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如果您餓了,想要來一份快餐、一個大肉包子,這都已經不是問題。因為,有一種叫“便利店”的商店,隨時等待您的光臨—走在城市商圈或是街道中,隨處可見便利店的身影。店鋪雖小,但基本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即刻需求。當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便利店作為零售業態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憑借其方便、快捷的特點,已慢慢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零售業布局“小而美”業態
作為一家來購便利店的店長,徐超每天的工作都很繁瑣。“30分鐘送貨上門;免費為顧客代收快遞、免費借傘;代購車票,甚至演唱會門票。”徐超說,這些服務項目為周邊小區居民帶來了不少便利。“此外,消費者還可以在店內繳納水電燃氣費,充值公交卡。”
其實,類似“來購”這樣的社區便利店在我省并不少見。近幾年,各大連鎖便利企業“跑馬圈地”。“幾乎是一夜之間,蘇果、來購、天為、好朋友等連鎖便利店在我省‘遍地開花’。”蘇果合肥分公司總經理郜俊輝告訴記者,目前,蘇果在合肥的便利店有80家左右,全省大約有四五百家。“在過往種種零售業態的發展過程中,大型商場、超市的空間已經接近飽和,而便利店的選址空間仍然存在并且還在不斷擴充的過程中。”郜俊輝認為,以往不起眼的便利店,如今成為了商家必爭的“香餑餑”。
安徽百大合家福連鎖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管理總監葉東也有同感,他告訴記者,合家福正在大力發展便利店這種“小而美”的零售業態。“隨著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消費者的需求也逐漸便利化,年輕人不在意高一點的價格,重要的是便利。”安徽來購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建表示,如今合肥來購便利店已經有71家,在未來3到5年,來購還將布局150家以上的店面。“隨著合肥城區人口的聚集,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生活節奏的加快,便利店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中也顯示,我國大陸地區便利店的飽和度還處于較低水平,市場仍有挖掘空間:大部分城市在5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有的城市每2萬人甚至3萬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而在臺灣市場,約每2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在日本市場,約每25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業內人士指出,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預測,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便利店的市場需求量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便利店成為居民“好朋友”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便利店開始發揮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其功能不再是單純地銷售商品,而是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服務。”郜俊輝告訴記者。正是基于這種考慮,蘇果日前與國內快遞業巨頭順豐速運達成協議,決定在合肥試點連鎖店代收代寄快遞。“目前便利店選址尚未最后確定,但最快會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試點。”他認為,此舉是雙贏,一方面快遞可以集中送貨,給快遞員減負,另一方面也能給便利店帶來額外的客流量。
在電子商務風起云涌的大時代里,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已成趨勢,而便利店也成為了企業發展“O2O”模式的有力抓手。“來購便利店開通了微信訂閱服務號,已經擁有八千多位粉絲,且粉絲的活躍度達到了45%以上。”馬建表示,雖然目前來購微信主要是做線上營銷,進行一些商品的軟推廣,但隨著網店布局的規模化,未來還將開發手機APP,讓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移動客戶端選購商品。“線上訂購,線下送貨或者提貨,將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葉東對于便利店的發展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便利店的價值遠不止代收快遞、成為線上線下融合渠道,未來合家福便利店銷售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服務、安全、體驗。“我們將努力成為消費者的社區好鄰居,生活好伙伴。”葉東告訴記者,收發快遞、提供熟食快餐、水電繳費、預定車票,甚至是清潔衣物、家電維修等社區居民需要的服務,合家福便利店都可以提供。
“每次進店,他們說的不是歡迎光臨,而是‘來了,下班了’,雖然只是簡單的話語,但是讓人感覺很親切。”在合肥南二環與合作化路交叉口的亞華新城邦名苑小區內,韓小姐告訴記者,她已經和小區附近便利店的工作人員成為了朋友,雖然便利店部分商品的售價可能高于大賣場,甚至是附近的夫妻店,但安全放心,因而她更愿意光顧。專家也表示,隨著中國的消費轉型,人們對于價格的考慮日益淡化,而對便利性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便利店的市場不容小覷。
“小超市”抓機遇謀“大便利”
城市化進程在加快,生活節奏和消費習慣在改變,這也導致了消費者對于便利性的需求增大,便利店迎來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業內人士指出,在便利店發展的春天里,企業還需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建立獨特的發展模式,創新與服務并存,做好屬于自己的便利店。
“便利店潛力待挖掘,但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郜俊輝認為,房租、人工成本的上漲,使得便利店經營效率難以進一步提升。“未來,我們希望布局更多網店,以形成規模效應。”他告訴記者,如今蘇果正在嘗試建立緊密型加盟店,即合作方出房子,蘇果負責商品、工作人員等其他需求,在保證質量的提前下,擴大經營網點、降低運營成本。
除了成本壓力之外,葉東也表示,產品的配送仍是一大考驗。“目前合家福在安徽有150多家大小超市,每個超市的商品配送量龐大,加上越來越多的便利店,未來配送壓力將更加突出,尤其是生鮮這塊。”問題雖然存在,但是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和消費者購買能力的整體提升,給便利店企業的跨地區發展和業務擴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發展中,我相信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決。”葉東說。
如今,小型零售業態都憑借其投資成本低、開店周期短等靈活性特點,更加貼近消費者的商品和便捷的服務,填補了大型超市的市場空白,正成為零售業中新的銷售增長點,吸引了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紛紛進駐。“其實,現在整個便利店業態都處在上升期,經營困難和競爭壓力并不是最關鍵的,真正的關鍵在于如何把市場做大,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馬建告訴記者,消費者永遠是最挑剔和缺乏耐心的,如何真正做到“小超市、大便利”,還需市場去檢驗、去證明。合肥一家便利店內干凈整齊,面積雖小但貨物品種豐富。
合肥市一家便利店內,消費者可以選擇手機移動終端付款。
·他山之石·
全家便利商店
全家以提供消費者一個24小時、體貼入微的便利環境為最高使命,主要分布在小區、商業街、學校等商圈,為消費者提供各項生活服務,包括代收公用事業費、復印、預購等服務。全家根據市場流行動態,迅速導入新商品或流行話題商品,引領消費新時尚。
同時,通過銷售數據分析,了解消費者偏好及形態,淘汰滯銷商品,提高商品回轉率。在商品管理上,由滿足消費者需求進而創造消費者需求,即由需求導向取代供應導向之逆向管理。在配送上,商品供應由專業物流全溫層配送,以達商品最佳鮮度需求。商品促銷方式力求創新,并在業界首推同商品“第二件六折”活動。
“7—11”連鎖便利店
典型的“7—11”便利店場地面積平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店內通常沒有貨物存儲場所,依靠先進的物流系統,小批量的頻繁進貨,為消費者提供3000多種日常生活用品。
“7—11”通過和批發商、制造商簽署銷售協議,能夠開發有效率的分銷渠道與所有門店連接。批發商自籌資金建設配送中心,然后在“7—11”的指導下進行管理,借此,“7—11”無需承受任何沉重的投資負擔就能為其門店建立一個有效率的分銷系統。通過重組批發商與零售商,改變了原有的分銷渠道,再配合先進的物流系統,使各種各樣的商品庫存適當,保管良好,并有效率地配送到所有的連鎖門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零售業布局“小而美”業態 便利店的春天來了