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產業資本關注和政策支持的連鎖 便利店 、社區商業自此有了行業規范的約束和引導。受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委托,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起草制定的《北京市連鎖 便利店 行業規范(試行)》和《北京市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近日頒布實行,這也是北京首次出臺關于 便利店 和社區商業的行業規范。
《規范》本身有規范作用,但同時也是一個標準店、示范店的引導,還將成為未來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的有效依據。
示范標準出爐
為進一步提高行業規范化水平,北京市商務委匯總編制了生活性服務業行業標準、規范宣貫材料,旨在宣傳推廣生活性服務業現行有效的行業標準、規范。
生活性服務業行業標準、規范涉及蔬菜零售、餐飲(早餐)、 便利店 (超市)、家政服務、洗染、沐浴、美容美發、攝影、家電維修、再生資源回收、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等11個行業或業態。
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連鎖 便利店 行業規范(試行)》中看到,《規范》規定了 便利店 的基本特性、經營項目、服務內容;針對 便利店 的標準店、示范店等制定了相應配置指標。并從 便利店 的經營模式、企業性質、經營區域、消費客群、運營時間、運營指標六個方面制定了分類準則。
該《規范》相當詳細,特別是在標準 便利店 的設備規范、商品配置等方面有詳細的建議。其中,從城市功能、地理位置等因素考慮,根據“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城六區、平原、山區概念,將北京市 便利店 劃分為城六區 便利店 、平原 便利店 和山區 便利店 三類;從SKU、面積、營業收入等方面又將 便利店 劃分為A類 便利店 、B類 便利店 、C類 便利店 ,A類 便利店 面積在100-300平方米,SKU 1000-2000個,日均銷售額在1.5萬元以上。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方面表示,新規主要是對北京 便利店 業態起到示范作用,北京將建立一批標準店和示范店,并將加大對 便利店 的資金補貼和政策松綁,方便 便利店 搭載更多服務功能。
引導社區商業
社區商業雖為熱點,但未有成熟的發展模板,政策引導應運而生。
早在2014年,北京市就曾提出讓一些商場、超市、購物中心搭載7項服務的便民功能,成為“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在昨日公布的《規范》中,規定了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的具體設置與功能要求。
社區商業綜合體的功能分為基本功能,即購物、餐飲、生活基本服務(美容美發、家政、洗衣、再生資源回收)和延伸性功能,即休閑娛樂、教育培訓。其中基本功能中包含菜市場(店)、生鮮超市、綜合超市、社區超市、 便利店 、藥店、早餐店等必備型業態以及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應設置的購物、餐飲等基礎社區商業服務業態。
北京市商務委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北京市累計建成28家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基本涵蓋餐飲、生鮮便利、家政、修理、洗染、美容美發、代收代繳等7種便民服務業態,同時還具備預約服務、上門配送等拓展服務功能。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社區生活服務業發展部主任王洪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全國范圍內,社區商業都是一個熱點,但現在并沒有哪個城市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關于社區的概念各地理解也都不同,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參考,大家都在摸索未來的方向,“北京市商務委方面是希望通過規范來帶動主體單位,扶持主體單位嘗試滿足社區消費者需求的組合業態,而不是單純的購物中心或者超市、 便利店 等,未來也將依據規范對社區商業企業有相關的政策支持”。
據了解,該行業規范出臺后,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新建和改造升級的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可參照此規范配置。
改善發展軟環境
北京市商務委副主任申金升不久前在2016北京商業高峰論壇上曾表示,社區商業的企業形態和業態比較多,在發展的軟環境特別是標準化方面還有差距。一定意義上,規范化程度和標準化程度不夠或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商業在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合理擴張。
分析認為,此次雙《規范》對 便利店 和社區商業便民綜合體的科學分類和要求,有利于下一步繼續通過《規范》的實現對生活性服務業的有序化管理。雙《規范》出臺不僅是對全市 便利店 和社區商業便民綜合體進行的廣泛而及時的基礎性指導,也是對未來相關標準的統領和協調。
記者從相關方面了解到,北京便民服務業態的連鎖化率在逐年提高。蔬菜零售、 便利店 、早餐、洗染、美容美發、家政服務、末端物流配送和再生資源回收等8項基本便民服務網點連鎖化率由2015年底的24.3%提高到2016年10月底的29.4%,提高了5.1個百分點。
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六個城區8項基本便民服務網點連鎖化率由2015年底的29.3%提高到2016年10月底的34.8%,提高了5.5個百分點。
《規范》本身有規范作用,但同時也是一個標準店、示范店的引導,還將成為未來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的有效依據。
示范標準出爐
為進一步提高行業規范化水平,北京市商務委匯總編制了生活性服務業行業標準、規范宣貫材料,旨在宣傳推廣生活性服務業現行有效的行業標準、規范。
生活性服務業行業標準、規范涉及蔬菜零售、餐飲(早餐)、 便利店 (超市)、家政服務、洗染、沐浴、美容美發、攝影、家電維修、再生資源回收、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等11個行業或業態。
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連鎖 便利店 行業規范(試行)》中看到,《規范》規定了 便利店 的基本特性、經營項目、服務內容;針對 便利店 的標準店、示范店等制定了相應配置指標。并從 便利店 的經營模式、企業性質、經營區域、消費客群、運營時間、運營指標六個方面制定了分類準則。
該《規范》相當詳細,特別是在標準 便利店 的設備規范、商品配置等方面有詳細的建議。其中,從城市功能、地理位置等因素考慮,根據“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城六區、平原、山區概念,將北京市 便利店 劃分為城六區 便利店 、平原 便利店 和山區 便利店 三類;從SKU、面積、營業收入等方面又將 便利店 劃分為A類 便利店 、B類 便利店 、C類 便利店 ,A類 便利店 面積在100-300平方米,SKU 1000-2000個,日均銷售額在1.5萬元以上。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方面表示,新規主要是對北京 便利店 業態起到示范作用,北京將建立一批標準店和示范店,并將加大對 便利店 的資金補貼和政策松綁,方便 便利店 搭載更多服務功能。
引導社區商業
社區商業雖為熱點,但未有成熟的發展模板,政策引導應運而生。
早在2014年,北京市就曾提出讓一些商場、超市、購物中心搭載7項服務的便民功能,成為“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在昨日公布的《規范》中,規定了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的具體設置與功能要求。
社區商業綜合體的功能分為基本功能,即購物、餐飲、生活基本服務(美容美發、家政、洗衣、再生資源回收)和延伸性功能,即休閑娛樂、教育培訓。其中基本功能中包含菜市場(店)、生鮮超市、綜合超市、社區超市、 便利店 、藥店、早餐店等必備型業態以及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應設置的購物、餐飲等基礎社區商業服務業態。
北京市商務委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北京市累計建成28家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基本涵蓋餐飲、生鮮便利、家政、修理、洗染、美容美發、代收代繳等7種便民服務業態,同時還具備預約服務、上門配送等拓展服務功能。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社區生活服務業發展部主任王洪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全國范圍內,社區商業都是一個熱點,但現在并沒有哪個城市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關于社區的概念各地理解也都不同,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參考,大家都在摸索未來的方向,“北京市商務委方面是希望通過規范來帶動主體單位,扶持主體單位嘗試滿足社區消費者需求的組合業態,而不是單純的購物中心或者超市、 便利店 等,未來也將依據規范對社區商業企業有相關的政策支持”。
據了解,該行業規范出臺后,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新建和改造升級的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可參照此規范配置。
改善發展軟環境
北京市商務委副主任申金升不久前在2016北京商業高峰論壇上曾表示,社區商業的企業形態和業態比較多,在發展的軟環境特別是標準化方面還有差距。一定意義上,規范化程度和標準化程度不夠或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商業在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合理擴張。
分析認為,此次雙《規范》對 便利店 和社區商業便民綜合體的科學分類和要求,有利于下一步繼續通過《規范》的實現對生活性服務業的有序化管理。雙《規范》出臺不僅是對全市 便利店 和社區商業便民綜合體進行的廣泛而及時的基礎性指導,也是對未來相關標準的統領和協調。
記者從相關方面了解到,北京便民服務業態的連鎖化率在逐年提高。蔬菜零售、 便利店 、早餐、洗染、美容美發、家政服務、末端物流配送和再生資源回收等8項基本便民服務網點連鎖化率由2015年底的24.3%提高到2016年10月底的29.4%,提高了5.1個百分點。
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六個城區8項基本便民服務網點連鎖化率由2015年底的29.3%提高到2016年10月底的34.8%,提高了5.5個百分點。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北京市連鎖便利店行業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