物美 控股,用以作為對價收購 物美 控股持有的杭州天天 物美 商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杭州商業當時是浙江省最大的連鎖超市零售企業之一,時任 物美 商業董事長吳堅忠表示,此次收購符合公司專注于從事連鎖超市業務的發展戰略。新華百貨主營業務為百貨,有別于 物美 商業的連鎖超市的主營,因此將新華百貨從公司剝離,有利于公司及新華百貨分別專注于連鎖超市及百貨業務的發展,有利于各自的專業化發展。隨著 物美 控股逐步加大在百貨方面的力度,2006年11月底, 物美 控股全資的新華百貨在北京開業,這也是 物美 旗下第一家“自己打造”的“新華百貨”。
寶銀系7次增持奪下第一大股東
不過就在一年前,崔軍執掌的上海寶銀系先后通過7次增持,拿下了新華百貨32%的股權一舉成為第一大股東。自此,上海寶銀系與新華百貨原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物美 控股開始了長達一年的控制權之爭。雙方的較量包括在一系列涉及董事會組成的提案上,此后上海寶銀系提出的派駐代表進入董事會及提請的增發方案均未獲通過。
但在雙方的控制權爭奪中,新華百貨本身也很受傷—— 物美 系與崔軍的股權爭奪曾直接導致上市公司定增方案的流產,而這一定增方案本能為新華百貨子公司帶來擴張的資金,新開設10家門店。而上海寶銀系也曾希望將新華百貨打造成世界級別的公司,但這一希望也未被新華百貨董事會采納。因此,雙方的控制權爭奪其實已經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業務發展。
而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對于 物美 通過增持奪回新華百貨控制權,上交所也發出問詢函予以關注,要求公司核實并披露控股股東 物美 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公司股份首次達到已發行總股份30%的時點,以及自該時點至今的歷次增持日期、增持股份數量和占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比例。此外,要求其核實和披露,控股股東 物美 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上述增持行為的收購報告書披露情況是否觸發要約收購義務。
股權爭奪戰是否還會繼續?
對于 物美 以微弱優勢重新拿回大股東位置,上海寶銀系是否還會以繼續增持新華百貨股份進行較量呢?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了兩種可能性:上海寶銀系可以通過繼續增持獲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但在目前險資投資處于“人人喊打”的局面下,恐怕不太現實,尤其與其爭奪的控股權的 物美 是真正實操商業運營的股東,目前大環境不利于上海寶銀系繼續這場爭奪戰。而對于上海寶銀系的另一種選擇,則可以在股價拉升過程中獲得盈利,從而獲得投資性盈利,體面地退出。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物美重新奪回上市公司新華百貨控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