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海底撈 在國內首個商業綜合體旭海時代廣場正式營業。據了解,旭海時代廣場項目位于四川簡陽市東城新區中心,處于東城新區規劃的政務、商務核心區。該購物中心共5層,其中地下一層、地面四層,包含2442輛非機動停車位及550個機動停車位。建成后將成為東城新區的商業中心,未來簡陽市民購物、休閑娛樂、餐飲、聚會的消費匯聚地。
值得注意的是,旭海時代廣場是由一家餐飲企業—— 海底撈 集團全額投資修建的自持商業綜合體,總建面13萬平方米,其中商業6萬平方米,該項目未來將致力于打造成一家集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簡陽市為成都市代管的縣級市,人口約148萬,是 海底撈 董事長張勇的家鄉所在地。記者了解到,旭海時代廣場在開業當日即迎來20余萬人次客流量,這對于簡陽市這樣一個縣級市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而更加值得關注的是,一家由餐飲企業操盤的購物中心,跨界商業地產的新游戲, 海底撈 究竟玩得轉嗎?
跨界有先例
在零售市場利潤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百貨、超市等零售商企業以及餐飲跨界新領域早已不是新鮮事,其中餐飲企業默默進行商業地產的開發在界內也早有先例。
以賣漢堡薯條發家的麥當勞為例,除去主營的連鎖餐飲業務,在商業地產領域中,麥當勞可謂早已狠狠賺了一筆。
一般來說,麥當勞會根據自己的選址標準選出合適的地塊,直接買地或者與該地塊所有者簽訂20-30年的租賃合約,再迅速建起快餐店,然后開始尋找商業經營伙伴將快餐店授權給他們經營,并收取授權費和商鋪的租金,或直接當“包租公”或選擇擔任“二房東”的角色。
由此,麥當勞的收入來源有三塊,分別是房地產運營收入、加盟收入和直營店盈余。其中加盟者很少有足夠資金直接購買商業地產或者一次性支付全額租金,麥當勞就負責幫助加盟商選址開店,并租給加盟商,獲取其中差額利潤,這一塊成為了麥當勞主要的收入來源。
資料顯示,在麥當勞全球超過1萬家的快餐店中,60%屬于直營店,剩下的40%則屬于麥當勞向當地房地產商承租再租給加盟商的,這40%的房地產收入成為麥當勞主要收入。
而據麥當勞財報顯示,麥當勞1/3的收入來自直營店,2/3來自于加盟店,而房地產收入又占加盟店收入的90%左右。
以麥當勞在中國的第一家分店為例,該店處于北京東單大街與長安街接口處的黃金地段,上世紀80年代末入駐時人們對土地的價值還知之甚少,后來附近地區改造,麥當勞僅靠拆遷就大賺了一大筆。直到那時人們才開始真正了解到麥當勞選址眼光的獨到與犀利。
雖說餐飲業態近年來火爆,成為各大購物中心爭搶加碼的業態,但餐飲企業依然面臨成本高、人工高、房租高、水電高以及盈利降低的“四高一低”難題,餐飲企業進軍房地產,開辟多元利益來源渠道,謀求利益最大化,但就目前來看,難度仍舊不小。
2014年真功夫就曾在廣州南沙拿到一塊地,雖然真功夫否認了跨界房地產的說法,表示南沙拿地僅是出于集團長遠發展需要考慮,該地將用于建設真功夫集團總部,但是這一說法依然難打消外界的猜測。
同樣,曾被稱為“中國餐飲第一股”的湘鄂情在2011年的時候也嘗試涉足地產, 不過2013年9月,湘鄂情發布公告稱,其在武漢“臺北路72號”的項目中,因合作方隱瞞了土地使用權曾被法院查封的真相,并騙取公司6000萬元,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計提壞賬準備。毫無土地開發經驗的湘鄂情也為自己盲目涉獵新領域的動作買了單。
傳統老字號餐飲企業西安飲食2003年曾掀起造MALL運動,意圖進軍商業地產。西安飲食宣布斥資20億打造多位一體的“高新MALL”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一直處于拆遷和招商引資的初級階段。2006年西安飲食終于解除了實施該項目的土地合同,并收回土地出讓金及補償金,這個寄托西安飲食戰略轉型希望的造MALL運動最終折戟。
四海集團也是其中一員,四海集團提出餐飲與房地產拓展“兩條腿”戰略。據悉,四海集團在廣州萬博商圈打造的首個商業綜合體四海城,集國際公寓、主題購物公園、精品酒店、甲級寫字樓、體驗式美食娛樂天地于一體。項目占地面積近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38萬平方米,商業部分預計明年開業,將打造成廣州首個全天候購物公園。
分析人士表示,餐飲企業跨界商業地產,是餐飲企業在利潤受擠壓之下做出的主動轉型,相對而言,餐飲與商業地產有密切關系,跨界商業地產尚有一定優勢,不過在如今商業地產紅海之中,對于運營經驗缺乏、資金不足的餐飲企業而言,轉型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進軍商業地產
與麥當勞默默無聞地在商業地產領域發展不同的是, 海底撈 這回大張旗鼓開起了購物中心。運營商鋪與運營體量龐大的購物中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根本性質決定了 海底撈 的這一步棋注定無法走得“低調”。
早在2012年就有消息傳出: 海底撈 將在其大本營四川簡陽拿一宗商業用地,不過此消息一直未得到 海底撈 正面的回應。直到今年2月24日, 海底撈 與簡陽市正式簽署協議, 海底撈 進軍商業地產事實才真正被證實。
據了解,隨著2015年1月成都新機場選址的落戶以及2015年12月成都“二繞”全線通車,串聯起包括簡陽在內成都“1小時經濟圈”所有高速公路,簡陽時代廣場迎來發展的商機,也成為吸引大牌商家進駐的優勢籌碼。
海底撈 董事長張勇表示,在簡陽建設購物中心一方面是鑒于他的故鄉情結,一方面則是要加速 海底撈 在四川的拓展速度。長期以來,因被認為不符合四川人口味, 海底撈 在四川拓展并不理想,張勇希望通過總部基地帶動 海底撈 在四川迅速開花。據了解,截至2016年2月24日, 海底撈 四川門店僅3家,隨著 海底撈 簡陽購物中心的開業,張勇相信借此機會能帶動 海底撈 在四川迅速拓展。
據悉,目前萬達影院、永輝超市、 海底撈 火鍋、屈臣氏、肯德基、月亮村KTV、盒家歡樂世界、炳文圖書館、黃記煌三汁燜鍋、Apple專賣、熱風、VERO MODA、ONLY、SELECTED、周大生珠寶等知名品牌已經進駐。
不過,針對 海底撈 跨界商業地產,外界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表示, 海底撈 進軍商業地產可以為其上市增添一些籌碼,隨著餐飲業利潤率不斷下滑, 海底撈 也迫切需要通過開發其他的商業模式來拓寬企業自身的盈利渠道。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拓展新的經營模式,有利于餐飲企業減緩目前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進而帶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但在業界看來,相比于自己買地做餐飲,餐飲企業變身“地主”難度更大。因為目前我國購物中心已處于過剩狀態,優質品牌稀缺已成為招商難題。針對旭海時代廣場具體的招商及出租情況,截至發稿日, 海底撈 未就記者的提問予以回復。
業務重心轉移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四川 海底撈 總收入分別為43.5億元、49.9億元、50.85億元,營收呈現收窄趨勢,據頤海國際披露, 海底撈 集團2016年至2019年未來四年還將新增超300家門店。
在拓展商業版圖的計劃中,大部分企業都是希望將規模越做越大,然而觀察 海底撈 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卻是在不斷把自己做“小”。
2016年7月13日, 海底撈 旗下子公司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海底撈 終于借助頤海,邁出了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此同時,從 海底撈 拆分出來的蜀海,也在IPO審批的道路上,如果蜀海也成功IPO, 海底撈 將創造餐飲業的多項紀錄。而最新的消息稱,張勇還將進一步加大分拆企業的力度,將品牌部分拆出去,成立獨立的“廣告公司”,據說在新公司,品牌部員工持股比例達到49%。
為此,有分析人士表示,除了近年來 海底撈 不斷拓展門店帶來業績提升外,簡陽時代廣場項目或也是其為上市所做的準備。
還有來自 海底撈 的內部觀點表示,拆分之后, 海底撈 的體系實現了重心轉移。過去 海底撈 以門店為核心,帶動其它業務發展,拆分之后, 海底撈 體系的重心轉移到供應鏈上,以供應鏈去整合更多資源。比如微海咨詢,前身是 海底撈 片區人事部,對內做招聘以及培訓,從 海底撈 獨立出來之后,為包括 海底撈 在內的所有餐飲企業、服務企業提供新員工招聘、培訓、人事外包等服務。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 海底撈 已經分拆出了頤海底料、蜀海供應鏈、微海咨詢、海海科技等7個公司。這些公司將從服務 海底撈 ,逐漸轉變為服務整個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旭海時代廣場是由一家餐飲企業—— 海底撈 集團全額投資修建的自持商業綜合體,總建面13萬平方米,其中商業6萬平方米,該項目未來將致力于打造成一家集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簡陽市為成都市代管的縣級市,人口約148萬,是 海底撈 董事長張勇的家鄉所在地。記者了解到,旭海時代廣場在開業當日即迎來20余萬人次客流量,這對于簡陽市這樣一個縣級市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而更加值得關注的是,一家由餐飲企業操盤的購物中心,跨界商業地產的新游戲, 海底撈 究竟玩得轉嗎?
跨界有先例
在零售市場利潤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百貨、超市等零售商企業以及餐飲跨界新領域早已不是新鮮事,其中餐飲企業默默進行商業地產的開發在界內也早有先例。
以賣漢堡薯條發家的麥當勞為例,除去主營的連鎖餐飲業務,在商業地產領域中,麥當勞可謂早已狠狠賺了一筆。
一般來說,麥當勞會根據自己的選址標準選出合適的地塊,直接買地或者與該地塊所有者簽訂20-30年的租賃合約,再迅速建起快餐店,然后開始尋找商業經營伙伴將快餐店授權給他們經營,并收取授權費和商鋪的租金,或直接當“包租公”或選擇擔任“二房東”的角色。
由此,麥當勞的收入來源有三塊,分別是房地產運營收入、加盟收入和直營店盈余。其中加盟者很少有足夠資金直接購買商業地產或者一次性支付全額租金,麥當勞就負責幫助加盟商選址開店,并租給加盟商,獲取其中差額利潤,這一塊成為了麥當勞主要的收入來源。
資料顯示,在麥當勞全球超過1萬家的快餐店中,60%屬于直營店,剩下的40%則屬于麥當勞向當地房地產商承租再租給加盟商的,這40%的房地產收入成為麥當勞主要收入。
而據麥當勞財報顯示,麥當勞1/3的收入來自直營店,2/3來自于加盟店,而房地產收入又占加盟店收入的90%左右。
以麥當勞在中國的第一家分店為例,該店處于北京東單大街與長安街接口處的黃金地段,上世紀80年代末入駐時人們對土地的價值還知之甚少,后來附近地區改造,麥當勞僅靠拆遷就大賺了一大筆。直到那時人們才開始真正了解到麥當勞選址眼光的獨到與犀利。
雖說餐飲業態近年來火爆,成為各大購物中心爭搶加碼的業態,但餐飲企業依然面臨成本高、人工高、房租高、水電高以及盈利降低的“四高一低”難題,餐飲企業進軍房地產,開辟多元利益來源渠道,謀求利益最大化,但就目前來看,難度仍舊不小。
2014年真功夫就曾在廣州南沙拿到一塊地,雖然真功夫否認了跨界房地產的說法,表示南沙拿地僅是出于集團長遠發展需要考慮,該地將用于建設真功夫集團總部,但是這一說法依然難打消外界的猜測。
同樣,曾被稱為“中國餐飲第一股”的湘鄂情在2011年的時候也嘗試涉足地產, 不過2013年9月,湘鄂情發布公告稱,其在武漢“臺北路72號”的項目中,因合作方隱瞞了土地使用權曾被法院查封的真相,并騙取公司6000萬元,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計提壞賬準備。毫無土地開發經驗的湘鄂情也為自己盲目涉獵新領域的動作買了單。
傳統老字號餐飲企業西安飲食2003年曾掀起造MALL運動,意圖進軍商業地產。西安飲食宣布斥資20億打造多位一體的“高新MALL”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一直處于拆遷和招商引資的初級階段。2006年西安飲食終于解除了實施該項目的土地合同,并收回土地出讓金及補償金,這個寄托西安飲食戰略轉型希望的造MALL運動最終折戟。
四海集團也是其中一員,四海集團提出餐飲與房地產拓展“兩條腿”戰略。據悉,四海集團在廣州萬博商圈打造的首個商業綜合體四海城,集國際公寓、主題購物公園、精品酒店、甲級寫字樓、體驗式美食娛樂天地于一體。項目占地面積近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38萬平方米,商業部分預計明年開業,將打造成廣州首個全天候購物公園。
分析人士表示,餐飲企業跨界商業地產,是餐飲企業在利潤受擠壓之下做出的主動轉型,相對而言,餐飲與商業地產有密切關系,跨界商業地產尚有一定優勢,不過在如今商業地產紅海之中,對于運營經驗缺乏、資金不足的餐飲企業而言,轉型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進軍商業地產
與麥當勞默默無聞地在商業地產領域發展不同的是, 海底撈 這回大張旗鼓開起了購物中心。運營商鋪與運營體量龐大的購物中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根本性質決定了 海底撈 的這一步棋注定無法走得“低調”。
早在2012年就有消息傳出: 海底撈 將在其大本營四川簡陽拿一宗商業用地,不過此消息一直未得到 海底撈 正面的回應。直到今年2月24日, 海底撈 與簡陽市正式簽署協議, 海底撈 進軍商業地產事實才真正被證實。
據了解,隨著2015年1月成都新機場選址的落戶以及2015年12月成都“二繞”全線通車,串聯起包括簡陽在內成都“1小時經濟圈”所有高速公路,簡陽時代廣場迎來發展的商機,也成為吸引大牌商家進駐的優勢籌碼。
海底撈 董事長張勇表示,在簡陽建設購物中心一方面是鑒于他的故鄉情結,一方面則是要加速 海底撈 在四川的拓展速度。長期以來,因被認為不符合四川人口味, 海底撈 在四川拓展并不理想,張勇希望通過總部基地帶動 海底撈 在四川迅速開花。據了解,截至2016年2月24日, 海底撈 四川門店僅3家,隨著 海底撈 簡陽購物中心的開業,張勇相信借此機會能帶動 海底撈 在四川迅速拓展。
據悉,目前萬達影院、永輝超市、 海底撈 火鍋、屈臣氏、肯德基、月亮村KTV、盒家歡樂世界、炳文圖書館、黃記煌三汁燜鍋、Apple專賣、熱風、VERO MODA、ONLY、SELECTED、周大生珠寶等知名品牌已經進駐。
不過,針對 海底撈 跨界商業地產,外界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表示, 海底撈 進軍商業地產可以為其上市增添一些籌碼,隨著餐飲業利潤率不斷下滑, 海底撈 也迫切需要通過開發其他的商業模式來拓寬企業自身的盈利渠道。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拓展新的經營模式,有利于餐飲企業減緩目前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進而帶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但在業界看來,相比于自己買地做餐飲,餐飲企業變身“地主”難度更大。因為目前我國購物中心已處于過剩狀態,優質品牌稀缺已成為招商難題。針對旭海時代廣場具體的招商及出租情況,截至發稿日, 海底撈 未就記者的提問予以回復。
業務重心轉移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四川 海底撈 總收入分別為43.5億元、49.9億元、50.85億元,營收呈現收窄趨勢,據頤海國際披露, 海底撈 集團2016年至2019年未來四年還將新增超300家門店。
在拓展商業版圖的計劃中,大部分企業都是希望將規模越做越大,然而觀察 海底撈 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卻是在不斷把自己做“小”。
2016年7月13日, 海底撈 旗下子公司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海底撈 終于借助頤海,邁出了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此同時,從 海底撈 拆分出來的蜀海,也在IPO審批的道路上,如果蜀海也成功IPO, 海底撈 將創造餐飲業的多項紀錄。而最新的消息稱,張勇還將進一步加大分拆企業的力度,將品牌部分拆出去,成立獨立的“廣告公司”,據說在新公司,品牌部員工持股比例達到49%。
為此,有分析人士表示,除了近年來 海底撈 不斷拓展門店帶來業績提升外,簡陽時代廣場項目或也是其為上市所做的準備。
還有來自 海底撈 的內部觀點表示,拆分之后, 海底撈 的體系實現了重心轉移。過去 海底撈 以門店為核心,帶動其它業務發展,拆分之后, 海底撈 體系的重心轉移到供應鏈上,以供應鏈去整合更多資源。比如微海咨詢,前身是 海底撈 片區人事部,對內做招聘以及培訓,從 海底撈 獨立出來之后,為包括 海底撈 在內的所有餐飲企業、服務企業提供新員工招聘、培訓、人事外包等服務。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 海底撈 已經分拆出了頤海底料、蜀海供應鏈、微海咨詢、海海科技等7個公司。這些公司將從服務 海底撈 ,逐漸轉變為服務整個社會。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海底撈跨界開出首家購物中心 能否玩得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