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生鮮”開。眼瞅著天貓聯(lián)手新西蘭貿易部開賣新西蘭生蠔,京東也不甘示弱地拉上了澳大利亞貿委會開賣起澳大利亞牛排來。
眼下,生鮮電商引來天貓、京東、順豐、蘇寧等各行業(yè)大佬紛紛涉足,原本電商的最后一塊處女地也被開墾。不過,對于巨頭而言,更大的吸引力還來自于:目前通過網絡交易的生鮮產品占其比例尚不足1%,市場潛力極為可觀。
近日,記者采訪本地賣家了解到,盡管生鮮網購是一片藍海,但在這片海域“駕船”恐怕還不好“開”。因為一方面生鮮品類的保鮮周期短、庫存成本高、物流難,另一方面多家生鮮電商爭鋒太烈。
天貓“發(fā)狠”:72小時海鮮到貨不活包賠
“親,黑金鮑和生蠔送到了!請檢查是否全部鮮活,不活包賠哦!”近來,天貓發(fā)力生鮮市場,這樣的宣傳語不禁吊起了很多網友的胃口。對于喜歡吃海鮮的市民,除了本地海鮮,若想嘗嘗“舶來品”再也不用花費昂貴的代價去國外嘗鮮,現(xiàn)在上網下訂單,只需動動手指72小時進口海鮮就會漂洋過海來到你的飯碗里。
不過,正如網友王琳所言,她難以想象帶著生命的海鮮,被捕撈之后狂飆一萬多公里,從最靠近南極的南緯40°冰冷水域的海里送到消費者家里,只需要不到72小時!記者從天貓商城公關部門了解到,海鮮從新西蘭上岸開始,到配送到消費者手中,中間要經歷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新西蘭供貨商加工分揀、空運到上海、報關、商家包裝發(fā)貨、物流公司配送。據(jù)悉,72小時是全球進口商品完成供應鏈全流程目前可能做到的時間極限。在與新西蘭政府確認合作后,天貓利用海量數(shù)據(jù)分析,鎖定了生蠔等海鮮的消費目標城市,提前進行預售;另外,通過菜鳥網絡的物流數(shù)據(jù)平臺分析配送時效以及配送覆蓋深度,然后聯(lián)合順豐等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確認配送目標城市。“我們對售后服務進行嚴格的控制,承諾百分之百不活包賠。”據(jù)天貓負責人介紹,因首次開創(chuàng)活送海鮮服務,消費者可以在簽收當天判斷海鮮商品是否存活,天貓將采取一系列保障消費者權益措施確保“不活包賠”:消費者在當天發(fā)起退款申請?zhí)峁┳C據(jù),商家將按照個數(shù)等比例確定退款金額。
大佬混戰(zhàn):京東蘇寧順豐加入戰(zhàn)局
天貓此次的加入,無疑將生鮮電商的戰(zhàn)火再次升級。可以說,生鮮產品的電商戰(zhàn)在今年愈演愈烈,我買網、順豐優(yōu)選、京東、蘇寧易購等也紛紛加入戰(zhàn)局,眼下可謂是大佬混戰(zhàn)的年代,而記者發(fā)現(xiàn)2014年做網上生鮮,除了新奇特,還有了“全進口”的趨勢:比如有冷鏈配送條件的順豐,高端海鮮商品數(shù)量在其電商網站順豐優(yōu)選中正在逐漸增大,目前在售的有加拿大野生北極蝦、西班牙紅蝦、阿拉斯加銀鱈魚、智利帝王蟹、蘇格蘭進口黃金蟹等。中糧旗下的我買網同樣也有蘇格蘭野生黃金蟹、阿拉斯加真鱈魚、厄瓜多爾活凍白蝦在銷售。還有蘇寧易購,有大量波士頓龍蝦、挪威三文魚、美國黑鱈魚。
“實際上,生鮮電商正迎合了‘宅’的消費新需求,也符合國人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的趨勢,讓蔬菜水果肉禽蛋等等,都能‘不出國門吃到進口’。”據(jù)京東商城媒介公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據(jù)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蕢鶯春透露,京東有超過4700萬的活躍用戶,其中大部分用戶注重生活品質和食品安全。“從銷售模式上看,目前生鮮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天貓、京東、1號店等為代表的綜合電商,第二類是以易果網、天天果園等為代表的垂直電商,第三類則是以順豐優(yōu)選為代表的快遞系。其中,綜合電商基本以開放平臺為主,采取讓商家自主入駐的方式,由后者自行配送;垂直電商則完全采取自主經營,賺取進銷差價;快遞公司則主要背靠強大的快遞平臺,采用供應商供貨、快遞公司統(tǒng)一銷售。”青島制造總經理宮寧如是說。
超市不會輕易放棄生鮮陣地
看到電商來勢洶洶,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超市并不是處于毫無還手之力的狀態(tài)。喜歡去實體店購物的消費習慣不會立即改變,很多商品也不適合在網上購買。超市目前最大的競爭力還是來自于生鮮產品。
1號店、京東商城、天貓等電商開設了生鮮頻道,但網上購買生鮮產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比如當季海鮮、蔬菜,一旦配送不及時,品質難以保證。尤其是到了夏季,速凍產品的配送更是一大難題。“青島各大連鎖超市做生鮮經驗豐富,有專門的配送、存儲設施。“佳世客相關負責人高山表示。消費者買了立即就能帶回去,不用擔心產品的保存。根據(jù)記者的觀察,受物流發(fā)展限制,電商在中小城市的影響力不如超市,在中小城市后者扮演著綜合商場的角色。
超市接下來將會提高生鮮的客戶體驗,多開展試吃活動來帶動生鮮類的銷售。沃爾瑪超市華東區(qū)公關總監(jiān)李先生表示,他們非常關注生鮮產品。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質量,沃爾瑪正在逐步推行門店自制熟食這一舉措。由于生鮮產品對存儲場所、冷鏈配送要求高,除了普通的物流配送中心,沃爾瑪超市在國內已經建有近十個生鮮配送中心。
本地超市巨頭發(fā)力冷鏈物流
其實,佳世客、利群的超市在本土做得風生水起,他們在幾年前就尋求新的突破。佳世客的網上商城、利群的冷鏈物流都在業(yè)內頗有影響。
記者了解到,2010年利群集團斥巨資建造農產品冷鏈及生鮮物流加工配送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該物流中心具備生產、加工、驗收、倉儲、分揀、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設計符合HACCP要求,可滿足50家左右萬米以上門店及1000家便利店的生鮮配送需求。“超市生鮮管理的難點之一是非標準生鮮品的成本核算與控制,建立連鎖超市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后,超市賣場內的諸多生鮮管理難題會集中上移至生鮮加工配送中心,使得賣場生鮮管理趨于標準化,有效降低管理難度。另一方面,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又會對信息系統(tǒng)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生鮮產品成本核算與控制,包括:毛利目標確定和分解、產品成本核算、單品管理等幾個環(huán)節(jié),提高生產加工標準化水平;二是加工配送響應速度,一般要在24小時內完成一輪配送作業(yè),確保每天配送一次,有些小型連鎖店鋪因存貨空間不足,或者出于保鮮銷售考慮,每天兩次甚至三次的配送需求都可能出現(xiàn)。”青島利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而緊隨其后,2011年青島永旺東泰商業(yè)有限公司發(fā)力佳世客網上商城,永旺配備了專業(yè)冷凍冷藏設備,自建物流體系,靈活快捷,當日12點前訂貨當天即可送貨。
【問題】發(fā)掘冷鏈市場得先“燒錢”
相對于電商大佬來說,可以說生鮮市場的發(fā)掘是要伴隨著燒錢開始的。這一點也是為何一般的企業(yè)做不起來的重要原因所在。
“最嬌嫩的水果藍莓只能放兩層;蘋果和香蕉絕不能放一起,因為那樣會催熟;任何葉菜都不能在一捆菜的中間遇水,葉菜的包裝必須扎有小孔讓它們能夠呼吸……”在談及電商生鮮的保鮮難度時,曾有人這樣向描述。
記者從業(yè)內人士處了解到,生鮮食品不同于干貨,對存儲溫度、濕度、衛(wèi)生等環(huán)境要求很高,必須有專門的冷藏設備。一旦客戶收到的菜賣相不好,很容易影響其再次購買。自建冷鏈中心,已經花去千萬投資,冷庫、人工等,每一項都耗資巨大。額外的物流車、人力資源、冷庫建設的巨額成本使得生鮮電商仍然難言盈利。
“生鮮電商是個‘燒錢’行業(yè),對于中小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建議不要貿然投入到生鮮電商這樣的死海中去,生鮮電商投入多,周期長,不賺錢甚至賠錢,沒有巨量的資金支持,一般人請慎重考慮。”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崔迅表示。
【消費者】除非買不到否則不愿網購
昨日,記者采訪了幾十位市民,詢問他們如何購買生鮮產品,結果九成以上的市民表示都是在農貿市場、超市購買,只有幾個年輕人表示偶爾會在網上“嘗鮮”,買點超市里買不到的。比如,市民梁女士說:“我在本來生活網上買過褚橙,當時搶購了一箱。像這樣的行為也就是偶然為之,是因為這樣的產品身邊買不到,覺得挺有意思的。其他能買到的東西,還是周圍的商超方便實惠,產品又新鮮。”
還有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她工作忙,曾經聽人家說可以在網上訂菜,她試過一次,結果不僅因為物流不給力耽誤了吃飯,而且發(fā)到的貨品也不新鮮。“本來想省事,結果更麻煩了,搞得家里無米下炊,還被家里人埋怨了一頓。最后,還是老老實實地去農貿市場買,我寧愿一次多備點。”
記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市民對網購生鮮還是不“感冒”,市民崔女士說“逛超市是種樂趣,買的也放心”反映了不少消費者目前的心態(tài)。眼下,大部分市民認為超市在經營生鮮產品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它不僅覆蓋范圍廣,而且價位相對平民化。而電商生鮮產品配送范圍受限制,品類也以高端產品居多。因此,不少大型超市開始發(fā)力生鮮產品,這似乎是他們最后的堅守陣地。
【養(yǎng)殖戶】網上賣海參感覺不太靠譜
今年海參鮑魚的價格是一瀉千里,市場價格攔腰折半。作為生鮮市場的上游,青島本地的養(yǎng)殖戶們能否開拓網絡市場呢?即便如此,青島本地的參鮑養(yǎng)殖戶們卻大多選擇堅守陣地,和互聯(lián)網大佬們相比,他們可是沒什么“觸網”的打算,宋福松就是其中一個。
即墨田橫的海參養(yǎng)殖戶宋福松家里養(yǎng)殖海參已經10多年了,生意從去年開始急轉直下,訂貨量少了一半,今年海參的批發(fā)價格也從最高時候的110元/斤跌到了現(xiàn)在的50元/斤,跌去了一大半。而對于她來說,市場的變幻莫測讓她看不清方向,也不知道該如何打開僵局。當記者詢問是否打算通過電商平臺開拓市場時,她連連搖頭:“我們這樣的養(yǎng)殖戶不懂電商,而且網上賣海參不像是賣干參方便運輸,新鮮的海產品哪能掛在網上賣?不現(xiàn)實。”而記者采訪宋福松身邊的養(yǎng)殖戶也都沒有在網上賣海鮮的打算。
其實,宋福松對“觸網”也不是排斥,而更多的是自己是“門外漢”也不知道怎么做。她說:“如果有天貓這樣的平臺可是好,要是有人來收購產品,我們只管發(fā)貨那沒問題。如果讓我們這樣的養(yǎng)殖戶自己上網賣,那太不靠譜了。我朋友有開網店的,今后倒是打算可以先掛在他的店里代賣一下,看看有沒有銷路。”
【樣本】三個本地小老板的“生鮮經”
生鮮電商被稱為電商界的最后一片藍海,受供應鏈、物流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鮮電商行業(yè)在發(fā)展的同時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大電商都如此,更何況小電商的艱難生存?在島城電子商務的風波沉浮中,一家家生鮮電商登場又退場,但是也有人在這片藍海中奮勇前行。
1個傳統(tǒng)老板的無奈與堅守
青島市水產批發(fā)市場福鑫水產的老板張林從事海貨生意已經22年了。從1992年開始,在海鮮生意鼎盛的年代里,他曾經“一個月賣海貨沒睡過囫圇覺”,生意好的時候月入兩萬元是常事。
而做生意就是此一時,彼一時,原本靠“經驗”吃飯的年代似乎一去不返了。雖然在青島海鮮生意也有淡旺季之分,但是如今在張林看來似乎“一年更比一年淡”。記者在張林的攤位上看到,這個季節(jié)海鮮很少,螃蟹、蝦虎和少量的蝦等,螃蟹一斤85元,蝦虎賣到了35元。“今年生意不好,很不好啊!首先海貨少了,再就是價格高也賣不動。跟去年同期比都差遠了!”張林無奈地告訴記者。由于不好賣,張林的貨也越發(fā)不敢多進。他在小港的生意并非針對散客,有很多固定的客戶,比如大飯店等,但是今年生意越發(fā)清淡。至于如何改觀,張林無奈地表示:“越不好干,越不敢改行啊!干了這么多年,也只會干這個了。”至于生鮮“觸網”,他連連搖頭,“網上的不會弄,也不好弄,生鮮要保鮮,不像干海貨,發(fā)貨出去要求很高。”在張林這個“老海鮮”人看來,生鮮上網賣簡直不可能,
至于今后的打算,張林不知道該如何打破僵局,唯一確定的就是“維持下去”。
1個海鮮老板的“觸網”轉型
說起觸網轉型,浮山后“尚海貨”的老板“暉嘗美味”可謂是嘗到了甜頭,連接受記者采訪都用起了自己的網名。原本他也是個傳統(tǒng)的海鮮店老板,曾經在南山市場、火車站附近經營過海鮮、干海貨生意,如今他的店里則更多的是“洋面孔”,冰柜里都是銀鱈魚、三文魚這樣的洋海鮮。
這種轉變,“暉嘗美味”告訴記者本地海鮮市場競爭激烈,而近幾年消費者更喜歡嘗鮮,正是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原來我也只是通過實體店銷售,后來專門學習了半年電商知識,去年10月底在淘寶開了家自己的店,沒想到效果還不錯,短短數(shù)月的工夫,我現(xiàn)在70%-80%的貨都是通過網店來銷售。”他介紹說,剛開網店的初期營業(yè)額就和店內銷售持平了,而現(xiàn)在網銷則后來居上了。
對于“暉嘗美味”來說,這種嘗試是令人驚喜的。對于一直經營線下生意的他來說,更希望“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通過網絡打開新市場,另一方面通過線下組織活動拉動店鋪人氣,他在周邊社區(qū)發(fā)送傳單、搞一些互動活動。他今后會在網絡推廣上加大力度。
1個生鮮電商老板的成功范本
說起青島本地的生鮮電商不能不提起“青島魚哥”李曉江,這在島城幾十家的本地生鮮電商里可謂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了。2011年初“青島魚哥”第一家淘寶店開張,一年時間雙皇冠,而如今已經做到了四皇冠的佳績。他創(chuàng)立的“青島魚哥”品牌已經成為青島電商中的“漁霸”。
他曾經在南山市場跟人家后面發(fā)貨、上貨,后來到天津闖蕩一番,這一闖不要緊兩年賠了15萬元,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而2011年元旦,李曉江又做出一項驚人舉動:關掉南山市場的門面,開始做淘寶店。有一次給網游充錢時,他無意發(fā)現(xiàn)了淘寶這個平臺,點開一個食品鏈接,他發(fā)現(xiàn)這袋零食一天的成交量是2.8億!“當時我就羨慕地想,我要能賣出它的一個零頭也行啊。”
說干就干,李曉江就開始搗鼓淘寶店,沒想到開業(yè)第一個月就成交了十幾筆,之后的幾年更是翻倍增長。頭天下單第二天到的優(yōu)質快遞,四層包裝只為了新鮮,加上品質為先從不打價格戰(zhàn)的原則,讓顧客對“青島魚哥”的海鮮贊不絕口。他希望有一天,全國人民都能吃上咱青島的活海鮮。
【品牌店】物流是道坎兒
說起生鮮市場的下游,青島新快商貿有限公司在這個市場上做得很有名氣,其在市場品牌中享有美譽。從起步到現(xiàn)在十年的新快完成了原始積累,從本地走向外地,市場越做越大。但是,在是否打算開拓電商市場時,新快相關負責人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至于原因,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閆經理表示:“生鮮網絡配送很難保證產品的新鮮度,物流做得最好的美國、日本在生鮮配送上都差強人意,達不到理想的要求。以中國目前的物流現(xiàn)狀來看,生鮮配送無法和實體店的品質相比,所以我們現(xiàn)在和下一步都沒有做電商的打算,我們還是通過實體店銷售,保證到消費者口中的產品的真實品質。”新快用10年的發(fā)展詮釋了自己的“新”和“快”,似乎目前的物流體系難以達到他們的品牌要求。
【業(yè)內說法】本地生鮮電商“沒錢燒”
全國一線生鮮電商平臺價格戰(zhàn)、營銷戰(zhàn)的背后只有一個關鍵詞---“燒錢”,但前提是有錢可燒。他們要么拿了N輪風險投資,要么完成了上市,都是在用資本的力量來維系燒錢做規(guī)模。
但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眾多電商中幾乎沒有一家拿到過風險投資,除了常規(guī)的融資手段幾乎都是用自己的錢在經營。“這反而可能是一個好事,就是穩(wěn)健發(fā)展,摒棄不理性沒有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方式。”速普商城陳譽仁說,用自己的錢做電商當然會謹慎,不會盲目燒錢,看起來發(fā)展速度可能慢一些,但企業(yè)經營健康可持續(xù)。“在今年拿投資越來越難的背景下,一些企業(yè)燒完錢只能裁員或關門。”他表示不管什么情況,企業(yè)首先要保證自己能活下來,這才是王道。
樂發(fā)網超市批發(fā)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fā),日用百貨批發(fā)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fā)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fā)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fā)市場行業(yè)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guī)則
本文來源: 生鮮電商悄然興起 青島海鮮業(yè)“觸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